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其实在欧美国家 学生比国内的孩子更刻苦

新浪教育

关注

原文标题:选择出国学习, 不是为了逃避辛苦

在国内白热化的高考竞争压力下,长达十多年的学生生涯成为了一场痛苦难耐的拉力赛,孩子们在这场赛事中,要付出全部的少儿时光,要放弃太多的生活色彩,要放弃太多的爱好。或者说把太多的爱好变为竞争的手段,而失去乐趣,要承受太多的竞争压力。因此越来越多的家长另辟蹊径,带孩子出国学习,于是在国人看来,出国上学似乎是一个轻松的学习之路,是为了躲避辛苦的高考,更有甚者把中小学出国学习的孩子看作是在国内学习差,不能适应高强度训练的学渣。但是事实是怎样的呢?出国学习是选择轻松吗?其实,在欧美国家,学生比国内的孩子更刻苦!

以自由快乐的美制学校为例,美国大学非常紧张,熬夜到夜里2~3点很平常,课业负担之重远超乎想象。美国教育遵循课业负担与年龄相适应原则,幼教纯玩,小学半玩,中学开始紧张,大学全面紧张,再深造下去,就是成倍的紧张。这刚好与国内相反,国内是年龄越小越紧张,五岁要懂琴棋书画,进入大学以后反而就像美国小学一样生活了。

美国大学课业重,一,教材厚,教材都是16开以上的千页本,老师一次课要讲50页以上的内容,而学生必须消化掉;二,要求课外阅读量大,除了教材之外,一门课下来,往往要读三四本相关书籍和一大堆其他资料,然后交阅读感言或评价之类的材料,记入成绩;三,家庭作业量大而棘手,美国大学的家庭作业一般是思考性、调研性、观点性、评价性的(管理学科),基本不安排抄写公式定义特点性质之类的记忆性内容。中国的抄写背诵性作业,学生足不出户一两个小时可以搞定,而美国这种作业,学生必须在读完书后再走进图书馆、走到街头、走进企业、召开小组会,没有三五天是不可能完成的。

再次,残酷的淘汰制度给学生极大的压力。美国高等教育与中国的严进宽出相反,是宽进严出,只要你符合录取条件,又掏得起学费,就可以进来选课学习,但能否拿到毕业证书就是另一回事了。有数据显示,美国大学生淘汰率占入学人数的40%,近半数学生中途就被咔嚓了。

而在中小学,学生越往高年级,学习内容的强度越大,从IB课程到AP课程,学生都必须投入非常大的精力,才能选择到自己喜欢的学校。

那么是什么促使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出国学习呢?

不是为了逃避辛苦,是希望孩子付出的辛苦能够为孩子带来真才实学,而不是一张空洞的学历,从小学教育开始,美国的IB课程就与中国的填鸭式教育截然相反,是一门强调探究精神的课程,学生必须用天生的好奇心去学习,更多的是靠独立自主的主动学习,有助于学生长远发展。很多家长认为IB课程泛泛,面广没有重点,学习内容浅显,其实是没有领悟到IB课程的作用。IB课程是一种理念,是把种种教学目标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内化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比如批判思维、探究精神、交流沟通能力等等,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学习模式,只有这样的学习,才能为孩子建立起学术思维,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是辛苦的,但是我们需要值得的付出。

本文选自《燕山幽士》的新浪博客,点击阅读原文

责任编辑:尹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