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民办双语学校势头迅猛 中企跨界投资英国学校

21世纪经济报道

关注

新浪国际学校择校巡展圆满结束,嘉宾私藏干货欢迎关注微信:国际学校家长圈,或[点击这里]查看。

编者按:与留学 潮以及全面二孩放开等相伴随的是,越来越多的国际学校在国内涌现。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今年2月访华期间,宣布了总值超过5.5亿英镑的中英教育合作项目,涉及高教、职教、教育科技、幼教、国际学校等领域。其中,有15个项目是英国学校及幼儿园即将在华落地。

按照去年修订实施的《民促法》规定,营利性民办学校不得参与义务教育阶段。尽管面临政策、教育理念等多重挑战,仍有越来越多中企跨界投向国际学校。仅A股上市公司电光防爆科技股份的控股子公司、上海雅力信息科技一家就对英国学校投资3.76亿元。(辛灵)11

导读

根据英国国际贸易部的统计,截至2017年底,近10所英国学校已经在中国建立超过25个校区。目前在国内建立的学校大部分选址在一线城市,但是越来越多的英国学校即将进入二线城市,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西南地区以及北京周边的主要城市。英国国际贸易部预计,2020年前,进驻中国的英国学校品牌数量会翻倍,在国内开办的校区将增加至50个以上。

“我女儿选择就读英国学校,首先是从她的特点出发,我自己是做外贸生意的,每年都会带着家人去海外旅游,旅游期间孩子表现出了对海外事物浓厚的兴趣,她未来想上英国的大学。另外,我觉得相比国内公办教育,国外的教育体系会更注重素质教育。作为家长既然有这个能力,那就给孩子提供一个尝试的机会。”来自浙江的周先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坦言,周先生女儿即将就读上海阿德科特学校,学费为15万元/年。

阿德科特学校是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今年2月访华期间促成落户中国的6所英国公学之一。当时,两国宣布了总值超过5.5亿英镑的中英教育合作项目,涉及高教、职教、教育科技、幼教、国际学校等领域。其中,有15个项目是英国学校及幼儿园即将在华开展的教育合作,他们将与中国的合作伙伴携手建立外国人员子女学校或者民办双语学校。

上海雅力信息科技(为A股上市公司电光防爆科技股份的控股子公司)为阿德科特学校的中方合作伙伴。

“我们对英国的米德尔敦公学和阿德科特进行总价值4200万英镑(约合3.76亿人民币)的战略投资,将分批实现。目前引入的是高中段教学(即英国Alevel教育课程),已签订协议落地的有三家学校,分别位于上海、成都和东北。这是我们第一次投资海外学校。”雅力信息科技经理兼董事张南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

中资纷纷跨界投入海外学校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除了国内教育企业投资海外学校标的外,还有许多跨界投资者。

“据我了解,英国不少学校背后都有中国投资者,可能20年前就开始了,近几年的趋势是来自中国的投资者不限于教育行业,我们可以在其中找到房地产、金融等各个行业的跨界投资者,动机有多种,包括优化境内上市公司投资结构、提升公司形象以及出于对投资回报率的追求。”英国国际贸易部教育与技能司中国区主任刘静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

“财务投资的做法是,基于中国去英国留学需求增长的商机,中国投资者加入后,就会加大在中国的招生力度,提高英国母校的收入,比如说中国投资者收购了一个学校20%的股份,每年可以获得有几百万到上千万英镑不等的收益。而那些英国学校的中国战略投资者,一般就是先将英国学校做好,之后引入中国。”刘静说。

张南透露,近几年来英国有许多学校处于财务表现不佳的状态,这给中企提供了投资机会。“许多英国学校财务不佳的主因是缺少生源,有种说法是招收的国际学生质量参差不齐,来自本土学生的收入一般保证英国学校的盈亏平衡,盈利主要来自于收费更高的国际生,但如果国际生源比例过高,就发引发本土学生的不满,他们离开了,留下好多中国学生,接着中国学生也不愿意去了。好学校当然不差生源,但有些一般的学校一味追求财务表现而大量招收海外学生,就容易发生前述情况,最终导致本土和海外的学生都招不到,学校就陷入困境了。”

据英国私立学校委员会(ISC)2017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基于对ISC1301所私立成员学校(包括著名的伊顿、威灵顿、哈罗公学等)在2017年1月做出的调查结果显示,自2007年以来,来自中国内地的生源数量持续增长,并一直保持着最大海外生源来源地的地位,2017年的调查结果为7990名中国内地学生在ISC成员学校学习,占到海外生源的近16%,其中近84%的学生家长不在英国生活。

另据《伦敦标准晚报》2017年10月报道指出,每五名中国学生中有四名学生是在英国的寄宿制学校全日制上学,平均学费为1.08万英镑(约合9.6万人民币),再结合上述的近8千人的数字,意味着中国学生一年为英国的寄宿学校创造2.2亿英镑的收入。

不过,据张南透露,也有不少失败的海外学校投资案例,“有人会抱着‘捡便宜’的心态去投资,英国很多学校是非盈利性质的,长期以来由当地的一些家族支持着,但现在有的家族财务紧张难以支撑,因此每年会出现一些财务状况很差的学校关停的案例。一种是按照学校的房地产估值来作价的,可能最便宜的5千万人民币就可以买到一个学校,有些人看到地契、100多个学生、这么多老师和上百年历史,可能会觉得捡了个大便宜,但可能后期做破产清算时发现连地产都保不住,或者要么每年投入2百万英镑撑下去,能否起死回生还是个未知数。3-5年前还有很多去美国买学校的案例,一般作价3-5百万美元,逻辑就是加大从中国方面输出生源,但如果你国内没有对接资源,实则招生会很困难。”

未来两年英国学校在华分校将翻倍增长

除了当地接收的中国学生不断增长之外,这些学校近年来也开始在利用其品牌效应在海外建校。上述ISC报告还指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英国私校在海外品牌授权的海外学校的学生人数首次超越了他们在英国本土接收的海外生源(指父母不在英国生活的),而这其中,中国为一个主要市场。

根据英国国际贸易部的统计,截至2017年底,近10所英国学校已经在中国建立超过25个校区。目前在国内建立的学校大部分选址在一线城市,但是越来越多的英国学校即将进入二线城市,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西南地区以及北京周边的主要城市。英国国际贸易部预计,2020年前,进驻中国的英国学校品牌数量会翻倍,在国内开办的校区将增加至50个以上。

根据英国国际贸易部援引的英国国际学校咨询机构ISCResearchLtd.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中国大陆共有31.2万名学生就读807所国际/双语学校,大部分位于上海、北京、广东省和江苏省。这其中有12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限制国籍),511所民办双语学校,其余为公立学校的国际部。目前民办双语学校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自2012年以来,学校数量增长了89%,而就读学生数量翻了一番。

“计划生育政策放开,出生人口的提高推动K-12教育(指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教育)行业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源数量稳定,在短期内有扩大趋势。幼儿园入园儿童和在园儿童数量呈上升趋势。经济增长带来的消费升级,家庭收入的增长,家长对子女教育更加重视,愿意且有能力投入优质教育资源。收入越高的家庭,其平均月教学内容支出通常越高。二三线城市需求不断提升,需求和支付意愿提高。上海、北京和广东位列国际学校数量省级地区前三甲。”德勤中国教育行业主管合伙人卢莹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市场增长快速,自然吸引资本的关注,据卢莹介绍,投资国外学校的资本类型包括教育集团、房地产或网络平台上市公司成立的教育产业基金等。

那么国际学校的财务表现怎样呢?据卢莹介绍,国际学校主营收入为学费收入,补充性收入是少量杂费和服务费。国际学校的现金流均表现良好,学费和各种杂费采取预收款方式,很多学校甚至提前3-6个月收取下一学年的费用。一线城市平均学费约15万人民币/年。另外,国际学校分为重资产和轻资产模式,模式不同,财务表现也不同。重资产模式需要出钱买地,前期投入较大,而轻资产模式则是指由合作方出资拿地建校,国际学校只需负责学校师资力量与日常运营等。学校和地产商可以分别发挥自身优势,更快开始盈利。其中轻资产办学模式,通过与当地政府、房地产商合作,对方提供办学场所,教育集团提供教学管理,市场布局容易显著提速。

民办国际学校在中国扩张面临多重挑战

但“洋品牌”民办国际学校在中国扩张也面临着一定的限制。“根据新《民促法》等相关规定,营利性民办学校设立只能限于义务教育阶段外的其他分段。”卢莹说。

根据雅力信息科技的母公司此前披露的协议内容显示,雅力作为两所英国学校的战略投资者,将在中国范围内与这两所合作办学,双方认可在未来数年内计划通过直接投资、品牌加盟授权或者合作办学等方式开设十余所国际学校、二十余所国际化幼儿园以及近百所早幼教机构。英国两所学校将对前述提及的海外分校拓展事宜进行全面的支持,包括但不仅限于:国际课程及管理模式输出、教学及管理人员招募、师资培训。双方合作筹建中国办公室,开展中国及亚洲市场的国际学生招募、游学、海外冬夏令营等项目。英国校方将发挥英国学校的优势,招募、培养和输出教师,向中国国际化学校提供专项人才。

“作为控股方,我们更注重向中国输入,未来我们的一部分收益来源于英国学校对中国品牌授权收取的管理费,另一部分是从中国反向输出生源,让英国的学校财务收入上升。2012年,我们引入了一个美国学校与宁波市政府进行中外合作办学,我们帮助运营学校的国际部,但当时存在一定的限制,效果不太理想。这次战略投资英国的学校,一个优势就是可以获得对学校的高度把控力,充分调动英方的资源服务中国的学校。另外在运营上,我们只参与英国方面的资本投入,不去干涉其运营,不想导致不必要的架构及人员变动。”张南说。

“之前有国内同行去收购了一所亏损中的英国学校,投后强势介入了管理,一方面是加大中国生源的输送,另一方面还要求对学校的课程、收费等做大量调整,因此和英国校方起了冲突。我们也是从中吸取了一定的经验教训。”张南说。

此外,“洋品牌”学校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是如何本土化,如何在“中式教育”和“英式教育”间取得平衡,因为市场需求端的学生和家长可能想两者兼得。

“中式教育往往课业繁重,英国在素质教育上比我们本土的更有优势。但在知识学习方面,这个说实在的我不是很有把握,我不太确定以后我的孩子是否能在学业考试方面与接受中式教育的孩子竞争。孩子一个多月前去英国的学校体验了一下,比国内轻松很多,每天8点50分才开始上课。”周先生说。

“我们计划3年内招收400名学生,学费每学年15万元,另外包括学杂费、餐费、住宿等费用大概5万元一年。办学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外籍教师方面公司成本要每人每年付出40万元以上、中层管理50-60万元、校长100万元起。外教和中教的比例计划为6比4,还是想保证学生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学业成绩。从财务角度看,希望3年能做到盈亏平衡。”张南说。

责任编辑:张粉霞-YH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