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奇葩父母三观:考不上清华北大我们就出国读书

新浪教育

关注

更多家长择校经验分享请关注新浪国际学校官方微信号:国际学校家长圈(ischoolQZ)

原标题:考不上清华北大,我们就读国际学校!你也这么坑娃?

留学和国际学校风行已经十多年,但是教育的国际化,从来都不是解决教育问题的根本途径。孩子的问题需要对症下药来解决,而不是通过转学读国际学校来逃避。

上周和三个家长交流,都碰到三个非常典型的教育问题:

一、家长看到孩子(初一)每天被作业拖着精疲力尽,实在不忍心,计划下年换国际学校;

二、初三的学生,随着学业的加重,慢慢掉队,也打不起精神学习,逼迫无效,计划高中换国际学校;

三、孩子(初三)在体制内学的不错,但是未来已经明确要出国读大学,所以,在冲刺上海四大名校(体制内),如果冲刺得上,就上;如果没上成四大,就转国际。

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国际学校是一个解决方案,如果在体制内遇到挑战,或者达不到名校目的,就选择国际学校。

对了,这几年,听到大家们最多一种观点是:如果上不了清华北大,我们就出国读书。。。

教育国际化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

留学和国际学校的风行,尤其是低龄留学的风潮,已经十多年了。开始的时候,国际学校和留学成了LA JI教育的代名词。很多在体制内学校学不好的学生,都去了国际学校,或者澳大利亚新西兰留学了。

但是,这几年,随着国人经济实力的增加,和体制内教育环境的日益恶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主动出国。国际学校的招生,和留学的质量也日益提高。好的国际学校的招生水平,已经和重点学校一样,甚至更高了。

但是,教育的国际化,从来都不是解决教育问题的根本途径。甚至,很多时候,留学/国际学校是个陷阱,很深的陷阱。为什么这么说?

孩子的学习问题,需要找原因,而不是通过转校来简单解决。没有好的状态和习惯,体制内学不好,到国际学校可能更差。

因为:

一。进不了好的国际学校。哪怕在上海,除了五六所办的还差强人意的国际学校外,其他的五六十所国际学校,其实,招生门槛是很低的。试想一下,孩子到了这样的一个学习环境,会学好吗。

二。国际学校/留学都是英语教学。学生原来用中文都学的差强人意,要用外语来学习,还要学好,岂不是难上加难。

三。在加上,国际学校/大部分留学的教育,教学管理相对都比较松散。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需要很强的自律和主动学习。这些,都是很多学生所欠缺的。

这些年我看到的一个最遗憾,最危险,最心疼的一个现象是:很多孩子在初中/小学阶段就转入国际体系,但是英语也是半瓶水,中文也是半瓶水。最后,不知道补英文还是补中文。

不中不西的“中西结合”

我经常在设想一个场景,一个学习一般的学生。在国内如果可以相对正常的完成学业,虽然不是学霸,但是进入社会以后,他还是个正常职业人,也接地气,和中国文化无隔阂,也许还可以找到他的机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做出些成绩来;

如果这样不中不西的留学,留在国外也可能困难,回国也对本土文化有很远的距离感,没法深根发展。这才是最危险的一种状态。

我们追求的中西结合,最后变成了不中不西。

所以,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选择国际学校,或者留学,如果是一种逃避,那只是把问题延后。你可以花钱帮孩子完成高中,甚至大学,但是大学毕业之后呢,我们还能怎么帮到孩子。

转学国际教育面临问题多

我现在边写,边和七年群的家长互动探讨,刚才有个教师家长的信息:

我想说这绝对不能算是救命草,虽然当初我是这样想的。现在才发现在国际化教育下遇到的挑战绝对不会比在体制内遇到的少。

当初选择国际化教育,想着就是不想要这一板一眼的有严格制度规范的学习,孩子去了国际班,我也谋在学校内谋了个相关职位,这才发现这遇到的问题可不少啊。

学校有体制内转学过来的学校,除了很少数转学过来的孩子成绩跟的上以外,很多孩子也同样在班级上表现中下,英文课程的时候是上单独ESL课程的,但是ESL老师并不是很好找,当然上正课的老师也能找。

有个初一班级(全体制内转过来的)只能上3年级的课程,学了一年,也才上4年级,这时候已经是美国体制的8年级了,应该要考高中了,看着他们这一年,我都揪心,这体制内回不去,正规的国际课程又跟不上,这最宝贵的几年时间,这样耽误可吓人啊。

所以,国际学校的选择,或者留学,只是一种教育理念的选择。虽然,因为国外的教育资源丰富,理念科学,出国这条路可以走的相对从容一些,学生的发展也会比较均衡。但是绝对不是解决孩子教育问题的万灵药,国外的学渣也是遍地开花的。

国际学校/留学的优势当然明显,好的教育理念,足够丰富的软硬件资源。

面对挑战孩子家长怎么办?

但是也不要忽视体制内学习的优势,管理成熟,学习氛围好,培养“ 吃 苦 精 神 ”(不要砸我)。最重要的,接地气。

回到文章开始的问题,面对孩子的挑战怎么办?

有问题,回到根本,找原因。

1、如果是习惯,方法的原因,就和孩子一起想办法克服调整;

2、如果是老师的作业变态,看看能不能“聪明”帮孩子减负;

3、如果是阶段性的心理问题,看看怎么和孩子一起面对调整;

4、如果是孩子真的不适合体制的方式,可以考虑转国际学校;

5、如果真得解决不了,孩子学习方面的确欠缺。甚至,就用一种放松的心态,就是让孩子在体制内完成正常的学业,也许,在未来的工作中,孩子可以在自己的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合适的土壤,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停止对孩子特长和兴趣的探索。

当然,教育是个太复杂,太个性的选择。我在这里,也只是挂一漏万。希望可以让大家用另外的视角,用一个更高的高度来看待孩子的教育安排。谢谢。

附:有家长提到“在家读书”的问题,我的建议是:谨慎,谨慎,再谨慎。教育从来没有说什么一定行,什么一定不行。但是概率是存在的。例如从概率上来讲,我认为(个人直觉,可能经不起推敲):

如果一个孩子在体制内学习不好,解决方案的成功概率:在体制内完成调整 > 转国际学校 > 在家读书

本文经“七年爬藤”授权转载,作者:迈克。未经允许,禁止二次转载。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合作单位,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张粉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