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芬兰的教育为什么能够远超英美 居全球第一

新浪博客

关注

(原标题:芬兰的教育为什么远超英美,居全球第一)

这就是芬兰。

一个除了跃升全球经济力第一名外,再一次让世界看到的“教育奇迹”!

......

现代父母是焦虑的,担心孩子学得不够多,担心孩子跟不上成长曲线,更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点、输掉人生……

人生究竟该是一场马拉松长跑,还是一场只在乎赢在起跑点的百米冲刺?

芬兰教育,一心想的,是尽力帮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人生最适当的位置,让行行都能出状元。而且她做到了。

1、先见林,再见树

芬兰的“花式溜冰课”基础教学,是老师先在一堂课里示范、教导好几样姿势、技法,且一个动作顶多教8到10分钟就换另外一个动作。

短短45分钟一节课的时间,学生就会接触到四五种技法和概念。

或许这对于家长来说,可能会觉得老师在一个细节、一项动作都还没教会学生,或是练习不足的情况下,怎么能再继续教新的呢?

这种质疑与干预,出自于家长希望每一堂课都要“立竿见影”或“反复演练”,以确保子女都能熟悉课本和参考书的内容和题型,这样考试才能拿高分。

我自己经历过,也看过小朋友学游泳的过程,一堂课下来可能就是让大家在池边双腿打直踢得要命,或是双臂滑啊滑的练习,偶尔带着救生圈漂啊漂的。

通常一节课就这般的重复演练某段基本动作,几堂课程就一段接一段地了无生趣、制式化地结束了!

芬兰式的教法,是让大家快乐地先“见林”。基础游泳班让孩子和成年人都一样地在开朗、轻松的情境下,先“玩水”,而不是马上学“游泳”。

不是一直强调要学什么自由式、蛙式的“标准”动作,而是先让大家在水波中浮沉自如、快乐逐浪,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自行换气、轻松游泳的乐趣!

这种看似既不严谨,又不要求动作标准,而用体验、鼓舞法的“玩乐”教学,却能让孩子们真心不怕水、以最自然的方式,如鱼得水般地畅游!

仔细推敲芬兰的基础教育,的确是运用了很多元、很重视人性的方法与模式,希望能先启动孩子们学习上的兴趣,以及对整个学期与科目的了解,这就是“先见林,再见树”的长处。

在学习初阶段,师生们都不至于为了一棵树的细部知识与标准动作,在“先见树,再见林”的教育概念下,带着学生反复演练、一磨再磨!

而能让学生放宽眼界,经过教育最基本的认知阶段,并能建构起日后深入学习、终生学习的兴趣。

善用“先见林,再来看树”,能让孩子在渐进式多元化的教学中,看到事物与学科的大致面貌,从而点燃他们持续学习下去的兴趣。

当他们养成有心持续学习之际,师长们再将需要专研的“树”,一一经过整理后循序深入教学。

芬兰的孩子们,就这样均衡、普遍地学会了好多东西。

2、工作时数少,上课时数也少

2008年2月,美国《华尔街日报》拍摄了一部短片,片中显示出美国与芬兰中学生间的学习成果差距。

影片中特别以图表显示出芬兰中学生成绩高低程度的落差只有4.7%,但美国学生的差距却是芬兰的6倍,并高达29.1%!此外,英国的落差是23.5%、澳洲19.8%、泰国25.6%、墨西哥25.5%。

如此小的落差,大家一定充满着好奇,是不是芬兰老师把学生“操持”得很紧?课业会不会极重?每天回家的功课要写到半夜?

学生是不是都承受了老师和家长很大的压力?暑假要不要去上辅导班?父母会不会跟着一起精神紧张?

芬兰中小学生的上课时数,是评比成员中最少的。意大利、荷兰两国7至14岁学生,一年的平均上课时数超过8000个小时,而芬兰学生竟只有5400个小时,只用了他们课时的68%。

我相信,每个人都希望能够追求快乐又有效率的生活与学习方式。

她的上课时数是相对最少的,但却能以平衡、平等、学生压力小、教育不扭曲等基本理念的成就,在国际社会教育评比上,表现突出、亮眼。

在芬兰,基础教育中学的授课时数,最少为每周30个小时,最多不能超过35个小时,从来没有必要留校到晚上七八点,更没有周末要去上学的私立学校。

到底这些假期放得多不多,长不长?他们是不是在浪费生命呢?还是芬兰人真正体会到也实践了,休息就是在充实生命能量之后再出发呢?

3、教育,一切都是为了学生

2007年入冬的11月间,我在约瓦斯曲莱大学教育主管学院与院长和一位资深研究学者聊了将近两个小时。

他们都分别当过几十年的中学老师,因此实务经验和教学理念都相当丰富。

在谈话中,彼此交换的议题非常多,不过让我最动容的,莫过于话题谈到老师“自由度”与“被尊重”程度的时候……

“如果教育体制对老师们有评比、考核,那会是种什么情形?”我问起。

“我们可以向你保证,那芬兰的教师必定集体罢工!大家不干了!”两位鬓发泛白的资深教育人士,如此斩钉截铁,摇着头很酷地大声说道。

“真的吗?为什么呢?”我惊讶地问。

“如果一个社会体制对自己的教师连最基本信任都没有的话,那还谈什么教育呢?”他们中气十足、异口同声地说着。

接着两位教授此起彼落地述说着,他们当年在教学时,所想的都是如何善待学生,怎样教导才对学生最有益处,从来不是为了要让学生或自己的教学成果拿第一,他们压根没想过要“争第一”、“抢第一”。

“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尽其所能地去教导我们所知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如此而已。”“几十年来,我们就是一直单纯地希望把事情做好!”。他们平心静气说了这段话。

重视过程胜于结果,其实,这很芬兰。芬兰人多半认定,如果过程很扎实、良好,那结果一定差不到哪儿去!

因为过程的规范与制度,可长可久的设计、执行,要远比一味地追逐短期成效或只求第一,对每个人的人生与整体社会,更显得重要、有意义吧!

教育不是赢在起跑线的百米赛,而是一场与自己赛跑的马拉松。学习不是为了争冠军,而是为了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国际学校家长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国际学校家长圈官方微信公众号(Id:ischoolQZ)。了解各类国内各种国际学校、国际班的招生政策及师资配备;了解国内外教育;获得择校经验分享和建议。

本文转载自《番薯307的博客,点击阅读原文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合作单位,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朱紫瑛  实习生:折辰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