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国际学校花样繁多 高投入行业经营难言轻松

中国经营报

关注

本报记者/魏婕/蒋政/北京报道

又到国际学校春招季,意味着又要有一大批家长陷入择校焦虑。面对繁多的课程体系,不少家长都会迷茫,更会担心花了高昂的学费之后,孩子能否接受足够优质和适合的教育。另一方面,《中国经营报》记者深入了解后发现,已经做出选择的家长也面临着诸多焦虑。

而对于国际学校而言,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意味着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平衡扩张与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国际化的体系如何适应本土市场,给国际学校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和君资本合伙人林子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内消费升级等趋势的推动,国际学校行业整体发展驱动力强劲,已经成为有规模、有前景的行业,可谓教育产业皇冠上的明珠。但同时,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某些国际学校而言,品牌影响力较小,会出现招生困难等问题。此外,师资培养、商业利益、学生质量之间需要实现平衡,否则又会影响品牌形象。“国际学校的运营就是不断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

择校之“痛”

IB、A-level、IGCSE、AP、BC、VCE……这些字母是不同学校设置的不同的课程体系,也是国际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沟通的代码。选择了哪一组字母,便意味着选择了孩子未来的留学方向。除此之外,公立或私立、授课方式、师资、管理、升学情况、硬件设施、文化氛围等都是家长们择校时重点关注的因素,采访了多名家长后记者发现,“择校前迷茫,择校后焦虑”是国际学校家长们的常态。

“80%英文、20%中文的授课模式,看上去很美好吧?结果孩子中文学得不如公立学校,英文学得不如纯英文的国际学校,”一名国际学校的家长Cindy抱怨道,“学校觉得中国的教材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就自编教材,理念很美好,但实际无法保证大部分孩子的中文读写过关。汉字需要大量练习,但学校不认同这种理念,练习的时间很少。结果一个中国孩子,汉字认不明白,汉语说得颠三倒四。”

“你能相信吗?我家孩子初一在学校画了一年的画。”圆圆妈妈在谈起孩子初入国际学校的经历时,有些哭笑不得。她告诉记者,圆圆所在的北京鼎石学校采用IB课程体系授课,其特点是让孩子自主探索,小组学习,但因为圆圆初一才开始在国际学校就读,上课听不懂,做小组作业时就被分配画画,同组的其他孩子因为从小在国际学校就读或者英语好,就负责查资料、上台演讲。“成绩拿回来的都是A,但我的孩子学到什么了?”圆圆妈妈后来通过和其他家长交流,又把圆圆转到了另一所采用英国课程体系授课的学校。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年中国国际学校发展蓝皮书》,国际学校核心特点就是引入国际课程,由于面向全球输送人才,需要适应各国教育体系,因此课程种类繁多。目前,国内K -12国际学校的课程体系主要采用英式体系、美式体系、IB体系、加拿大体系、澳洲体系等。根据远播教育国际学校数据库,目前中国有88%的国际学校都开设了高中学段, A-Level、IB-DP以及AP是中国国际高中三大主流课程。

除了课程体系的差异,选公立还是选私立也让家长们犹豫不决。“就北京地区而言,公立学校国际部的藤校录取率具有绝对的优势,比如康奈尔大学在北京录取20个学生,其中大约有15人都是公立学校的。这一格局在未来三五年内不会有太大变化,并且公立学校对于生源筛选的严格程度是其他类型的国际学校不可比拟的。”某国际学校的教师对记者表示,但是由于公立学校国际部没有小学和初中,学生如果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接受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阶段又是利用应试技巧上了大学,到了大学阶段如果无法适应藤校学习方式,两年内被退回的比例也最大。“所有人都关注藤校录取率,但很少有人去了解藤校退回率”。

“来我们这里体外循环的孩子很多。”某留学中介的老师告诉记者,“体外循环”的意思就是课外报班,目的或为提高英语水平,或为加强应试技巧。“在我们这里补习的,一种是语言水平跟不上国际学校的,一种是公立学校国际部里为了冲刺藤校而恶补应试技巧的。”这名老师介绍道,因为国际学校不允许请假,所以平时公立学校的学生多,周末国际学校的学生多。

“择校过程中,家长最大的焦虑根源就是都想去最好的学校,但并不存在最好的学校这种说法。”国际学校行业服务平台新学说传媒创始人兼CEO吴越认为,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很多家长觉得某个学校竞争很激烈,这个学校肯定就是最好的,其实可能只是学校背后的饥饿营销。

没有完整、统一、公开的评价体系,加大了家长的选择难度和焦虑感。2019年3月,胡润百富集团旗下的国际教育平台胡润百学发布了一份国际学校榜单,通过同行评议的方式挑出“百强学校”。胡润去年在解读报告时称,由于国内的国际学校并没有完善的数据公开体系,再加上部分学校建校时间短,无法根据毕业生流向、平均GPA成绩、课程设置等内容制定评价指标。“一些学校可能连准确的在读人数也无法拿出,因为生源一直在变化。”

经营之“痛”

“目前国内对于国际学校的需求量很大,且呈现上升趋势,中产阶层对于高品质教育的需求驱动这一行业不断发展。”拼图资本创始人、合伙人王磊表示,国际学校是一个高投入的行业,如果没有控制好招生人数,盲目扩张导致教育质量失控,口碑受到影响,招生困难,进而就会陷入经营困难。

北京师范大学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民办教育蓝皮书:中国民办教育产业发展报告(2019)》指出,我国国际学校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国际学校在校学生人数远低于潜在需求量。未来5年,国际学校或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需求端会继续保持较为旺盛的状态。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2018年中国国际学校市场规模为554亿元,综合考虑影响国际学校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经济增长、中产阶层壮大、出国留学需求增长、教育消费升级等,估计未来国际学校入学人数有望进一步提升;综合考虑国际学校目标家庭的数量、结构、消费能力、消费意愿等维度,估计未来国际学校每年的学费也将进一步增长。通过统计多所国际学校近年来的学费涨幅和新建校区速度,艾瑞咨询推测未来3年全国国际学校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2.9%,至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97亿元。

“国际学校开始的前几年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完成运营上的平衡。”林子力表示,国际学校在前期拿资质、土地、购买硬件设备、招募师资团队等需要大笔资金投入,但教育行业的信任成本相对较高,如果没打出品牌,招生非常困难,直到第一届学生取得好成绩后,招生难问题才能有所好转,前期如果资金周转不过来,容易出现资金断裂。

2018年9月,据界面新闻报道,创立24年的北京老牌国际学校BISS曾面临招生困难、运营问题,后深陷资金危机。2018年12月,据云南《春城晚报》报道,曾被评为优秀高中的云南师范大学附中美华国际高中突然宣布停课,教师工资被拖欠,负责人失联。

“国际学校的竞争主要是拼口碑,但背后也是拼资源。”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比如,德威以英国方向留学著称,但这几年德威的美国方向也发展起来了。其中一个原因是德威的大校长去美国大学游说了,资源有了,名校录取率提高,名气就打响了,现在德威的美国方向都可以与顺义国际学校一较高下。”

此外,家长在采访过程中表示,“水土不服”也是国际学校的一个痛点。“新学校中外方的团队都需要磨合,磨合不好师资就不稳定。”曾就读北京鼎石学校的月月妈妈告诉记者,鼎石在第一届招生时向家长宣传了豪华的外方师资团队,但现在这个团队里只剩一个校长了。“课程体系也是一样的道理,鼎石课程设置就是一年级的时候,70%是中文课程,30%是英文课程,等到二年级之后又变为50%的中文课程,到了初中时候,英文课程比例突然变成80%,孩子们就很不适应。但小学部说这是初中的问题,初中部说这是小学的问题。即便是一个学校的小学和初中课程体系都没法接轨。”

吴越表示,国内的国际学校不成熟之处在于成立的时间较短,基本在20年以内。但要想真正办好学校,需要更长的时间沉淀,去形成完整的教师培训体系、提升管理规范性。

责任编辑:王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