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孩子数次转学从国际又回公立 妈妈发现自己错了

新浪教育

关注

编者按:面对择校、成长中的孩子,我们经常有很多在嘴边的话,却不知道怎么说?国际学校家长圈开通“家长有话说”栏目,面对面不出口的话,用笔写给孩子,也写给自己,投稿地址:国际学校家长圈,或邮箱ischooledu@sina.com!

很多家长在择校时会纠结,怎么把孩子从公立学校转到国际学校?但是本文的妈妈反其道而行之,把孩子从私立学校转到公立学校,在她看来,与其是选择孩子的教学环境,不如说自己也在选择最适合孩子和自己的教育圈层,她觉得,国际学校的家长圈子,是有钱的或者是很闲的,或者留学经历很丰富而能够让孩子规避留学风险的,对于豆豆妈妈来说,公立没有传说中的那么不堪,国际学校也没有那么太好,她想让孩子自己以后选择。

学区房、择校、升学考试是妈妈圈永不过时的话题。这些年,随着私立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公立学校让人难以忍受的各种“体制规定”和教学理念,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从公立“投奔”私立。而在这一潮流中,@豆豆妈却逆流直上,带着孩子从公立转私立又选择回归公立,她坦言”希望给孩子更多的选择“。她的所作所为,让送娃去国际学校的小爱也陷入了思考……

采写/@王芳

豆豆(化名)是位五年级学生,虽然只是小学,却已经经历了从幼儿园起“公立→私立→公立”的转学路。这一百转千回背后折射的是豆豆妈一路纠结、思考、反省的心路历程。这一历程不仅值得其他父母借鉴,更可能令人警醒,就像采访过程中,豆豆妈一直强调的,“我并不是一个绝对正面的榜样,说出来只是希望其他家长以我为鉴。”

从入园到惧怕上学,他们决意离开公立体制

“ 我错在没有选择适合他的学校  ”

从儿子出生到2岁9个月,豆豆妈跟其他家长一样内心焦虑,一心想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经过多方对比,最终选择在彼时园费已近万的bk幼儿园。那是当时就已名声在外的著名私立幼儿园。

那时的豆豆妈忙着创业,等她发现儿子有些异常时,“已经有些晚了。” 到中班时,儿子开始越来越不愿去上学,每天得靠爸爸谎称自己躲在门口不走,才能(把他)骗进教室。

一开始以为儿子是因为恋家,慢慢地,豆豆妈发现儿子在性格上也开始变得害怕、怯弱。

“后来才知道一切根源于他们从中班就开始学习了。”

表面是一所私立幼儿园,但实际上bk是一所教学理念偏重于应试的学校,学校整体氛围很“公立”,很重视学习,每年的毕业生大多都会去西城、东城、海淀;也正因为基础知识打得牢,bk出来的孩子上学也很容易被中关村一二三小、史家等重点小学所青睐。

在这样的环境中,从中班开始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是校方开发孩子智力的一种手段。豆豆妈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错,“但是要承认每个孩子在智力上有先天差别。班里有些孩子发育较早,特别是女孩子,反应很快,但我儿子又属于男孩中反应偏慢的,注意力也不是特别集中”。

这种表现上的差异让她的儿子总觉得自己跟不上,对幼儿园生活越来越抵触,性格也变得懦弱胆小。“bk很好,但这种教育不适合我儿子。”

“我觉得自己走这些弯路的根本原因在于,我没有根据孩子的性格、优缺点来选择适合他的学校。“

于是在升到大班之前,豆豆妈就开始考虑给儿子转校,这次她的目标是国际学校。

转学私立后无比开心的一年,她还是选择了离开

由于距离的因素,他们对国际学校的择校范围锁定在城北,又综合考虑师资、硬件,最终选择了hj。

进入了hj,就读的还是幼儿园,但儿子每天去上学都是开开心心的!相比之前bk严厉的规则,hj更注重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比如饭后要刷牙;更注重孩子自我意识的培养,孩子们轻松无压力。”其实他在hj度过了特别快乐的一年时光,所以后来离开海嘉的时候他是非常恋恋不舍的。“豆豆妈回忆道。

私立看起来一切都那么美好,豆豆妈为什么非要让儿子再转回公立体系?她给出了深思熟虑后的几个答案。

“ 在国际学校家长中,我成了夹在中间的人”

在豆豆妈看来,至少在五年前,让孩子上国际学校的无外乎两种人:一种是经济实力很强,觉得自己孩子就该上“国际”学校;一种是经济实力并没有那么强,但多半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海归,觉得让自己的孩子上国际学校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第一类家长,豆豆妈举了一个例子——班上有个男孩,家住双井,因为离hj太远,他妈妈索性直接在学校附近的五星级酒店长期包下了一间房。男孩每天放学身边都有两个外教相随。

“这种绝不是个例,学校里有大量家长,他们很热衷于玩,开豪车,谈论的都是去哪旅游,似乎也不需要工作……” 对于这种现象,豆豆妈直言,“我一点都不喜欢他们这种状态,也不想让儿子跟他们有过多接触。自己的经济实力没那么强,最后只会让孩子处于尴尬的状态。”

对于第二类家长,虽然不会晒“拜金”,但大多都是有过海外留学、工作经验或者回国创业的海归,他们对走国际路线轻车熟路,也知道如何规避风险来帮助孩子。

而这两类家长,自己都不属于。很尴尬地,她成了夹在两者中间的人。。。。。。

“我既没有第一种家庭的雄厚经济实力,又没有走过海外留学这条路,不知道这条路会经历什么,我又能给孩子什么样的帮助。当时的留学机构和信息也没现在这么多。我有点恐慌,我不知道这条路适不适合他……” 

“我儿子并不是一个自制力很强的孩子”

第二个原因,来自孩子本身。

豆豆妈直言特别了解儿子,觉得他并不是一个很有自制力、注意力集中的孩子,也算不上天资聪颖。如果从小学就选择走国际路线,意味着儿子高中很可能就要出国。

豆豆妈有一位朋友,在留学行业打拼了十多年,朋友多年的心经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那些真正适合出国留学的还是自我约束力很强的孩子,如果自制力不强,索性建议连本科都不要出去读。

“我自己也经常出国,耳濡目染过很多事例:出国的孩子其实只有少部分是真心学习的,很多都在混中国圈、打麻将。在海外挥霍着父母的钱,回国后又水土不服,嫌弃着国内的方方面面。

“再举一个极端的案例,我一个朋友的孩子,从小上国际学校,现在在家已经不说中文了;家里来了客人来也只跟对方说英文,不管听不听得懂。他觉得说中文很low……

而国内目前的现状是,男孩将来要承担的责任和期望还是要大于女孩的,再考虑到儿子自身的特点,“我觉得,他还是先在严谨的、有压力的中国传统教育中锤炼一段时间会比较好。”豆豆妈这样说。

“上国际学校,他以后没可能再回到公立”

一部分人上国际学校看重的就是“它不那么应试教育”。但应试、接受中国传统教育就一定会死板、缺乏创造力吗?豆豆妈不觉得。

”中国最早走出去的那批人,包括民国时的各种大家,都是学贯中西。但他们也都是在接受了中国传统教育之后走出去的,有着深厚的中国底子,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变得优秀。

“如果说应试,以前的这批人比现在还应试呢,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去开拓视野、在国外学有所成。接受传统教育并不意味着孩子一定会死板。

“孩子以后变成什么样儿并不单独由学校这一种教育决定,跟家庭教育和孩子自身有更大关系。

让豆豆妈下决心让儿子回来的,还有一个深层次原因——儿子上公立,转国际学校容易,而上了国际学校以后再转回公立几乎是没可能的。

“如果我很早把孩子放在这(国际学校),相当于我替他做了选择。这条路好或坏,他自己没有选择过。如果他是个很优秀的孩子,在中学或小学阶段对国际学校有意愿的时候,完全可以转到国际学校,而不是过早地就只有这一条选择。”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豆豆妈决定让儿子的小学再回到公立去读。

公立体制下,最快乐的小学教育

在选择哪个公立小学上,夫妻俩出现了严重分歧。

爸爸坚持“就近“,认为小学只要快乐教育就好,没必要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路上。而豆豆妈一心向往西城学区,差点就入手了西城的学区房;还托各种关系想去史家和实验二小,关系全都打通了,可最后这些方案一一被爸爸“否了”,他们给儿子选了离家最近的朝阳实验小学润泽分校。

幸运的是,这个学校是一所真正贯彻“快乐教育”的小学。一方面学习压力并不大,另一方面在校长有力的管理下,学校的校园环境和硬件设施都不输于国际学校。豆豆是第二批入学的孩子,至今学校仍保持着每月安排一次集体外出的传统。

未来走传统高考还是国际路线,儿子自己选择

最近豆豆妈焦急忙碌着的,是儿子小升初的择校问题,她的目标是让儿子能考入一所初中,到初三时再来决定,是留下继续走公立路线、进而高考,还是选择国际路线、进而出国。

最符合豆豆妈设想的学校,是人大附中朝阳分校。

“它能让孩子接受比较严谨的有压力的初中教育,但在初三的时候会让学生自己选择继续走传统高考路线还是走人大附的国际路线。走国际路线的,高中时就会有英国老师过来给学生们上课,最后跟其他国际学校学生一起去竞争国外的学校的入学。”一个资深辅导老师这样告诉她。重要的是,人大附中朝阳分校在每年中考前的摸底考试和中考中,在朝阳的成绩都非常好。不过,也非常难考。

因此,她告诉儿子说,考入这所学校是他破釜沉舟的选择。“儿子是那种想要干什么事儿就干得很好的孩子。所以他现在挺有学劲儿的,就说一定要考个好学校。“

生怕再回到国际路线会出现语言上的障碍,豆豆妈从来没有停止对孩子的督促。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她就为儿子一直请外教学英语,从未间断过。

机遇从来都只会眷顾有准备的人,不是吗?愿豆豆小升初顺利~

采访中,我们问豆豆妈最后一个问题是:“当今有很多家长选择国际学校,更多是出于对东西方的教育理念的差距做出的选择,你从过来人的角度,会觉得读公立学校会有这方面的缺失吗?”

她说,“其实现在很多公立学校并不像大家认为的那样刻板,尤其好的公立学校,像史家,实验二小……”

其实,没有什么完美的学校,只有更适合自家孩子的教育方式。

如今家长在多种教育途径选择上面临的困惑,就像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所写的那样: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公立也好,私立也罢,正如豆豆妈所说,学校中所受到的教育,永远无法替代家庭教育的地位。

豆豆妈一再强调自己不是好榜样,但她在择校问题的审慎思考,必然会勾起每个人的深思……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大小爱玩(dxloveplay)

 如果您也有即将择校的孩子,如果您也想用文字记录孩子的成长,上学、读书、挑战……欢迎扫码加群与文章中的家长一起交流,或联系邮箱:ischooledu@sina.com 投稿。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合作单位,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张粉霞

责任编辑:尹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