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娃?牛娃?都有自己的成长系

新浪教育
今年,北京中考政策迎来重要改革,总分由670分调整为510分 ,考试科目及计分方式的变化,让许多家庭对孩子未来的升学方向产生了新的思考。在此背景下,国际教育凭借其多元化的升学路径和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受到了更多家长的关注。在新浪教育、微博教育、择校行联合举办的新浪&微博国际化学校中招咨询会上,爱迪外国语学校(小学)澳洲高中部副校长马立娟向在座的家长介绍了不同孩子在爱迪学校国际和高考升学的路径及成果。

对于好学校的判断标准,爱迪跟很多学校不太一样。我们认为一所非常优秀的学校,需具备几个要点:第一点是刚才连红老师也提到的 “加工能力”,即能把什么样的孩子培养到什么样的水平;第二点是 “包容性”,即能覆盖多大范围内的孩子并具备加工能力。
在爱迪,无论孩子水平如何 —— 可能有少数 “牛娃”,中间更多是 “普娃”,甚至还有一些所谓的 “弱娃”—— 学校都能针对每个孩子进行培养,让他们在校园中收获成长。或许有家长会觉得我们只是空谈理念?并非如此。先剧透一下,尽管今天的 PPT 按顺序呈现,但可以先倒叙讲一个点:关于录取成果,今年在户外展台大家能看到,爱迪学校是北京民办学校里唯一一所连续六年有牛剑录取学生的学校。同时,今年刚公布的高考成绩中,普高学生最高分达 579 分。第三届普高毕业生的平均提升比例可达 2 万名。
今年春节档爆款电影《哪吒》让我感触颇深 —— 它既带来欢笑,也带来感动。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更关注哪吒的师傅是如何做到因材施教的。简单来看,师徒二人的个性特点非常匹配:从老师的视角,敖丙显然是更 “好教” 的类型,属于传统意义上的 “学霸”;而哪吒则更难管教。今天,我们就以哪吒和他的师傅为切入点展开话题。
首先,哪吒的特点是:他拥有一些奇特的能力,但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能力被隐藏,外界难以察觉;他性格古怪,这是父母和老师很容易感受到的;他还爱捉弄人。而他的师傅做了几件事,与爱迪的教育理念一致:以鼓励为主、多给 “兵器”,即资源支持,并与孩子共同面对困难。
从所谓的 “学渣” 哪吒到 “学霸” 敖丙之间,其实存在一个连续的 “谱系”,中间有很多类型的孩子。如果用单一标准,如能力、意愿来评判,会发现很多孩子 “有问题”;但如果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在个性,会发现每个孩子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比如哪吒,从一个除了父母老师外无人待见的孩子,成长为大家心中的大英雄,这让我们看到每个孩子都有天赋潜能。
当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中遇到困难,或暂时未展现出期待的样子时,作为老师、家长,应该如何做?我们从实践中做了一些总结:
第一点:理解孩子。 这种理解是 “有方法的同理心”—— 先让孩子理解自己,明确目标后,他们会发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此时老师该怎么做?接下来要给 “法宝”、给工具,帮助他们成长。过程中孩子会面临挑战,需要老师和家长坚定地陪伴。作为教育工作者,除了给予爱和鼓励,更重要的是用专业手段支持孩子。
先细说 “理解孩子”,它还有一层含义:让孩子自我理解,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我们的第一个工具是 Kuder 生涯规划体系,从小学到高中都有适配工具。它基于全球 1.65 亿人的大数据,能帮助学生全面认知自己的优势、特点、个性和倾向。我们会展示 6 年级、8 年级、11 年级、12 年级不同阶段的测评结果,分析学生在兴趣、能力、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分布比例。
接下来是 PASS 心理测评工具,我们是大陆首家引入该工具的学校。它有 100 多年历史,在香港、新加坡应用广泛。为什么说 Kuder 和 PASS?今早我赶路时,一开始设定 30 多分钟的目标,后来变成 50 多分钟,幸好有 GPS 导航。Kuder 和 PASS 就像学生的 “GPS” 和 “天赋探测仪”,能帮助他们明确目标、了解现状,并与老师共同制定长期规划。当然,工具是死的,关键在人 —— 老师要善于运用工具,结合专业判断。我们有多个领域的老师协同合作,包括家庭教育、正面管教、积极心理学、儿童行为专家等,学术学科老师也必不可少,爱迪的很多老师能指导国际竞赛,或是高考阅卷官、PBL 研发专家等。此外,我们有 150 + 老师专门帮助学生做学业规划。
第二点:当孩子了解自己、老师明确目标后,要给予 “法宝”,助力他们实现成长跨越。 这包括:
核心多元的课程体系:爱迪是全国国际学校中课程开设最全的学校之一,涵盖 A-level、AP、HKDSE、BTEC、澳大利亚课程等,并拥有多个国际课程教学和考试中心,包括雅思、托福考试=。
国际权威认证:高中获得 WASC、Cognia 两项国际认证。
丰富的活动社团:60 多个活动社团,配备专门教室,支持学生自创社团,还有针对学有余力或特殊学生的牛剑营、初中早鸟计划及各国校友会。
第三点:在成长路上遇到困难时,需要老师给予坚定而专业的支持。 爱迪拥有全职稳定的师资团队,我个人在爱迪工作了 19 年,从数学老师逐步成长为管理者。这是一个稳定的教育社区。关于师资,爱迪的理念与很多学校不同:很多学校强调 “清北毕业”,但前段时间关于 “耿小姐” 的新闻引发思考:在其他领域,名校毕业但缺乏专业知识会被抗拒,而教育领域是否 “清北毕业就一定能教好孩子”?爱迪对此存疑。我们更看重学校是否提供持续、专业的在职培训 —— 爱迪有 “教与学创新中心”,它是全亚洲最大的剑桥教师职业发展中心,为老师提供终身学习支持。
我们的教学和知识传授,都基于专业理论和证据,从 “经验驱动” 转向 “数据与证据驱动”,这是我们多年总结的经验。
基于此,家长常问:转轨国际教育何时最合适?我们的建议是越早越好。因为教育成果不能仅用升学结果衡量,更包括孩子 12 年学习中人格的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爱迪很多升入顶尖学校的孩子,是从小学一路就读上来的。例如去年的 2 名剑桥录取学生。录取数据方面:连续 6 年成为北京民办校唯一有牛剑录取的学校,毕业生 75% 升入世界 Top50。2025 年截至目前,已收获 898 封录取通知书,包括 1 封牛津大学工程录取、36 封伦敦大学学院录取,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录取。可能有家长疑惑:AP、A-level 成绩未放榜,新加坡两所学校不接受预估分申请,为何能拿到录取?这得益于爱迪的多元化升学通道 —— 通过 WASC 课程申请,WASC 课程 4 月 “高考”,9 月即可获得升学结果,正好匹配新加坡两所学校的录取节奏。这两所学校的申请难度极高:当地学生需达到一本线 100-120 分以上(如今年北京一本线 519 分,需考到 620 分左右才有资格申请),而爱迪的录取成果在全国国际学校中堪称独一无二。
从成绩亮点看,爱迪 26 年国际教育经验培养了 13000 + 毕业生。今年普高第三届毕业生中,最高分 579 分,另有 550 分、542 分的学生,3 人达一本线以上,一本率 15%,本科率 26%。这个数据在民办学校中极为少见。从整体提升率看,三届平均提升约 2 万名。分享两个案例:
2023 届一名学生,中考 508 分(满分 660,排名 5 万名以外),入读爱迪普高后,高二完成普高课程统考并获得毕业证,通过融合课程申请到全球排名 15 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2024 届一名体育生,中考 560 分(排名 6 万名),高考 572 分,排名提升至 2 万多名,提升幅度约 4 万名。
爱迪连续六年有 9 名学生被牛剑录取。最后想说:有人问国际学校参与国内高考是否有优势?秘诀在于新高考的 “新”。新高考的核心追求,正是爱迪 26 年来一直在实践的方向 —— 尤其是在考核层面,我们早已探索如何科学考评学生,提升其实际素养,这对我们而言不是全新领域,而是 “降维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