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被哥伦比亚大学提前录取 这位妈妈如何投资孩子

新浪教育

关注

新浪国际学校择校巡展圆满结束,嘉宾私藏干货欢迎关注微信:国际学校家长圈,或[点击这里]查看。

女儿目前在美国读大一。去年,她以GPA满分的成绩从北师大实验中学国际部毕业,被哥伦比亚大学文理学院提前录取。她喜欢写作,已经出版了两本诗歌散文集。但真正令我欣慰的,是她身心健康,质朴方正,已经勇敢、自信地走上了独立发展的人生道路。

回顾过往,我深感孩子能否顺利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特别是母亲,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一个称职的母亲得把自己锻造成“角色扮演”的超级玩家,根据孩子的成长需求,从保姆到家庭医生、从司机到启蒙教练……不但每一个角色都要演好,还得花样翻新不断更换。在这里随手选了两个有趣的例子,跟大家聊聊我的“角色扮演”感悟。

角色1:女儿的“天使投资人”

如果把牙牙学语的婴孩比作白手起家的创业者,那母亲就是“天使投资人”的不二人选。

天使投资人首先得有端正的投资心态。孩子不是自己的私产,把孩子培养成才不只是家庭的愿望,更是对社会应尽的责任。所以,母亲应该怀着社会心、公益心去投资,要舍得投入,不计算短期收益和投资回报。其次,天使投资人还要做“孵化器”,懂得如何为种子的生根发芽提供适宜的孵化条件。更重要的是,要有耐心。

女儿6岁开始学钢琴,我为她选择了最好的老师,因为凡事最重要的是基础,好老师能让她进对门儿,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我为她报了乐理课和合唱团,因为练琴和考级不是目的,懂音乐、亲近音乐才是目的。

后来,女儿因为时间不够用决定中断学琴,我欣然同意,毫不惋惜之前的大量投入。因为孩子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负责,也要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负责,更要学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取舍。

女儿确实从小就养成了独立学习、自觉学习的习惯,在学业上从来没让我操过心。她被老师称为“会学习”的学生,不论学什么,她都能很快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而且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习变得轻而易举。

她曾经通过大量阅读原版读物使自己的英文水平大幅跃升;也曾使用思维导图来帮助自己梳理生物课的知识脉络。后来我反思,或许正是因为养成了不依不靠、自力更生的学习习惯,才让孩子发掘出了自己内在的潜能,获得了能受用终生的学习能力。

更有趣的是,那架在角落里沉默了多年的钢琴,在女儿上高三的某一天又被她弹响了。对音乐的热情在一个适宜的时机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而当年打下的良好基础让她通过短时间的自学,就恢复了指法并学会了作曲,在入读哥大后,她选修了乐理和演奏课程,还决定把音乐作为自己的辅修专业。

所以你看,只要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每一颗播下的种子都终会发芽。扮演“天使投资人”的母亲,你只需给自己多一些耐心,给孩子多一些时间,藏起天使的翅膀,坐在一旁静静观赏吧。

角色2:女儿的心灵捕手

父母们都知道,“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我的体会,“陪伴”分成两个层面,两个层面同等重要。

首先,在基础层面上,“陪伴”是亲自陪孩子长大。在婴幼期陪吃、陪玩儿,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呵护与爱抚,让孩子的心理获得充分的安全感。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大多乐观、勇敢、自信,待人处事更加平和、宽容。

第二,在精神层面上,“陪伴”是和孩子在更深的思想层面,保持密切的互动和沟通,做孩子的精神伴侣。这里又要用上母亲的“角色扮演”大法了!母亲需要摇身一变扮成“心灵捕手”,能敏锐地捕捉到孩子思想上和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及时出手帮她解决。

女儿从小喜静,不善言辞,我就鼓励她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从上小学开始,我就和她成为一对“笔友”,经常通过书信或电邮聊天。

记得她上四年级时,我收到一封她发来的邮件,信里诉说了她对某些课程的厌烦,和上课时如同煎熬、只盼下课的心情。我马上意识到她对一些比较枯燥的课程产生了抵触心理,进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反复思考之后,我用一整晚的时间给她写了一封两千字的回信,在信里对她的处境和心情表示理解,然后以自己上学时的经历为例,帮她认识到学好这些基础课的重要性,鼓励她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来适应无法改变的环境。

我不知道这封信她是否完全读懂了,但是厌学的状况没有延续下去,她很快恢复了对上学的喜爱。长大后女儿提到这封信,对我说,妈妈,你这封信里的话,对现在的我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类似这样的母女之间的深度沟通,贯穿在孩子的整个成长期。我始终坚信,女儿能在心理上健康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父母给了她两个层面上的陪伴。而这其中,“心灵捕手”可谓功不可没。现在女儿出国留学,我和她的联系少多了,但我们俩都知道,“心灵捕手”仍在坚守岗位,属于母亲的“角色扮演”还在继续。

转自公众号“东西儿童教育”。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公众号,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张粉霞-YJ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