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芳草地国际学校举办教学研讨会

新浪教育

关注

新浪教育讯 4月25日,“国际视野,匠心筑梦”教学研讨会在芳草地国际学校万和城实验小学召开,9个学科的25位优秀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教育学会主办、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和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学会协办。

北京市教育学会会长罗洁在讲话中提到,芳草地国际学校是一所令许多家长向往的名校,名校之所以有名,是依靠长期历史的积淀。

但名校极易出现的是高原现象,特别是当名校在学区或者集团内处于引领地位时,常常误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将已有的理念、模式和经验传播给其他学校,而忽视甚至放弃了继续登攀,以至于自身优质的内涵逐渐稀释。成为芳草地国际学校教育集团后的芳草地和刘飞校长正是向自己提出我们要到哪里去的问题,从而站得更高来重新定位学校的发展。

他们没有按照习惯的路径走下去,也没有采取小步子精进,嫁接或移植成熟经验,他们充分认识到过去成功的基因面对新的时代已经不再是新的成功的保障,甚至还可能会变成障碍,从而勇敢地迎接时代的挑战,在积极的变革中体现了创造性和自我价值。

芳草地的创造性变革是以极大的勇气进行了对小学教育的突破,特别是突破了传统的理念,固有的模式和校园的藩篱。

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理念的标新立异,有着各种改革提法,有着多种改革名目,但是实际教学依然故我;另一种是有不少改革动作,花样翻新,但是并没有明确的理念支撑,从而陷于盲目。芳草改革的可贵之处在于实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基于价值目标对固有的模式进行了大胆的突破。

芳草地国际学校校长刘飞做了发言时说,看着世界上和身边发生的这些教育事件和现象,需要静下来思考教育,做教育一定不能折腾,一定要有定力。

刘飞提出,学校教育有3个字——“学”、“教”、“课”,在学的方面,强调三学:学生、学习、学科;关注“三教”:教师、教育、教学;关注三课:课程、课堂、课业。

他非常赞同很多关于教育和生活关系的提法,比如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准备。教育源于生活,用教育表达生活,教育最终还是要回归生活。现在的问题是,教育与生活产生了隔离,如何让学校所学用在生活中,怎样让教育与生活融入需要思考。

关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新方法结合,讲授法遭到的批判非常多。讲授法作为教师使用最早的、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在今天的中国似乎正在失去合法性,这是值得忧虑、也值得研究的教育现象。互联网背景下学科改革,跨学科的进行,都需要思考。

芳草地教育教学提出,让基础性作业“少而精”,拓展性作业“巧而实”,找到一个适度点,在适度点上着力。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王凯点评时提到,课程弄好了以后,下一步要有课堂承载。现在的课堂,走到了一个胡同,学科课堂是丢不掉的大本营,学生课堂要化成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是一个泛化的概念,化成了一堂一堂的课,把一堂课打磨好了,但是孩子并没有发展很好,老师们必须把课串成课堂教学,把课堂教学串成课。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乔锦忠点评时说到,有说法是,将学生放在第一位。他认为,教师第一才是最实际的,教师都不能第一,何来学生第一?只有教师第一,才有可能把学生带到好的状态。特别是小学阶段,要为孩子们打好习惯、激发兴趣、做好方法,让他们理解学科当中最重要的东西,课堂才能做的更好。

下午的会议上,北京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褚宏启,为大家做了2个小时关于《学生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报告。

参加本次研讨活动的领导、专家包括:北京市教育学会会长罗洁、北京市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唐亦勤、北京市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程舟、北京市教育学会办公室主任边群英、北京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褚宏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乔锦忠、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中心副主任王凯、朝阳区教委基础教育一科副科长石世芬、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校长刘飞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