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中产阶级的困扰和抉择 上了什么学校容易遭鄙视

新浪教育

关注

原标题:围绕国际学校的困扰和抉择 上了什么学校容易遭鄙视

编者按:国际学校虽然主打“快乐学习”,但是在国际学校家长圈中,焦虑和竞争无处不在,尤其在有限资源的争夺背后,反映出的家长的背景和实力,这才是让很多普通家长所不能及的。你的起终点,真可能是,别人的起跑线。

前一段时间,刷屏朋友圈最多的就是《xxxx鄙视指南》,鄙视链的存在,仿佛榨出了每个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鄙视对应着的是,强者和弱者的差别,包括财力、学识、资源获取的难易程度……

人到底为什么会产生鄙视别人的心理,大抵是因为人类需要定位来确定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就像小孩子总要分对错,鄙视也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而已。在国际学校家长圈,家庭实力也各有差别,不可避免产生资源获取的难易程度不同。

根据2016年数据显示,国际学校家庭大多处于中产家庭,他们收入百万以上的占比51%,家长学历普遍较高,大学及以上占比超过90%。

国际学校分为三种:公办国际班、民办国际学校和双语学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一般国际学校的学费平均都在每年15万。当然,不仅仅是学费,还有更多限制:家庭户籍、国籍是否满足国际学校招生限制,能上了什么水平(排名、位置)的国际学校,上了国际学校之后家长圈之间的议论话题和兴趣爱好。

鄙视链的存在,会让那些能够心有余力跳出限制的中产或精英家庭,处于鄙视链的顶端。

户(国)籍之限

生源地域俨然成了外地人进入北京上学的最大限制。户籍、国籍限制越紧,学校资源越珍贵,毕竟最难进的才是最好的。

比如公办国际班限制招收非京籍孩子。国际班也区分为招收外籍学生和招收中国学生。这种对于生源地域的限制,激发了家长们挤破了脑袋也要融入的激情,这是北京的魔力所在。这些家长眼里,发展和教育资源是最为重要的,那么这场不可避免的肉搏,要比的当然也是他们能够付出的最高成本。

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限制,不只在户籍,更在国籍,此类学校本为了在华外国人开设,只招收外籍人员子女,但近几年这些学校最大的特色是,中国人也可以被录取,他们大多是明星子女,也有在美国拿了绿卡或护照的精英阶层。这些人让人看着最纠结的是,孩子在国外出生,拿了外国护照,在国内上学。

一般民办国际学校,则对户口和国籍无任何限制,他们的招生宣传,打着“非京籍孩子的福音”之类的话语。这些学校对非京籍学生身份认证的方式,就是发放本校学籍。这是一种舍车保帅的做法,没了学籍相当于断了国内高考的后路,但是给了孩子一心一意走国际教育路线的决心,总有一条路让你死心塌地。

梯队之殇

公办国际班因政策优势,办学实力最优越,这些公办国际班内部也有分化,基于生源、办学经验、学生出口、师资实力等的不同产生了不同梯队的国际班,其中,第一梯队有:北师大实验中学国际班、北京四中国际班、人大附中国际班、北京十一学校国际班、首师大附中国际班。其他详情可查看文章:揭秘家长最中意的京城5个第一梯队国际班

家长们对优质梯队的执念,绝不亚于对户口的追逐,由此形成“鸡血家长”一说。鸡血家长最清楚黑暗之后迎来怎样的光明,上了不同梯队的学校,孩子会产生多大的差距。他们的孩子前半生一定不会轻松,一定要上好的学校,课内要学课外更要学。

而民办国际学校也有梯队之别,这与对公办国际班有限的资源争夺一样,民办国际学校的梯队标准,主要在于学校对学分、标准化考试的态度和学校生源之差别,比如在北京梯队之首的就有鼎石、世青、乐成国际学校,这几个学校的办学时间久,比如乐成就成立于2005年,众多明星子女也在该学校,相应的,很多学校也有让人望尘莫及的背景,比如鼎石……

家长为什么追逐优质梯队?因为好学校好在资源、校友、师资,而这些是让人更容易获得成功的附加因素,这也是奋斗的中国人民能实现阶层跨越的杠杆……

位置之优

在北京,由于地价、交通等因素影响,地域通常成为家庭择校的重要因素。理论上来说,在此影响下,国际学校位置鄙视链顶端的,要数公办国际班了。

低调优雅的北京公办国际班,师资优质,学费适中(10万左右),办学实力强,位置优越,他们隐藏在各大公办学校中或学校附近。如果哪个非京籍孩子,可以进入市区内部上学,那是一种可以共享北京优质教育资源的优越。比如圈圈了解,北师大附中就在北京和平门附近,之前北京四中国际部也在北京西城区,这些公办国际班在地域上俨然碾压了那些因为地价贵而布局在郊区的民办国际学校。

而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位于北京的外国人聚居区,比如朝阳望京、蓝色港湾等,这里的地价不菲,距离大使馆区近,交通条件优渥,商业消费便利。比如德威国际学校就在京顺路上。在前几年,韩国城等一些外国人聚居区还没没落的时候,能在这里上学,仿佛可以像外国人一样,享受“超国民”待遇,这是何等风光。

品味之别

能让普通家庭最望尘莫及的,就是富裕中产或精英家庭的那种运筹帷幄的潇洒,什么限制在他们来说不是问题,他们的话题通常是赴美产子、移民、投资……国际学校的那些学费都不是事儿。普通人只闻到了中产阶层的味道,但很难付得起中产阶层的品味。

其实中国的传统学校不乏优秀教育和优秀教师,可为什么家长们还是心急的将自己的孩子送进国际学校呢?原因很简单,就好比在美国,订阅《经济学者》一年只需要几百美元,这笔开销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行为背后所体现的教育背景和个人素质,决定了你会关注什么样的社会问题。

前一段时间流行的中产幼儿园鄙视链,国际幼儿园响当当处于顶端,而育儿兴趣班鄙视链更甚,学马术高尔夫鄙视学电子琴围棋,能带孩子去欧美旅行绝不在本市景点,能让孩子看英文原版绝不看国产动画……上了国际学校之后,很多消费被圈层氛围影响被迫提高。这些家庭对兴趣班、旅行地的选择,无不体现中产圈层甚至是精英阶层才能付得起的高品味,这决定了孩子有什么样的格局,将来和什么人交往。

在当下的中国,不乏这样的“潇(you)洒(qian)阶层”。

请添加微信sinaqunzhu或扫描下方“国际学校家长圈”二维码给我们留言哦!

责任编辑:实习生楚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