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爱迪学校:DeepSeek 助力教学创新,开启教育新篇

新浪教育

关注

对于国际教育资源高度丰富的北京而言,择校家庭最难做的选择大概是“如何在众多公办和民办优质国际化学校中,如何选择到最理想的那一所?”。

3月1日,在“新浪&微博国际教育择校展·北京站”现场,家长通过与80+国际化学校招生官、校长深度对话,提前锁定优质学位的同时,更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转型——从单纯追求STEM能力到培养兼具人文关怀与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现场,北京爱迪学校校长刘丽接受了新浪的采访。

目前,爱迪学校的教师们已经借助deepseek技术,实现了课堂教学的自动化、趣味化以及互动化。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掌握了这些技术的应用。例如,我们最近开展的投票活动和选课小程序,都是学生们利用deepseek编写代码后,进一步开发成小程序的。实际上,这些技术已经在校园内扎根并茁壮成长。

鉴于我们学校长期以来对人工智能、高科技以及最新科技发展的拥抱,这些技术在这里非常容易生根发芽。没有人感觉这些技术是被强加的,也没有人觉得被迫使用它们。事实上,学生们甚至比我们老师更早地采用了这些技术,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已经熟练地运用它们了。

我认为,我们学校之所以能够持续创新和发展,是因为我们拥有创新的土壤和历史传承。因此,我坚信随着epc项目的发展,未来将会有更多教学应用和工具出现,从而进一步促进我们教学的发展。

许多人担忧,随着AI技术的出现,10年或20年后许多工作将不复存在,他们不知道现在应该怎么办,是选择放弃还是继续努力。但我认为,我们不应该过于忧虑未来,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活在当下,跟随最新的发展,做好每一天的每一件事。我们不应该过分担心我们现在培养的能力未来是否能够派上用场。毕竟,没有现在就没有明天,没有当下的努力,也不可能在未来取得成功。因此,我认为deepseek的发展是第一步,它将有助于我们整个培养模式的颠覆。

未来,我们的老师可能会像古人所说的那样,专注于传道、授业、解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们会有更多的时间来真正地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他们的潜力,促进他们在思想意识和人格发展上的成长。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我相信未来会有非常好的发展,我对此充满期待,因为我也是教书20余年的老师,后来成为管理者,我真心认为这是老师的福音。

因此,迄今为止,教育界没有反对deepseek普及的声音,没有人认为这是不好的事情。我们满怀喜悦和期待地等待更多这样的好东西出现,真正让老师的能力更多地放在培养孩子的能力、价值观和主观能动性上。我认为,未来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才是推动整个教育向前发展的方向。

我们在去年年末已经使用了GPT,并在一年后的研讨会上与老师们探讨了这个话题。

最后,让我们来谈谈我们的发现。孩子们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发展并不是线性的,而是一个散点式的发展。许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到迷茫,他们不清楚自己的优点和兴趣爱好是什么。有时他们可能只是对某件事情感兴趣,但缺乏坚持下去的毅力;有时他们可能只是从同伴那里听说过某件事,想要了解更多信息,而不一定是自己的擅长或兴趣所在。

实际上,在高中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探索自己到底是谁。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说喜欢绘画,现在有AI来教我们绘画。而真正确定自己的兴趣和擅长的领域,往往发生在高中之后。在那之前,孩子们需要经历一个不断探索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非常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指导。因为他们探索时会遇到困难,比如不知道如何开始,甚至不知道如何入门,可能连尝试的机会都没有。例如,在我们的学校,因为有50多项兴趣班、训练营和十大课程体系,我们能够全方位地支持孩子,他们可以尝试各种各样的事物,我们还有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因此,我们的孩子在小学时就有非常广泛的选择面,他们从不局限于一项,每年甚至每学期都会尝试新的事物。

到了高中阶段,你可能会问,我已经知道我的兴趣爱好了,我该怎么办?实际上,这个时候仍然需要老师和AI的结合。即使有AI的辅助,孩子们在遇到困难时仍然需要老师的引导、鼓励和陪伴,以及提供必要的资源。例如,我们有一个孩子特别喜欢环保,环保是一个很好的课题。他想利用AI制作环保地图,通过AI编程监测不同区域的污染浓度和风向,制定前瞻性的环保布局。但是,他需要大量的数据、材料,甚至需要跨学科老师的支援。当一个孩子有这样一个想法时,仅凭AI是不够的,他甚至不知道如何向AI提问,不知道这个模块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因此,他的许多实践都需要老师提供前瞻性的专业指导和资源价值。所以我认为,现阶段老师应该做的事情是,将AI作为工具的助力,同时结合我们现有的前瞻性信息,帮助孩子在发现兴趣爱好后能够更进一步。以前我们可能只停留在画模型上,但现在有了AI,我们不仅有模型,还能编写程序,这已经是一个进步了。

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孩子们不仅能编写小程序,甚至可能在小范围内实际应用它们。这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确实需要老师和AI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

作为一所国际化学校的校长,我还是建议家长在选择学校时一定要关注这所学校是否为孩子提供了以前成功案例的路径。许多家长可能会说,这个学校课程合适,老师看起来也不错,孩子参观后也很喜欢。但是,如果这个类型的孩子以前没有很多成功案例,没有实际帮助到他们,我认为这是需要考察的。因为人的培养就像诊断疾病一样,第一次诊断和已经诊断过多次、用药成功多次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他是否有类似的孩子已经培养成功、已经行之有效的路线?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家长在选择学校时,可能会被告知未来连做什么工作都不知道,哪有什么既定路线。但我觉得这是一种借口,一种巧妙的说法。每个孩子成长都有路径可循,这个学校是否有相应的培养路径已经成型,非常系统地可以帮助到你?这样的路径可以帮助家长减少焦虑。就像你带着一个人去医院治病,如果你已经成功治疗过50个、100个病人,病人就不会担心你怎么想,然后说你这个病别担心我知道怎么治。但如果你还没治疗过,你如何知道怎么帮助你的孩子?这种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实际上,我认为学校如果有累积和积淀的路径,它是实践过的,这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匹配程度。

其次,家长在考察过程中需要评估学校是否真正能够帮助到自己的孩子,学校是否有足够的软硬件资源来支持孩子。同时,对于家长来说,焦虑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升学过程中,家长参与度越到高中越少。因此,家长应该将这种焦虑转化为与孩子一起的动力,消除想要干涉和掌控一切的欲望。我也是家长,我正在努力做这件事,就是与孩子坚定地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学校一起,三方面共同努力把事情做好,而不是因为焦虑而对孩子产生错误的拉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