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拒绝“赢在起跑线上” 孩子“快乐学习”大多是假象

新浪教育

关注

刚开学一周,不少家长的生活就瞬间从岁月静好回到了“兵荒马乱”。除了折磨人的早起,孩子的学习表现已然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甚至有不少爸爸妈妈在后台留言:

“孩子寒假在家玩乐高、学音乐挺开心的,可一回学校就愁眉苦脸”;

“老师反馈:看似在认真听讲,其实早就偷偷开小差去了”;

“书桌上的文具、练习册一大堆,可总有找不完的东西”

......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这的确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最近,圈圈与不少年轻家长交流发现,其实他们秉持的教育理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比起“赢在起跑线上”的教育,更多人认同要给孩子“快乐的教育”。他们会给孩子更多的闲暇时间,让他们自由探索感兴趣的内容;比起知识的掌握,更多家长开始关注兴趣的激发;比起成绩单上的分数,更多家长也注重习惯的养成。

01、快乐教育≠不教育或“哄孩子开心式”教育

但经过交流与观察,圈圈还是找到了问题根源:许多家长把“快乐教育”误解为“不教育”,或“哄孩子开心式”的教育。他们甚至以为,让孩子自由的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是“快乐教育”。亦或,只要课堂上频频看到孩子开怀大笑,那就是快乐教育了。孩子每天下午三点半放学,许多家长就撒手不管了,有的放任自流,有的送到托管班。实际上,更少的学习时间、更宽松的学习环境,意味着一个孩子想要成才,就需要更自律,有更多的思辨与探索能力。

龙应台曾在《亲爱的安德烈》中提到,“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即使是在作家龙应台看来,让孩子用功读书还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件事。

02、真正的“快乐教育”是什么?

实际上,“快乐教育”最早是由英国教育学者赫伯特•斯宾塞提出的,他曾在自己的《斯宾塞快乐教育法》里详细阐述,“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应该让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他强调应该顺随孩子的天性发展,以“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后来,斯宾塞的教育法则被证明是普遍适用的,因为他揭示了人性和心智发展的规律而使孩子和家庭受益。

在他的理念培养下,他的侄子小斯宾塞14岁就被剑桥大学录取。当然,剑桥大学不会录取一个只会玩耍而不会学习不会思考的孩子。只是家长们应该知道学习是辛苦的,而不应是痛苦的。

在国内,真正懂得如何践行“快乐教育”的家长的确很少。能够将该理念和教学实践有机融合的学校更是稀缺品。家长该如何为孩子找到这样一所优质校呢?

在新浪2019国际学校择校巡展北京站现场,我们甄选了一大批优质的私立校或国际班,供广大家长、学生一对一沟通。当然,除了北京,3-5月,我们还会在上海、广州、杭州、成都、深圳与您见面,六地报名入口同时释放,家长全部免费参与。直接到场和心仪学校面对面咨询!赶快来预约啦!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择校进行时,欢迎各位家长进入新浪国际学校家长群,同过来人家长取经。2019年家长群内会有一大波线上线下活动来袭!不要错过!加群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