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有人@你:比单位群点名更可怕的是家长群里的@

新浪教育

关注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由公众号:“DaDa妈妈(ID:dadareading)”授权新浪“国际学校家长圈”转载,文章原始版权归属作者Jenny乔,转载需本人授权。

编者按:家长群是帮助大家交流的工具,而不是家长飙戏的片场。

家长群=隐形负担?

新学期伊始,家长群又成了大家吐槽的重点,昨晚还荣登“微博热搜榜”首位。

过去,老师找家长,家长顶多是请半天假过来学校一趟。

可自从有了微信群,家长几乎24小时待命。不敢不回复,不敢不重视。

有人说,每次孩子的班主任在群里发消息,后面必然会跟着一连串的回复,而且都是秒回。

有的时候,老师说的话确实没有回复的必要,但是孩子的命运握在老师的手里,为了自家孩子,这“马屁”还得硬着头皮拍下去。

看得出来,家长很难受。

另一边,老师也很无奈。

我有个朋友,是小学老师,这个学期本该跟着自己的班开始教三年级。学期开始前,学校安排她去教一年级,由其他老师接手这个班。

朋友在班级的家长群里,向家长告知了自己不再担任班主任的消息。话音刚落,群里“哀鸿遍野”,家长们纷纷刷屏盖楼,表示舍不得老师。

恰巧此时,新班主任进群了,向大家简单打了个招呼。画风摇身一变,家长们又开始热烈欢迎新班主任。

这一哭一笑的折腾,前后不过两分钟。

上述场景看起来有些荒谬可笑,但仔细想想,家长们的举动也不是不能理解。

实名制的班级群里,说什么话都会被人看在眼里,焦虑的家长们为了给自家孩子博个好印象,豁出去那张老脸也要说两句。

有个朋友说,宁可多说一万句,也不敢漏说一句。谁知道老师心眼大还是小,为了孩子的前途,说两句话有什么大不了。

家长群的压力来自哪儿?

其实仔细想想,家长们对于家长群的恐惧,除了来源于部分“屏霸”家长,还来自老师的“信息公开”。

不少家长群建立的初衷,是便于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老师们希望通过家长群,更高效地做好信息布达工作。家长们则渴望通过家长群,能够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一举一动。

然而当老师们真的将孩子的情况公之于群时,又有家长表示“亚历山大”,生怕下一秒就被老师点名。

最近,网上流传了一张某中学2017级1班的家长会截图,群里的老师直接发布了未完成作业和完成不认真的学生名单。

被点名的孩子家长在群里不敢出声,再多委屈都得往肚子里咽。子不教父之过,家长们只好化羞愤为动力,化身助教,每天敲着小棍儿逼着孩子学习。

这边初中家长们看着孩子补作业,那边小学家长们的心也悬在半空。

“老师每天要在群里贴出班里字写得好的同学的作业,还要点名哪些同学写得不好,作为家长能不提心吊胆吗?”来自武汉某小学一年级的一个学生家长说。

除了孩子的学习表现外,群里发布的各类学校作业也是家长沉重的负担。

我家邻居孩子上小学,老师要求家长每天把作业上传到家长群。

邻居说,上传作业的时间要把握好,作业的质量更要注意。家长们为了避免孩子的作业质量“太拖后腿”,只好想尽一切办法,帮孩子把作业做得漂亮。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家长的吐槽,说自己孩子班级有个惯例,数学考试计算题算错的同学每天要发十道口算题到班级群里,直到下一次考试计算不出错为止。

有一次,自家孩子不幸算错,为了让他发到群里的字迹好看点,全家买了方格本重新练写数字。

小学家长们忙着折腾作业,幼儿园的家长们也不得安宁。

一个孩子刚上幼儿园的九零后妈妈说,看到家长群里有动静简直比看到老板的信息还要紧张。

明明是小孩子,但是布置的作业却让大学生看了都要头疼。

手工课的优秀作品展示成了家长们的PK阵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家长心累,老师也心累

这样的家长群,让老师和父母都苦不堪言。

不少父母表示,自己读书那会儿没有家长群,也不需要父母太操心,也照样长大了。可如今,当了父母,有了家长群,更累了,也更糟心了。

我倒是觉得,解决家长群问题,家长们还得从自己身上下手。

首先,就是要调整心态,该佛系时就佛系。

家长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教育的现状:国内学生压力大、学习时间长,学习成本居高不下,学生整体成材率低。

但越是在这样的压力下,父母越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全社会都在为孩子的教育问题焦虑时,做父母的放平心态、引导孩子稳步提升,更显得可贵。

2018年高考之后,澎湃新闻做了一项“高考学霸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在学霸考生这个群体中,父母学历普遍较高。约43%的学生的父母是本科学历,其中超过16.67%的考生父母是硕士及以上学历。

其中不少小“学霸”都说,自己的爸妈对自己基本属于放养,他们很少过问学习,只是在需要的时候给孩子支持,帮他们减压。

放养并不是彻底的撒手,这种顺其自然的教育心态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心理学家威廉•格拉瑟说,父母总想控制孩子,让他们按照自己期望的样子成长,而且坚定地认为那是对他们最好的。但正是这种控制破坏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

至于作业该不该帮忙,我觉得,这个是分情况讨论的。没有技术含量的事,父母可以多帮忙。

我表妹高三那年,老师总是喜欢把答案发到微信群里,让学生自己核对。她妈妈就会帮孩子把答案帮孩子抄下来,节省了不少时间。

做个有主见的父母,减少无效的群社交。

说实话,老师不会因为家长的一句称赞就对你家孩子特别好。相反,据我观察,聪明的家长都很少在群里闲聊天。换位思考,站在老师的角度想一想,你就会发现,

不浪费彼此的时间,就是最好的交往。

复旦大学教授陈果曾经说过,为了合群,不停地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社交上,得不偿失。

这句话用在家长群里也很合适。

李笑来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讲的是无效社交。他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必然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某种依附关系。

幼儿园里玩具多的孩子,更容易被其他孩子当作朋友。但玩具最多的孩子却不太会在心里将这些人当做真正的朋友。因为对他来说,能和他交换玩具的人太少了。

人际交往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公平交换,比人脉更重要的是你所拥有的资源。

生活里,很多家长用惯了加法思维,总是先入为主地觉得什么都是越多越好,却不知道这么做其实是无用功。

试着使用“越少越好”的减法思维,不再假装合群,在家长群里当戏精。

最后,要摆正对家长群的认识。

家长群是一个帮助大家交流的工具,而不是家长演戏的阵地。

与其在群里自嗨聊上一万句,不如当面跟老师聊一刻钟;与其反复琢磨老师在家长群里的一个表情包,不如私下给老师打个电话;与其花心思维系群形象,不如多花时间陪伴孩子成长。

其实,家长群用得好,可以事半功倍。

对于那些写不完的家庭作业,可以和老师及时沟通,降低难度或者减少作业量都是不错的选择。

有的学校对学生的发型有规定,男生头发刘海不能遮额头,鬓角不能过长。

一些调皮的男生会“钻空子”,理一个鬓角及周围铲平、只有头顶有头发的“新潮发型”,还对家长说:“我按照老师要求剪的。”家长很无奈,老师也只能抓狂。

但自从有了家长群,老师只需要在群里放一张“发型标准照”,请家长配合监督孩子照此理发,就可以减少很多重复工作。

家长群也能在父母最焦虑的时刻发挥作用。

有个妈妈说,每次孩子换了新环境,她都担心孩子能不能适应。幸好老师体谅,不时就会在群里发一段孩子们的小视频。

工作不忙的时候,就打开视频挨个找自家孩子,有时候看到孩子一个后脑勺,就觉得心满意足,有种在教室窗外偷偷张望的感觉。

家长群是把双刃剑,用好了,能让沟通更高效,用不好,只会徒增烦恼。

这就像今天人们看待手机一样,其实并不是技术进步带来了麻烦,而是作为父母,被太多焦虑困扰,心浮气躁,才自乱阵脚。

我们改变不了大环境,并不意味着要随波逐流。有时候,不随便发没用的信息,不盲目跟风,独善其身就是最好的选择。

没有隐形压力的家长群 真的存在吗?

这时候,圈圈不得不来给家长们放上一个二维码——

没有老师,没有班主任,但有互相交流育儿经验、分享择校信息的家长们、还有随时随地向各位家长传递国际学校信息的家长群小助手,我们都在这里等着您~

自从进了国际学校家长群,看到@再也不头疼了!

进群方式:

扫描下方【新浪家长群小助手】微信二维码添加好友,向小助手说明孩子所在地区及学段,就可以安心等候小助手来敲您啦!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公众号,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实习编辑:李一凡 责任编辑:张粉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