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为何二三线城市的国际学校总是昙花一现

21世纪经济报道

关注

原标题:二三线城市国际学校的办学困局

二三线城市的国际学校的办学困局应该有解的……Altschool模式也许就是一个可行的方向,通过互联网教育和技术集成,以低成本的方式、微小型 学校的规模,混龄教育的教学方式,提供个性化教学的高质量学校。Altschool的办学模式,能适应二三线城市学生人数少、年龄和背景差异大的市场现状。

在教育部网站上公布的经批准设立的116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录中,有75所学校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青岛这6座城市。不要说全国286个地级市,绝大多数与此榜单无缘,甚至很多省会城市也难以拥有一所国际学校。

除了北京和上海,大多数城市的国际学校生存状况也很不好。很多学校艰难地维持在几十名学生的状态,苦苦支撑几年,最终还是无法承受财务亏损而倒闭。我们经常 能看到某个二三线城市计划兴建国际学校的新闻,以及展示着这些城市国际化雄心的学校落成剪彩的报道,可遗憾的是,很多学校在两三年后就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二三线城市的国际学校招生很困难,即使在一些外商投资密集或中国公司聘请相当数量外籍员工的地区。这些城市统计的外籍人员人口数量看起来不少,但常常会出现 孩子留在北京和上海的国际学校上学,父亲奔波在前往二三线城市工作地的路途上的状况。因为家长们不会满足自己的孩子只是有学可上,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 上优质的学校。

二三线城市的外籍教师招聘和保持也是大问题。学校的生源规模小,能提供给外籍教师的待遇,自然也无法与北京上海的一 线国际学校竞争,招聘就更加艰难。费尽力气招来的外教,因为当地的国际人士社群实在太小,无法提供人们需要的社交和发展机会,他们就像沙漠绿洲上的飞鸟, 很快就离开了——大部分外籍教师无法忍受枯燥封闭的生活,转而去寻求北上广深的工作机会。

市场太小,办学困难,在二三线城市举办的国际学校频频倒闭,迫使国际学校的举办者更疯狂地争抢北上广深的办学机会,十数亿元投资额的高端国际学校在北上广深也不鲜见,国际教育资源配置的马太效应在北上广深与二三线城市之间凸显。

是不是二三线城市根本不需要国际学校?

中国的发展需要有更多的国际化城市。促进国内外一流技术企业落户,吸引更多国际化人才安家创业,参与国际经济的全球市场竞争。曾积极在中国东部沿海城市投资 的欧美背景国际学校管理公司,似乎形成了一个共识,对北上广深以外地方政府的国际学校投资邀请不感兴趣,但他们却积极在越南、柬埔寨、缅甸、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国际资本投资目的地办学,为国际企业离开中国的跨国资本转移提供配套保障。国际学校应该是二三线城市发展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现在这是 一个减分项。

国际学校办学困难,意味着当地国内学校的教育国际化更困难。有些三线城市的学校很难请到外教,可能很多学生上大学之前 都没有机会和外籍教师说过话。能请到外教的学校,不少也是持旅游签证的外教在上课,因为等工作许可等流程走完,这些外教难忍孤独已经离开了。一座城市国际 学校的存在,不仅仅服务于外籍学生。国际学校可以是这个城市国际教育资源汇聚的“绿洲”,可以成为当地学校教育国际化平台的基石。二三线城市的学生们,缺 少学习资源而不得不“窝在北京的快捷酒店昏暗的灯光下刷托福”,“在所谓的‘大城市’学生面前心生胆怯”。应该做一些事情,让二三线城市的孩子们拥有和一 线城市的孩子们在国际化教育学习更接近的机会。

中国二三线城市的国际学校的办学困局应该有解的。虽然有很多困难,但市场和社会对国 际学校的需求是真实的,很多地方政府还在积极规划建设国际学校。我们分析一些办学失败的案例:某市一所拥有两个室内游泳池的国际学校开不了学,某教育集团 投资数亿元的校园利用率只有11%,为什么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投入了相当可观的资金,但都逃不出失败的困局,可能智慧比雄心更重要,也许二三线城 市国际学校的前期规划思路上应该大调整。

刚刚获得了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和和乔布斯妻子Laurene Jobs等名人 1亿美元风险投资的Altschool模式也许就是一个可行的方向,通过互联网教育和技术集成,以低成本的方式、微小型学校的规模,混龄教育的教学方式, 提供个性化教学的高质量学校。Altschool的办学模式,能适应二三线城市学生人数少、年龄和背景差异大的市场现状。通过多所二三线城市国际学校的联 合办学,也能够形成规模效应,更好地招聘教师,整合资源,成功办学。让这些城市的外籍学生和我们自己的孩子,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文/马成)

责任编辑:实习生楚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