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一个耶鲁爸爸的心声:“爬藤”成功与你无关

新浪博客

关注

所有美国大学的礼品店里都卖各种带着校名的商品,从衣帽杯碗到各种文具,可以说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出来的。其中各种款式的衣服上除了校名还有加印着爹妈字样的,估计赚孩子银钱仍嫌不够,还要算计爹妈兜儿里的余财。

长久以来我一直觉得那些爹妈服打的是情感牌,利用家长爱屋及乌由类似校友的归属感产生的情愫来引诱他们掏腰包破财。这原是生意经里很普通的一招,但后来我渐渐发现一些中国家长在使用这些词的时候把它当作一个荣誉头衔,使得本来单纯表归属关系的“校名+爹妈”变成了自我炫耀或夸奖他人的手段,结果是哈佛耶鲁添了不少爹妈,非藤校子弟的家长则甚少使用这类头衔,大概是赧于光环不够耀眼,最后,连英语里没有的说法“藤爸藤妈”也成了网上子女教育类话题中常用的一个汉语词。藤爸藤妈听上去怎么跟高级会所爸妈俱乐部的会员一样?是不是孩子爬藤成功,父母也凭子女而贵,高人一等了?其实,莫说爬藤成功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没有什么“光环”可言,就算有,也是孩子的,别往自己头上硬戴。

我从未自称过耶鲁爸爸,那是过去有一位网友抬举我给我的头衔,谢谢,我知道那是好话,在这里厚着脸皮用一用,但其实我对这个突如其一个耶鲁爸爸的心声来加在我身上的头衔很不习惯,甚至有些反感。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当时筠儿幸获耶鲁录取因素众多,恐怕他是我儿子这一条最不是关键,虽则我或多或少提供了一些申学时的帮助,可是最后录取与否完全由招生办决定,能不能上耶鲁跟我做为一个父亲称职不称职没有关系,我还是那个爸爸,并不因筠儿上哪一所大学而有所增损。

第二,耶鲁四年匆匆而过,对筠儿来说虽是人生成长中的一个重要过程,但对我来说,仅仅是一名为期四年的学生家长,这短暂的头衔有意义吗?我时时联系探视关心筠儿,所付出的爱跟孩子上任何一所大学并无不同。耶鲁校园优美,我每次去学校游玩时自然无限欢乐,但那是观光客与学生家长的短暂双重身份,没觉得自己是个耶鲁爸爸有何骄人之处。

第三,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称藤爸藤妈似乎太拿自己孩子上藤校当回事了,太把孩子在这个年轻阶段取得的成绩(是成绩不是成就,离“成就”二字在概念上差得老远呢)当回事了,甚至把自己当成了莫大的功臣。真要说成就,拣个最近热门话题诺贝尔奖为例吧,诺奖得主在各领域上取得的成就比高中毕业生申请到藤校念书如何?我们好像没看到过或听说过有什么诺爸诺妈为孩子得奖上窜下跳的吧?当然,有可能这些诺爸诺妈干脆已经作古了,但总有还在世的吧?比起人家诺爸诺妈,每年有那么多新的藤校家长,藤爸藤妈们有什么可骄矜自喜的?孩子申学顺利,能上个好学校,庆贺的确值得庆贺,高兴的确值得高兴,但是少数藤爸藤妈以此得意夸耀,甚至写书卖钱,大肆渲染其爬藤有术,宣传按照他那一套办法培养子女,你的孩子也可以爬藤成功,那就真的过了。这些《我的孩子上哈佛》之类所谓励志书籍的作者是真心相信每个买书的家长依样画葫芦都能把孩子送上哈佛,还是拿自己孩子的成绩出来又赚吆喝又赚银子?这我就说不好了,反正美国祖孙三五代都上哈佛的家庭是不会有人跳出来写这种书的。依我粗浅的看法,每个孩子的资质兴趣都不一样,同样的教育路子,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而且,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上藤校,上藤校的每一个孩子也不一定都能在日后活出精彩的人生。

筠儿侥幸获耶鲁录取之后,我曾经拗不过几位朋友劝说,把筠儿的申学材料登出来,算是回馈给那些曾经为我提供宝贵意见的一些热心网友。后来有人把我当成留学专家,百般咨询,我就只能一概婉言回绝了,因为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我教孩子的办法不一定适用于别人,况且筠儿成绩好也不是我教的,怎敢居功?我在网上见过国内有一清华爸爸,标榜自己的孩子不用像别人家孩子辛苦用功学习,他是从小玩计算机玩儿到保送清华的,除了经常将此事挂在嘴边吹嘘,他还批评那些吭哧吭哧用功读书考学者都是读死书,劝别人都跟着学样,说玩儿计算机就能保送清华。平心而论,清华爸爸说“玩儿”不是老实话,刻意引人误解,因为他所谓的“玩儿”其实是孩子从小热心钻研某一学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玩儿,况且也不是所有人的性向天赋都适合学计算机,他的孩子算是特例,不是吗?难道除了计算机,这世界上就没有别的学术领域、知识领域、专门技术领域吗?这位爸爸的狭隘眼界当真令人吃惊,而他不厌其烦反复撰文诉说自己引导孩子玩儿到清华一事的劲头则令人发噱,原来也有国内版藤爸藤妈在努力享受这种头衔给自己带来的存在感。当我听到这位爸爸自告奋勇说,有没有谁家的孩子让我带,我也让他玩儿到清华!我闻言不禁替许多家长捏把冷汗,幸好似乎至今还没有人脑热到让孩子跟着他玩儿。 

我们在恭喜所有的哈佛妈妈耶鲁爸爸们的同时,也应该恭喜所有把孩子培养到顺利升入适合他们的大学的父母,在我眼里没有差别,都是称职负责的好父母。目前有些家长的心里认为藤爸藤妈教育孩子的手段高出其他家长一筹,便盲目相信他们的种种“爬藤”手段,我觉得这种心态完全错了,不该继续存在。对此,我还是秉持着五年前刚成为耶鲁爸爸时的那个想法:“培养孩子是植树, 不是爬藤,本末必须分清……小树长大,有藤蔓绕之固妙,就是无藤无蔓,只要枝叶茂密,欣欣向荣,不也还是一棵挺拔俊俏的好树吗?”

本文转载自宋国明的博客,点击阅读原文。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合作单位,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编辑:朱紫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