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英语教育是最大的豆腐渣工程 为什么这么说

新浪教育

关注

如果说中国教育是一个劣质工程,那么英语教育就是中国有史以来一个最大、最无用、最令人无语的豆腐渣工程。这个豆腐渣工程残害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白白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制造了太多太多的痛苦迷茫,却换来太少太少的教育成果。

不是吗?大家估计都是从初中,甚至小学开始学习英语的吧?学英语的时间至少占了各位学习时间的三分之一吧?而且至少学了十几年吧,搞完高考,还要过四级才给你学位证吧?投入精力不可谓不大,努力程度不可谓不够,付出的成本不可谓不高昂,结果呢?至少99%的同学们一过四级就再也不碰英语了,再过两年就忘光了,现在看美剧和好莱坞大片还是一样看字幕,真碰到一个外教或老外,一样是憋半天说不出几句象样的话。

这就是可悲的现实。

所以,我敢断言,现在每年800万的大学毕业生(非英语专业的),别看他们过了四级六级,真能轻松听懂美剧、英剧、好莱坞电影或阅读英文小说的,绝不超过10%,真能使用英语深入交流和工作的,估计不超过1%(我严重怀疑这1%是天赋异禀或家学渊源,而不是教育出来的)。——打个比方,如果在一家巨型工厂里,别的生产线上面生产出来的产品,尽管质量不太好,但产品还能使用,唯有那么一条特殊的生产线,不管投入什么优质的原材料、不管投入什么聪明人儿,出来的几乎一律都是废品,你说这条生产线有什么价值?就是为了考试而考试?

从这个意义上讲,把英语赶出高考,甚至赶出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都是应该的,因为它既不象数理化一样,算是思维体操,可以锻炼一下智能;也不象语文地理一样,算是文化传承,可以增加一些生活知识。

英语这玩艺,没学好就是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交流又不能交流,翻译又不能翻译,看美剧还靠字幕,而且一转眼就忘光光了,你说有什么意义?对于少数有天赋有兴趣的人,也不妨碍他去认真学好英语,将来物以稀为贵,少数英语人才反而更有价值,你说有什么不好?

然而,英语确实又太重要了,它是实际上的“世界语”——全世界最前沿的科技论文,都是英语发表;全世界的飞机航班的机长和远洋轮船的船长,都用英语交流;全世界的商业、政治和网络协议,都用英语写就;全世界最重要的会议和交流论坛,英语是最基础的交流工具,所以中央的决策者和高等学府,又绝对不敢轻易放弃英语。

——所以这次高考改革,虽然英语将不再是统考科目,但却依然是最重要的选考科目,依然是高等院校重要的录取依据。

为什么我们学英语学得那么痛苦?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英语学习方式是完全违反科学的,是绝对错误的,是肤浅无知的。

第一,“背单词”是错误的。

不客气的说,正是“背单词”这种学习方式,就是造成中国学生永远都学不好一门外语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如果一开始就通过“背单词”的方式来学英语,结果就是背得越多,背得越熟,越是走进了一条死胡同,以后就越是难以真正学好英语,顶多在考试中得一个虚假的高分,其实只是一个可怜可悲的游戏的开始。

为什么呢?因为“背单词”破坏了大脑的语言理解机制。

什么叫大脑的语言理解机制?简单的说,就是你听到一句话,实质是听到了一连串有规律的“声音”,大脑必须马上解析这些声音,然后在几微秒的时间里,迅速把这些声音转化成可以让大脑理解的图像、情景、定义或概念。

比方说,我们听到“ping guo”这个声音时,脑海里会迅速的、条件反射式的浮现出“苹果”的形象,然后我们就理解了这个声音。——这就是大脑的语言理解机制。

如果画个示意图,大概应该是这样:

(耳朵听到)中文声音—→概念和形象(大脑理解)

那为什么说“背单词”就会破坏这个理解机制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当我们在“背单词”的时候,我们实质上需要记忆以下3种要素:

1、单词的读音。例如:apple ,你要记住“矮婆”这个声音。

2、单词的拼写。例如:apple ,你要记住“apple”这5个字母的拼写

3、单词的中文含义。例如:apple ,你要记住“苹果”这个含义。

以上这3个要素,缺一不可,否则我们敬爱的老师,绝不承认你“背会”了这个单词,还要逼着你重新再去背,直到把3个要素背会为止,尤其是“拼写”这个要素,那更是一定得会。——这就是我们广大同学们背单词的方法,对不对?

OK!这种“背单词”的方法,直接就导致了一个想象不到的后果,那就是:我们把一个单词这3种要素记忆在大脑中的关联区域中,当我们一旦听到某个单词的读音时,我们的大脑就活动起来,寻找这个单词的拼写,然后寻找这个单词的中文含义,对不对?

如果画个示意图,大概应该是这样:

(耳朵听到)英语声音—→单词拼写—→翻译活动—→中文含义—→概念和形象(大脑理解)

也就是说,我们这种“背单词”的方式,使我们听到英语单词发音时,不可能象听到中文发音一样在大脑中条件反射式的、迅速的反应过来,而是要经过“思索拼写、进行翻译、找到中文含义”这几个步骤,然后才能让大脑明白过来,真正理解这个声音。

大家再看一次,两种反应机制的对比:

(耳朵听到)中文声音—→概念和形象(大脑理解)

(耳朵听到)英文声音—→单词拼写—→翻译活动—→中文含义—→概念和形象(大脑理解)

我们可以把前者叫“直接理解”,把后者叫“翻译理解”。所以,我们“背单词”背得越多越熟练,我们的大脑就越是习惯了“翻译理解”,就越是不懂得“直接理解”。所以说,这样的背单词就把大脑的语言理解机制给破坏得彻彻底底。

所以,我们无论背单词背得多努力,无论我们记下了多少单词的中文含义,无论我们的大脑反应有多快或有多聪明,在一旦听到英语说得快一点的时候,仍然是反应不过来,仍然是听不懂。——因为这种“背单词”的方式,在大脑和英语之间,逐步地筑起一堵高墙(这堵高墙的名字,就叫“潜意识翻译”或“惯性翻译”),永远隔绝了绝大多数同学的英语思维能力。

只有1%的特别刻苦努力、特别聪明、特别有天赋的人,才能够经过多年的磨砺之后,慢慢把这堵高墙给磨平和打通了,形成自己的英语能力。

这就是残酷的真相。这就是绝大多数人学不会英语的真实原因之一,不是英语太难,也不是我们太懒,实在是我们自己在努力挖个坑让自己走进了死胡同,然后再想从死胡同里突围。请问,我们有几个人真有毅力和时间去打通这堵高墙?我们难道还要让自己的小孩再去玩一次这种残酷而无趣的游戏么?

---------------------------

也许有朋友会问了,单词不这么背,还能怎么背?如果你连单词都不背,你怎么学外语?

问得好!

为什么我们成年人总是太自负,总以为自己思考得多么完善,错到姥姥家了还不承认错误呢?你看,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不是都有一个语言专家吗?这个语言专家不是在短短2年之内从一个单词都不会,到全盘掌握一门语言吗?——这个语言专家就是我们的小孩啊。哪个小孩不是2岁左右就轻松学会了本国语言(对他们来说,任何语言都是外语)?

你看他们是怎么“背单词”的呢?——不,他们从来不“背单词”,他们从来都只是“背声音”,或者“记声音”。我相信不会有哪个2岁以内的小孩会识字吧?也不相信有人给他们翻译成其他什么含义,但这不妨碍他们掌握一门语言。

那为什么我们在学外语的时候,非要折腾着一开始就要学拼写呢?学翻译呢?

汪培珽《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提到的“亲子阅读”,安妮鲜花《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提到的“磨耳朵”,漏屋《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提到的“看图识音”,还有廖彩杏等人,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这件事就是初学者最最重要的就是:听力。——而且这个“听力”只需要记住或熟悉“声音”,以及跟“声音”相对应的形象、动作、情景或概念。

也就是说,我们一开始学英语时,不要背单词,只要“背声音”,或者只要“记声音”,更不要拼写,不要中文含义,而是直接记忆与这个特定“声音”相关联的图象、动作、情景,行不行呢?——比方说,让孩子不学字母、不学单词,而是通过巧妙的方法记住两千多个“声音”,并且仅靠听到这些“声音”,大脑迅速就能理解这些“声音”的含义,行不行呢?

我觉得,至少从你身边的成千上万个小孩子的语言成长过程,可以证明这是可行的(小孩子他们确实是记住了几千种“声音”嘛,而且他们确实不懂这些“声音”怎么拼写,但他们确实知道这些“声音”代表什么含义);至少从汪培珽、安妮鲜花、漏屋、廖彩杏这些人的著作里,这个方法是可行的,而且他们自己的孩子也成功了;至少,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看,这个方法也是可行的,现在我家小朋友4岁多,基本上不认识单词,但听懂英语原版动画片基本没问题了。——所以,我看到现在的小学生仍然被要求背单词、学语法,以及早早就学着开口说英语,我怎么可能不担心和担忧呢?

第二,“学语法”是错误的。

学语法,其实就是“记忆语法规则”,教师们很希望,我们记住了语法规则,就可以娴熟地使用这些规则,然后我们就能轻松听懂、读懂英语;并且在说英语和写英文时,能够说得清楚、写得明白,因为只有知道了语法规则,才有正确的表达嘛。

可惜,永远都是事与愿违。大脑不象钱包,钱包你塞一堆钱进去,马上就可以用;大脑你塞一堆知识进去,有时你就是用不了。

为什么?因为大脑的(永久)记忆区域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陈述型记忆(我把它叫“思维层”),主要记忆描述性知识信息,例发“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我们的学习、背诵和绝大部分有意识的记忆,只能发生在这个层次。我们语言能力中的“读写能力”,只有一小部分可以纳入这个层次,但绝大部分还是纳入下一层次——意识层。

第二个层次,是程序型记忆(我把它叫“意识层”),主要记忆本能性的知识信息和反应能力,例如心算能力、格斗技巧、打字方法、骑车能力、甚至开车能力。语言能力中的“听说能力”在本质上也是属于这个层次,因为它不需要思考或思维做前提,它是大脑的本能。

第三个层次,是经历型记忆,这个层次主要是存储自己生活事件和经历,甚至是情感波动和心理创伤之类的更深层的东西,我们的学习不涉及这个层次,以后就不谈这个层次了。

所以呢,我们正儿八经去“背单词、学语法”,就以为学到了这些知识,就可以自然地形成很强的英语能力——结果呢,我们拼了老命,通过“学习”和“背诵”获得的这些知识,全部都集中在“思维层”,不但总要费老半天劲才能想起来,而且根本无法让这些知识进入“意识层”,也根本无法让我们闲庭信步、信手拈来,随意使用。

——所以,真要说英语的时候,大脑急急忙忙去“思维层”寻找词汇、组织句法、考虑发音,一边想一边说,磕磕巴巴、犹犹豫豫、错误百出,这不是悲剧了么?

关于,大脑记忆区分几个层次,见漏屋的著作,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有的人大脑受创伤后,不记得自己的名字、不记得自己的职业、不记得许多知识,但语言交流能力却没有任何影响,那是因为:没有损坏到“意识层”,只损害了“思维层”;也有的人大脑受伤后,说话再也说不好了,但却记得许多书本知识,那是因为:没有损坏到“思维层”,只损害了“意识层”。

所以你真想学好“语法”,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让语法知识进入你的“意识层”,而不是仅仅通过背诵和记忆让它停留在“思维层”。

那么怎么把语法知识搞进“意识层”呢?——答案还是在儿童身上,还是两个字:听力。

所谓语法规则,其实不过是那些“声音”的组合方式,或者是那些“声音”的有规律的变化方式,使得一个人能够更准确表达思维罢了。小孩子们在3-4岁以前,从来不去学什么语法,也从来没有识得一个单词,他们只是天天听着那些“声音”在大脑中排列组织,听得多了,自然就明白,这种组合是代表“过去时”,那种组合是代表“正在进行时”,还有另一种组合是代表“将来时”,于是就习惯了,于是就理所当然了,于是就脱口而出了。

你看,小孩就是这么神奇,在轻轻松松记住几千个“声音”以后,又在这几千个“声音”的排列组合中轻轻轻松松地“悟出”了语法规则。——既然3岁以前的小孩可以这样做,那为什么6岁—10岁的小孩就不能这样做呢?为什么成年人不能这样做呢?是谁说不能这样做?安妮鲜花的论坛里,有着许许多多的光辉榜样,无数小朋友仅仅只是“磨耳朵”和“看电影”,其英语水平迅速就超过了苦学几十年的父母。

第三,“早开口”是错误的。

以前学校里的英语教育,天天被骂成“聋哑英语”,骂得多了,骂得烦了,现在小学教英语也开始吸取教训了,学乖了,开始鼓励学生们说话了。所以我最近翻看小学生的英语课本,一上来就是一些简单的对话和场景,摆出一副跟“聋哑英语”势不两立的劲头,似乎一开始就要学生们开口“说英语”,素不知,这又进入了另一个死胡同。

其一,勉为其难。刚刚开始学会几句,就要求你开口“说”,其实那根本就不是“说”,仍然还是在“背诵”。否则,离开了那几个例句,脑子立马一片空白,还能说什么出来?这种要求,实实在在是加重了孩子的负担和心理压力,其实也没有任何效果,前面说的记忆的三个层次,在这里也一样,浪费时间背诵句子,根本进不了“意识层”;更有甚者,错误地把句子的中文翻译关联起来,跟中文翻译一起“背诵”,那又是走向一条痛苦的翻译“筑墙”之路,每说一句就是先想想中文是啥意思,越想越完蛋。

其二,石化现象。这个石化现象的理论已经出现了很久,各种证据都证实它是对的,但到现在仍然没有引起教育局的官老爷们注意。所谓石化现象就是,当一个人英语能力还很低,为了实现沟通的目的,强行使用英语表达和交流,强行说的结果只能是用简单的、自创的、东拼西凑出来的低水平中介语进行交流,一旦这些“自创语”实现了交流的目的,他就会依赖于这些熟悉的自创语去交流,不断重复练习的还是他的“自创语”,慢慢这些错误的用法,就象石头一样在他大脑中“固化”了,他的水平就再也无法提高。

也许有人说“多练习说英语,难道不会提高说外语能力吗?”可惜的是,这也是错误的,英语不可能“练会”,特别在水平较低时,只可能越练越残。我们在打球、游泳、说绕口令,的确可以越练越好,但那是因为我们心里知道正确的打球姿势、正确的游戏动作、正确的绕口令发音,但你要去“练习”英语,我们心里压根儿就不知道正确的英语表达方式到底是什么,只能瞎练,那当然是越练越找不着北了。

所以你看,我们现在的小学仍然以“背单词、学语法、早开口”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其结果必然就是让我们的孩子们再一次遭受我们曾经遭受过的那些罪,花费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的三分之一的精力,去学习和背诵一大堆毫无用处的外语知识,而且是一毕业就忘光光的垃圾知识。每当想到这一点,我就觉得头痛、欲裂。

好了,现在再说一下我的设想中、理想、或幻想中的小学教育,到底应该如何“科学”地教英语吧。——我设想的6年的小学教育,仍然是简简单单,把各位专家的方法总结成三部曲:

1、一年“记声音”。

2、四年“听故事”。

3、一年“学拼写”。

详情如下:

1、一年“记声音”。

对于大部分“零基础”进入小学的孩子而言,“记声音”或“背声音”这种方式的有趣程度和受欢迎程度,必然远远超过了“学字母”和“背单词”。

怎么记?就是学着儿童“看图识声”或“看动作识声音”的方式来记。——老师们可以把课本远远地扔掉了,只需要针对常用单词,拍一千多张照片,以及设计一千多个动作和手势就行了,一千照片和一千动作,就可以对应2000多单词了哦。

我们可以设想这样的场景:

其一,老师拿着一张图片,教孩子们认读。但教的时候,绝不教拼写、不教中文含义,只是大声读出这个图片的“发音”,然后呢,孩子们也许可以跟着读一下,或者喊一下就行了。其实绝大部分幼教英语书籍,都是一大堆图片,下面标注着中英文词汇,咱们只是提纯一下,把所有文字符号去掉,只要纯粹的图片,只要纯粹的声音(比如说教“苹果”,这个单词,只要单纯的一张“苹果”照片)。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找一千多张图片,应该不是难事儿吧?

其二,老师做出一个动作,教孩子们一边做出这个动作,一边说这个动作的名称。比如说“jump ”,然后自己就“跳”一下,说“turn around ”,然后自己就“转”一圈。如果动作太难或太复杂,老师做不出来,也可以参考“手语”的模式,设计一些手势帮助学生理解。英语中可以用身体语言来表达的单词,也有一千多个,把它们全部设计成动作,教成学生们,应该也不是难事儿吧?

前者,就是“看图识声”,把看到的图片和老师读的发音,在大脑中联系起来,看到图片能想到发音,听到发音能想到图片,就算是成功了;后者,就是“看动作识声音”,就是把特定的身体动作和老师读的声音,在大脑中联系起来,听到某个声音就能条件发射式地做出那个动作,或者看到那个动作也能想到发音,也算是成功了(前者,漏屋老师介绍了一个叫罗塞塔的软件,可以通过图片来学习;后者,有一个叫“TPR”的教学方式,主要通过全身反应和动作来学习)。

好了,不学拼写,不学“翻译”,极大的减轻了小学生们的负担,只是“又跳又喊”地学一些古怪的声音,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门课更欢乐、更轻松的吗?

整个一年级,让“零基础”的孩子轻松掌握一千多个“图片声音”和一千多个“动作声音”,应该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这就相当于掌握了“2000—3000”个单词的发音哦,而且是最纯粹、最直接、最能进入“意识层”的条件反射式的深层知识哦。

有了这2、3千个“声音”打基础,简单的英语故事书、英语动画片,甚至好莱坞动画大片,听懂大部分应该是没问题了,然后我们就转入下一阶段。

2、四年“听故事”

前面提到的那些“专家”,他们的孩子的成功之道,全部都绕不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听故事”。尤其是汪培珽和廖彩杏,几乎其他的学习方式都没有使用过,仅仅只是“读故事给小孩听”,从2、3岁开始读,到了6、7岁已经完全拥有了母语一样的外语能力。

所以,有条件的父母,建议早早开始读英语故事给孩子听,就是送给孩子一件最珍贵的礼物。——别的不说,如果孩子在入学前就已经学会了英语,他的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用在英语这个课目上的,必然减少了许多,必然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更具研究价值的数学(探索定理)、或更具人文价值的语文(博览群书),或者,出去旅游也行。——这礼物,就是宝贵的时间。

但是,大部分父母还是没有这个条件,能够有精力、有时间、有能力从小就给孩子阅读英语故事书,或者创设一个小小的家庭英语环境。或者象黄多多一样,用每年13万搞贵族教育,给她从小培养起了英语能力。所以,大部分小学生在入学之时,还是“零基础”,只能通过“记声音”和“听故事”来获得英语能力。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在课堂上经历这个“听故事”的环节,从中获得听力、语感、语法规则,甚至人生感悟和道德修养,是最理想、最自然、也是最理所当然的事情。——所谓义务教育,本质上就是想要抹平教育鸿沟,创造教育公平,结果呢,如果公办学校默守陈规,一定要使用最落后和最无用的方式来教育,这个鸿沟只能越来越大,所谓的教育公平永远实现不了。就拿英语举例,贵族学校迅速让学生们拥有真正的英语能力,而公办学校只能让学生背诵一大堆痛苦的垃圾并且迅速忘光光。这就是不公平。

所以我设想的英语教育课堂场景应该是这样:

第一步:简单复习(听故事之前的预习)。如果一年级的老师真敢把课本扔掉,只用一些图片和一些动作来教学生们“记声音”的话,我不敢说孩子们真的就能把两千多个“声音”都记熟,其实能记多少算多少,一年下来真能记住500个或1千个,也是不错的成绩了(再退一步,哪怕小朋友一年内只记100个声音,也比你背诵1000个单词要强)。有了这个“听力基础”打底子,听懂一些简单的英文故事,应该也是很轻松的了。但是,为了保险起见,在每堂课的准备“读英语故事”之前,还是把这个故事里的“重点单词”、“生词”再复习一下,仍是用图片和动作来复习,继续记那些“古怪的声音”。

也就是说,假如这堂课要听《爱探险的朵拉》这个英语故事,那就先把这个故事里的一些比较生的“声音”拿出来先复习一下,为下一步听故事做好准备。

第二步:阅读故事(前期大屏幕,后期纯故事)。在经过“简单复习”之后,现在老师可以开始读故事了,在前期,建议是搞个大屏幕,把故事绘本的电子版在大屏幕上展示,老师在上面绘声绘色的读,小朋友们有了前期的听力基础,加上又有大屏幕上面展示的图书图片内容,又怎么可能会听不懂呢?而对于老师来说,她们不需要有多深多高的英语知识,也不需要绞尽脑汁讲什么语法知识,只需要照原文去读就行了,又怎么可能会不轻松呢?这个方法是如此的简单,又是如此有效,为什么现在的小学课堂,仍然不愿意这样做呢?

而且,这种教法几乎不需要任何成本。在网上,只需要几元钱甚至零成本,就可以下载一千本、两千本原版的英文绘本的电子版,都是全世界最精彩、最经典也是最有教育意义的绘本故事,词汇量基本都在2千个词以内,只要小学英语教师发音不是太离谱,这种“读故事”的课堂,怎么可能不受欢迎呢?

在教学顺序上,二、三年级,老师最好还是通过电子设备和大屏幕来读,孩子们边听边看绘本图片进行理解。到了四、五年级,应该就可以进入章节书的程度了,也就是说,把电子设备和大屏幕收起来吧,直接阅读英语故事书吧。——老师们的备课,不过是找几本与全班同学的英语程度差不多的书,先通读一遍,然后在课堂上读一遍就行了,如果还剩一点时间,那就答个疑,或者组织小朋友做点游戏,再练习一点听说,一切多完美。值得提醒的是,虽然说提前开口说英语,容易导致“石化现象”,那是因为不懂装懂,强行硬说的结果,如果听得多了,自然而然地开口说,那就不会导致“石化现象”,该说还得说。

第三步,引入生活(歌曲,动画片,电影)。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们听的歌曲、看的动画片、连续剧、电影,越来越多都是直接从英语国家引进,可惜中国人的英语水平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之后,仍然是原地踏步,仍然只有1%的人能够轻松听懂,99%还是要靠翻译、靠字幕、靠猜测来看,娱乐质量比较堪忧。——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用咱们设想、理想和幻想这种方式来接受教育的话,估计到了二、三年级,至多四年级,就可以轻松听懂那些动画片和电影了,从此,英语能力真正引入生活,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每个周末,当你带孩子去看好莱坞的动画大片时,你是在娱乐,孩子却是在学习哦;你听不懂,孩子却是可以听得懂哦;你原地踏步,孩子的听力却在迅速提高哦。

关于小孩看电视的问题,我一直是这样想的:如果他不看电视,那就最好,省点时间去看书或玩耍,对自身成长有好处;如果他非常想看电视,而且你家长还阻止不了,那就下载几百部原版英文动画片给他看吧,既然阻止不了,那就看点有用的。

3、一年“学拼写”。

日夜如梭、时光似箭。经过“一年记声音和四年听故事”的小朋友们,开始进入毕业季的六年级了,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小学升初中”的考试,我们不得不开始“学拼写”。——我完全相信在一年之内,就可以搞定所谓的“拼写”或“读写”能力,然后在“初考”中获得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且听我分析如下:

从网上随手下载一个“小升初”的试卷(我下载的是2010年成都外国语学校小升初的英语考试原题,其他的大概也差不多),大概是这样构成的:

其一,听力理解题,20分。这些分数应该没问题吧,毕竟咱们这五年来没干别的,就干这个了,这个20分应该是稳拿了。

其二,词汇填空题,55分。英语本质上是一种“拼音”文字,理论上来说,只要会说英语,再懂一点字母的发音规则,基本上所有的英语单词都能顺口读出来,也就是正确的认出来。因为英语的拼写完全不象汉语那么复杂,全世界估计只有汉语是“表形表意”的(其他的象形文字估计都灭绝了),而英语和其他大部分语言的文字则只是“表音”。

所以,严格来说,只有中国小孩上学时会学习“认字”,而外国小孩上学并不是学习“认字”,他们只是学习“发音规则”(即phonics 自然拼读法),然后看着字母自然就认识了几千、几万个单词。(这一点,漏屋和安妮鲜花的书中都有提及。)然后,你看,按照“小升初”的英语新课标,小学的词汇量要求仅仅只是700个。在听说能力较强的基础上,在几个月内掌握这700个单词的拼写,实在是太简单不过的事儿。这55分,拿到50分以上没问题。

其三,语法题,15分。如前文所说,在四年听故事的过程中,各种声音在大脑中的排列组织、形态变化,实际上就是语法。一个孩子能听懂长篇英语故事,实际上就是理解了英语语法,并且让语法进入了意识层,随时可用。——我们知道,从思维层进入意识层,那是千难万难;但从意识层进入思维层,那是轻松惬意啊。我的建议是根本不用去学,就凭感觉,这15分至少能拿10分以上。

其四,阅读理解题,10分。一个能听懂几千个词汇的故事书的孩子,没有理由被几百个词汇的简单英文故事难倒啊,理解上至少不会有问题,10分也应该稳拿。

综上,100分的题,拿到90分以上没问题。我觉得,这就足够了哦,关键是这个90分的含金量,绝对远远超过通过“背单词、学语法、狂做题”获得的90分。虽然大家都是90分,分数上面是一样的,但能力上面区别可就大了,前者学到了真正的语言能力,后劲越来越足;后者仍然象我们这几代人一样,学得极为痛苦,越学越艰难。

总之,对于英语,我是吃了大亏的,大学时四级考了两次,过了四级以后,六级又考了三次(考及格了也要再考,想以考促学,考个优秀),当时我是跟英语较上劲,当时就是憋着一股劲想学好它,结果费了巨大的精力和时间,仍然是不死不活的没有什么进展(凭什么啊?为什么我这么努力,都学不好呢?)。

——正因为恨之深,痛之切,我确信现有教学方式绝对是大错特错的,如果我们的小学仍然坚持旧模式教学,多年以后,这些校长和老师们,但凡有点良心,也许会深深忏悔。

至于父母们,如果我们实在改变不了这个现状,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小学入学之前(孩子7岁之前)就把听说能力练好,让语言能力进入意识层,让大脑形成听说能力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一入小学,就算立刻学“读写”课程,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危害了。

其实呢,教育部的高层可能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北京刚刚公布的高考改革的方案中(也不一定实行,肯定还会再调整),2016年起高考英语由150分减为100分,其中听力占30分,即听力分数占到30%的比重。——而现在的高考满分150分,听力也是30分,即听力分数占20%比重。也就是说,根据改革方案,听力的比重将从20%上升到30%,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可惜步子迈得不够大,可惜我们的中学、小学还没有及时跟上。

希望家长们能跟上科学的步伐。希望小学老师们能跟上科学的步伐。以上,就是我所设想的、理想的、幻想的小学英语教育。

本文来源:南国读书会,作者米爸。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合作单位,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张粉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