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北京日报评论:帮扶民办幼儿园是个好示范

北京日报

关注

近日,北京教委送出政策红包,进一步减轻疫情对民办幼儿园和教育培训机构的影响。多种方式的全力支持,让办学者倍感温暖。

为了阻断疫情扩散,延期开学成为一项重要举措,但这确实给教育行业带来了不小影响。尤其对于学前教育来说,没有大中小学的组织性和稳定性,各幼儿园的性质、规模、模式差异较大,明显更易受到冲击。小朋友们暂时不能重返课堂不无遗憾,更关键的是,许多家长跟着发愁:自家孩子的幼儿园还能不能撑得住?教师会不会流失?疫情过后又是否会衍生学费高、入园难等问题?种种现实担忧之下,北京的帮扶政策是一阵及时雨。无论是减免房租、延期纳税,还是一次性预拨半年的生均定额补助,都是稳定幼儿园经营的务实之举。

一个值得注意的亮点是,除了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对运转困难且在解决区域入园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民办非普惠性幼儿园也能享受政策红利。幼有所育是全社会的共同期待,尤其在一线城市,家长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更高。这些年,针对入园难问题,北京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不断增加学位。在相关改革的推进中,很多民办园积极响应,为补足地区学位缺口做出了贡献。特殊时期,这些幼儿园遭遇了困难,相关部门及时搭把手,无疑是一种积极的正向回馈。

以长远目光看,这样的良性互动也提供了一种有益示范,鼓励着更多具备条件且有意愿的民办园转普惠园。家长们都希望“好入园”“入好园”,又希望价格别太贵。特别是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幼儿园的数量、质量、价格等更加牵动人心。如何继续解民生之忧、增强群众获得感?就前期探索而言,民办园转普惠园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不放过每一个“打广告”的机会,政府部门拿出专项补贴、提高教师待遇等硬招实招,才能激发更多民办园改革的动力。

有研究发现,在学前教育上每单位的投资,可获得17倍的回报。这其中既包括个体成长的回报,也包含对社会福利等在内的社会公共事业的回报。算好这笔大账,提供切实支持,让更多家庭在入园问题上更安心、更放心,也是给社会吃了一颗定心丸。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郑宇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