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关于国际学校 家长六大理解误区

新浪博客

关注

(原标题:关于国际学校,家长六大理解误区!)

关于“国际学校怎么样”这个话题,在家长的主观中,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一些误解,今天小编就来为国际学校正名。

以下是家长六大理解误区:

1。 以偏概全,盲目认为公立学校不好

确实国际学校和公立学校的教学理念不同,但是两者不是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在国际学校家长圈里有很多资深家长就选择让孩子1-3年级在公立学校读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再转去国际学校,提高英语能力。而且因为国际学校确实管理宽松自由,更适合自律意识强的孩子,家长在一定程度上还要督促孩子自主学习。

2。 国际学校是“快乐学习”的代表

因为轻松、宽松的环境,不知从何时开始,国际学校成为了“快乐学习”的代表,那与之相反的“痛苦学习”就是现有的教育体制吗?显然不是。如果说为了逃离现在的高频率考试、题海战术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把功课少、不做题当成快乐教育的全部就错了,IB的最后两年要准备论文,完成课外活动的项目,应对高难度的考试,学生一样忙到飞起,压力山大,45分满分的IB课程,每年全球只有100多人是满分,而且也要考到38+才能申请剑桥牛津等。

3。 国际学校等于贵族学校?

国际学校等于贵族学校?或者说学费偏高就是贵族学校?坦白来说,真正意义上的贵族学校也就是欧洲仅有的几所百年历史的男校、女校,现在拷贝到中国的学校只是采用了西方的教育理念,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并不是100%英国《唐顿庄园》里面描述的样子。

再者,除了贵族的概念不说,现在中国国际学校的学生很多也是中产家庭,只是父母认同西方的教育理念,不希望孩子深陷应试教育的漩涡,为他们将来出国读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的分类应该单纯按照教育模式,而不是经济基础来区分,贵族教育的标签是对学校的不公平。

4。 读国际学校就是为了学好英语?

这是和贵族学校并称的两大误区,国际学校学生确实接触英文的时间更长,外教授课表达更地道,但是学好英语一定不是读国际学校的全部。数学、物理,甚至是历史、艺术,不是用另一门语言来学习这些基础知识,而是通过研究历史的过程中发现一些规律,得出自己的思考,写论文表达出来。

再者学生的英语水平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并不意味着在英语环境中就可以说好英语,很多人甚至吐槽出国2-3年的同学英语口语水平还只是一般,一直混迹中国人圈子,并没有我们想象的流利英文。而在几乎全是中国人的国际学校,如果学生课下的交流用中文,只有课上用英文,那英语提高也会比较有限。

5。 进了国际学校将来全部升入名校

因为中国学生厉害的托福、SAT分数,美国名校top20里面也有许多中国面孔,许多人认为那些藤校牛娃是国际学校或者美国高中的学生,其实并不尽然。以2016的录取来看,国内声望颇高的北京德威国际学校毕业生有升入英国的牛津剑桥、帝国理工,美国的康奈尔、西北、加州伯克利等名校,但是并不是常规想象的全部是世界大学前30或者前50的名校,因为那些从小国际学校长大的孩子更有自己的个性,他们只是选择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没有一味追逐排名。每所国际学校一年毕业生大约只有100-200,国内几百所国际学校的毕业生也不足10万,以每年50万出国学生计算,大部分学生还是一边准备高考,一边准备出国的普通高中学生,国际学校的学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6。 进入国际学校是为了躲避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

躲避压力是国际学校爸妈的一个直接原因,首先很多国际学校是12年一贯制,在一所学校内可以获得完整的教育,再者即使是在升学季换读其它国际学校,他们的考核标准也相对灵活,除公立学校国际班以外,一般不要求中考分数。但是就读国际学校绝对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对于他们来说,每一个项目都相当于考试。而且既然目标是世界名校,他们的要求不会因为学生背景不同而有变化,接近满分的IB成绩、一份闪亮的个人简历、独立的课外活动都必不可少的。之前网上流传的美国高中的3个4,一天4杯咖啡,只睡4个小时,考出4.0的GPA,在国际学校的高中最后两年也会存在。

本文转载自《教育咖》的博客,本文略有删改,点击阅读原文

想了解更多国际教育动态?新浪2019国际学校择校巡展不容错过!3月-5月,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成都六地联动!国内百所国际学校的盛宴,众多顶尖海外名校鼎力加盟!一对一现场咨询、面试!还等什么?快来扫码报名吧!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合作单位,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朱紫瑛   实习编辑:刘晓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