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美国华裔学霸戏称:中文才是我的第二外语

新浪教育

关注

新浪2018国际学校择校巡展将于3月-4月,在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西安启动!点击[新浪2018国际学校择校巡展]抢票! 

华裔美国人,这个听起来很是熟悉亲近的群体,却往往是我们最缺乏了解的,出生在美国并且长大的华人真实的生活情况是怎样的。他们的身份、教育、朋友圈、语言、经济、家庭、包括和父母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个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华裔青年的自述吧!

一位名为Brain的华裔讲述了自己的真实生活。Brain称,先来看一些有意思的东西Chinese American Humor / What Kind of Asian Are You? Brain称,不确定提问者想要怎样的答案,但可以来说说他的生活还有朋友。以下为Brain的文章。

关于教育

公立学校


如你所料,我所学的大多数都是关于美国的。我会唱美国国歌而不是中国的。我了解美国和欧洲的历史而不是中国的。我的数学一直很“棒”,因为在小学四年级教乘法之前我已经学会了,并且在那之后,我一直是数学尖子。

小学时,家庭作业几乎都包含了一些故事,比如,苏西去银行存她的硬币,她一共有15个硬币加起来是$2.25。请问她的硬币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呢?

另外,我们还有一些研究课题,比如,写出你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并描述他/她的贡献。或,调查你认识的人并将他们的生日绘成表格。或,设计一个科学实验。实验结果是什么?有什么科学道理?

偶尔也有一些测试记诵的作业,但一天一般不超过五题。总而言之,家庭作业一天大概要花半小时。

初中作业也是这种形式,只是课题主题会更复杂小组合作更多,一天大概花一小时写作业。

高中的时候,我考进了一所磁铁学校(磁铁学校,magnet school,此词始于1965年的美国,是一种公立学校,有着特别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式,以吸引各种背景的学生,希望有助于各种种族间的融合),因此我的经历和普通学生有点不同。我在普通高中的同学一天有1-2小时的作业,而我却有2-3小时的作业还要加上2小时的阅读。课堂是以讨论为基础的,我们需要在家查阅讨论主题的资料。

比如,讨论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对英国经济的评论;讨论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天气描写的内涵;讨论工业化对德国统一的影响。

我们在课堂上相互质疑,学到了分析问题的方法。由于老师想要的不是一个正确的答案而是我们的研究和推理能够给出的最好答案,这一切十分费劲。它不仅比死记硬背困难,而且更加全面。

课外,我还参加戏剧表演、参加校男排队、编辑学校的文艺杂志、领导当地机器人队。

我知道这听起来是一个典型的华裔美国学霸的故事,但我做这些都是因为它们很有趣。我本可以放学后直接回家,做两三个小时作业再打打游戏这么过完一天。我父母也希望我停掉课外活动多休息一会。但我觉得从我的课外活动中,我学到的比起课堂上的那些能使我走得更远。

关于中文

我的亚裔美籍朋友几乎都参加了中文学校。中文学校不同于普通学校,它通常是当地社区组织的,在周六或周日有几个小时的课程。

尽管发音不是很标准(shi/si, chang/cang这些音发不清),我的朋友们大都会说基本的汉语。这些就够他们在家和爷爷奶奶交流了(“这个放在那儿”,“我吃过了”之类的简单用语)。稍微好一点的一些朋友在家能说广东话或者上海话,但他们依然不是很擅长普通话。经常是这样,他们的父母对他们说中文,他们用英文回答,之后的对话父母有时也会改用英文继续。有些朋友试着在家常说中文,我有两个朋友可以读中文书。

我五岁时,父母把我送回中国和祖父母呆了一年。那时候我学了拼音和一些基本的单词(还有达到美国小学五年级水准的数学)。那一年对我的中文学习意义重大。后来我上初中的时候父母给我报了中文学校。会读拼音真的使我与众不同,因为我能够使用汉语词典,读懂简单有注音的文章,正确地朗读词汇。

在中文学校的优异表现推动着我继续学习中文。高中时,我将中文作为的自己二外学习。我开始在家说汉语而且乐于向父母问一些我不知道的单词。大学时,我还去中国交流了一年。

本文选自《晓恩小窝的博客》的新浪博客,点击阅读原文

小编注:本文为转载新浪博客文章,观点只代表作者本人,不能代表新浪立场,新浪尊重原创。

国际学校择校巡展商务合作请联系尹老师:010-58983664

责任编辑:实习生张雅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