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英美名校都承认高考了 送孩子上什么国际学校?

新浪博客

关注

越来越多国家的大学,选择承认高考成绩,因为他们发现,一些从中国国际学校招收的学生并不如他们申请书上说的那么好——他们不重视学业成长,有的甚至提交虚假的成绩单。

冰川思享号特约撰稿| 野渡

昨天,一条关于“伯明翰大学承认中国高考成绩”的关键词上了热搜。起因是,伯明翰大学官网在10月15日发布的一篇文章 《伯明翰大学在接受中国“高考”成绩上领先一步》。

伯明翰大学承认中国的“gaokao”,有里程碑风向标的性质。很多人注意到了伯明翰大学头上的“罗素大学集团标签”,这是一所典型的英国精英大学,类似美国的藤校,是到英国混学历的中国留学生绕道走的学校。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提到过一所“克莱顿大学”,即俗话说的“野鸡大学”。不得不承认,一百多年过去了,还是有中国人对英国的“克莱顿大学”乐此不疲。我就听说一名土豪养了个小蜜,在国内与原配争风吃醋,土豪索性把小蜜送到了英国,几年后镀了金回来,美其名曰“留学归来”,可以断言,肯定不会是去伯明翰大学死磕学位的。

有论者言,对于保守的英国人来说,承认中国的高考成绩,无疑相当于承认并认可了中国的教育质量和影响力。英国人在世人眼中历来是“傲慢与偏见”,他们以传统世故自豪,伯明翰大学是建于1825年的英国老牌学校,是英国六所“红砖大学”之一,凭着历史悠久跻身英国12所精英大学之列。伯明翰大学不可能自降标准招收中国学生。现实情况应该是,伯大对中国高考选拔人才的可靠性有信心,而不会是如有些人所说的“全是生意”。

对英美精英大学而言,接收中国留学生要考虑两个因素的平衡。一个是“生源达到精英教育的培养标准”,这是确保学生能为学校加分至少不减分的前提,一个是生源能支付相当水准的学费,毕竟精英大学不是慈善机构。接受中国高考的选拔方式,应该是性价比较高的“招生”模式。中国高考被广泛诟病为应试教育,但在识别“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坚韧性”上毕竟有优势。

中国高考,是人类最大规模的选拔考试,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巨大的国家,能起到分配教育和其它社会资源的作用而且被各方接受,至少能说明这是一种效率很高的选材模式。

不是要为高考粉饰,西方国家人士但凡深入了解中国的高考,往往会逐渐放下偏见,喟叹“现在来看只能这样”。已经认可中国高考成绩的美国旧金山大学校长保罗·菲茨杰拉德博士就说过:“七月份的高考项目极大地超越了我们的预期。很明显,高考是一个国际级别的检验学生学业水平和个人努力程度的指标——通过高考检验的学生质量非常好。”

任何传统的形成,都是从第一个开始的。伯明翰大学在官网上用了“Leads the way”,一马当先的那一位,他们不认为自己是罗素大学集团“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吃螃蟹者”。路都是先行者首先走出来的。英国其它精英大学会或许也会从观望者变成追随者,这也是脱欧以来自认对国际学生逐渐失去吸引力的英国大学止损的一种办法。

与英国的伯明翰大学相似,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是首个采用中国高考成绩来评估申请者的美国一流州立大学。新罕布什尔大学曾表示,接受中国高考成绩是为吸引更多优秀中国学生。

事实也是,因为美国或英国自己的入学考试设下的门槛,挡住中国优秀学生入学大门的太多了。无论怎么说,中国高考的严谨和公信力,在中国社会实在是稀缺物,不能质疑任何一个通过高考考验获得好成绩的中国学生的勤奋和执着。

越来越多国家的大学,选择承认高考成绩,因为他们发现,一些从中国国际学校招收的学生并不如他们申请书上说的那么好——他们不重视学业成长,有的甚至提交虚假的成绩单。当然,他们中的很多人的家庭非富即贵,“综合表现”在他们那里都可以炮制。有鉴于此,一些国外大学开始重视起那些经历了中国传统选拔方式的学生。高考所供给的公平真实等公共产品,在任何国家都是可贵的、稀缺的。

伯明翰大学副校长戴维·伊斯特伍德教授说,他对中国高考没有什么异议:“通过接受这一严格而重要的资格考试成绩,我们将向最优秀、最勤奋的中国学生进一步开放伯明翰大学丰富的教育机会。”

经历高考磨砺的学生,即便不是最优秀的,也是最勤奋的,高考越来越被西方世界接受,这是好事——虽然它还可以更好。至于这会不会让那些送孩子上国际学校的家长,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重视传统教育的优点,不妨等以后再来看吧。

本文转自冰川思想库的博客的新浪博客,点击阅读原文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合作单位,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张粉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