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揭秘澳大利亚学生的中文课(组图)

新浪教育

关注

随着中文在全世界的普及推广,热衷学中文的人群也开始低龄化。很多国家的中小学都开始开设中文课,掀起一股不弱的“中国风”。7月17日,“地球村”青少年双语演讲大赛澳大利亚赛段的14名中国选手们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知名的Carey Baptist Grammar School(凯瑞文法学校)上了一堂特殊的“中文课”。

澳大利亚墨尔本arey Baptist Grammar School(凯瑞文法学校)

凯瑞文法学校有四个校区,招收3岁学前班到12年级的学生,拥有2300名学生。即使规模庞大,也架不住当地家长们的热情,很多家庭为了等到一个学位不得不提前几年排队。学校周边的房子也身价不菲,是远近闻名的“学区房”。

为了满足学生们学习第二外语的需求,学校开设了20多门外语课,中文就是其中之一。凯瑞文法学校Kew校区高中部的孙平老师既是IB(国际预科证书课程)中文老师,又担任了10-12年级16个孩子的班主任。为了让来访的中国学生了解澳大利亚课堂,孙老师和同事们设计了别开生面的中文课。

“你多大”难倒澳洲学生

这堂中文课的十几个澳洲学生就读7年级,刚学习中文不久。这堂课的重点句型是“你多大”,为了增加难度,中文老师还加入了家人的年龄提问,孩子们应接不暇,蹦出的答案让大家捧腹大笑。

虽然这些中文对中国孩子来说“so easy”,但是和国内课堂完全不一样的形式还是让他们既兴奋又好奇。来自苏州外国语学校的同学说,“他们上课看起来很轻松,但是随时都有可能被老师点名,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和国内中小学最不一样的是,“每个课桌都像一个小组,大家在一起讨论特别多”。这种互动也让临时加入课堂的中国学生和澳洲学生迅速熟悉起来。

文化是语言的最好老师

凯瑞文法学校里像孙平老师一样的中文老师不少,为了让澳洲学生对中文学习保持兴趣,老师们也摸索出一套教学模式。孙老师就把京剧、太极拳搬上了课堂。对他而言,中文课不是干巴巴的教学,而是把艺术、多媒体形式、运动结合在一起的多元教学。为了让孩子们记住数字的中文读法,他把京剧中的“十三响”和读数结合起来,既动嘴又动手,孩子们一下子就记住了。

学校开放日,孙老师给学生设计了腰鼓表演。锣鼓喧天,鼓声阵阵,家长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文化和语言分不开”,当学生们对中国文化有浓厚兴趣时,语言学习也就不是难题了。

结识外国朋友是语言学习利器

11年级的澳洲女孩“欣恬”告诉我们,结识外国朋友也是学习中文的有效办法。她学习中文已经有四年了,曾经在香港做短暂交流的她住在当地家庭,由于寄宿家庭中的爸爸完全不懂英文,欣恬的中文突飞猛进。她还结识了一个上海朋友,也去了内地不少城市,爱上了麻婆豆腐、咕咾肉。

孙平老师提到,这次学生之间的交流让澳洲孩子一下子了解到同龄中国孩子的中文水平。“以往他们接触的都是中国老师,只有同龄人之间的接触才会更促进他们学习语言”。

不仅对澳洲学生来说此次交流获益匪浅,14名中国学生也收获满满。从进校时的紧张羞涩,到下午和澳洲学生一起玩“自拍”,语言已经完全不是这些同龄人的障碍。7月18日,“地球村”青少年双语演讲大赛澳大利亚赛段将迎来决赛,中澳学生们还将同台搭档,一起迎接全新挑战。

本文为新浪教育国际学校栏目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