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成实外招生上升近两成 民办教育出路在扩招扩张?

新浪教育

关注

原标题:成实外教育招生人数上升近两成,民办高教的出路就是扩招扩张?

来源:港股解码

10月5日,民办高教成实外教育(01565-HK)发布公告称,截至2018年9月1日,成实外教育总计招生45779名,较2017年同期增长18.3%。而过去四年,也就是2014年至2017年,成实外教育的在读学生总人数分别为31838名、32706名、34477名和38498名。毫无疑问,成实外教育正行走在不断扩招的道路上。

各家高教都在扩招

成实外教育的同行们也不甘落后。以枫叶教育(01317-HK)为例,近5个学年,不仅入读学生总数翻了个番,就连学校总数也由28所增长至60所。再比如赴美上市的海亮教育(HLG)、博实乐教育(BEDU),年度招生人数同样处于持续增长状态。

民办国际教育企业不断扩招,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有一定关系。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富裕阶层占比越来越大,市场对国际教育的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根据新学说四库全书和德勤研究的调研,预计到2020年,中国国际学校的在读人数将达到32.6万名!

事实上,根据新学说的统计数据,民办双语学校为国际学校的办学主力军,占比达到50%以上,连公立学校国际部都不得不屈居其后。换句话,国内民办国际教育学校正处于发展初期,市场规模很大程度将按照J型增长曲线快速增长。

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不仅市场需求会倒逼民办高教扩张,学校自身也会主动寻求扩张。毕竟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发展周期基本是不可逆的,高速增长的初期不容错过。因此才有了成实外教育、博实乐教育、枫叶教育和海亮教育等一致的扩招行为。

要扩招,先扩张

扩招的基础是扩张,也就是增设新校,毕竟单所学校的学生承载能力有限,教学设备的利用率也有限度。而涉及到增设新校区,管理层有两个选择:一是自建,二是现金收购。相较于现金收购拿钱就能谈妥,自建因牵涉到土地问题而更麻烦。但对于博实乐教育来说,这种麻烦也许是一件好事。

为什么呢?看一下博实乐教育的原名——碧桂园教育集团就明白了。别家民办高教或许为拿地伤透了脑筋,但博实乐教育背靠国内知名房企,不仅地产资源无忧,更可享受碧桂园带来的品牌宣传效应甚至是生源输出。毕竟学校和家距离的远近,也会影响家长们的选择。

枫叶教育选择的则是“自建+并购”的策略,虽不像博实乐教育有个亲妈碧桂园,枫叶教育给自己找个合作伙伴还是没问题的,比如二三线城市政府机构。值得注意的是,枫叶教育偏好二三线城市,而非北上广这样的一线。这其中既有合作更好谈的原因,也有一线城市竞争太过激烈的倒逼。

同时,枫叶教育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或者说特色,专注面向加拿大的国际教育服务。枫叶教育只做这一项,因此可以集中集团资源做精做深,顺便也和其他竞争者形成了差异。差异性越大,可替代性就越小,枫叶教育就越不容易被市场淘汰。

当然,更多的高教企业采取的还是并购的方式,直接了当操心少。上一家学校的校舍、教学器械接过手就可以用,甚至连教师、学生资源都可以同时接手。但话说回来,能用钱解决的事,还得看钱有没有别人多。新《民促法》出台后,各路资本都盯紧了民办教育市场,已建成的学校有限,符合各家国家教育公司办学的院校更少,能不能如愿买到心仪院校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教育方式、理念输出回报更高

虽然现阶段,各家高校都走的是重资产扩张路线——靠着增设新校完成扩张。但还有另一条回报更高的扩张之路,也就是与重资产扩张对应的轻资产扩张之路。简单来说,就是输出教学方式、教学理念,而非自建或并购校区办学。

轻资产扩张的好处显而易见,没有了拿地、大笔资金投入的限制,高教机构可以更快速的攻城掠地完成扩张。但教育方式输出的前提要求很高,至少自身的办学水平要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输出的教育方式要具有可复制性等等。

上文已经提到,目前我国的民办国际教育还属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短时间内轻资产扩张的思路可能并不太现实,但未来哪家机构会拔的头筹却值得思考。(熊思怡/文)

责任编辑:张粉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