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小学老师谁更拼 奔跑吧老师们

新浪教育

开学初总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做,特别是这学期大儿子宝儿上五年级,马上再过几个月就面临小升初报志愿,杂七杂八,看着头大。所以今年宝儿学校的家长会对宝贝妈咪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绝不能只带着耳朵去听就好,果然,开会不久,宝贝妈咪就打开手机记事本,开始动笔记录了。
中国老师越抓越紧,美国老师越来越放手
当宝儿还是低年级的时候,每个班最多不会超过25个人,他们一个年级分十个班,分别由10个老师做 Room Teacher, 所谓 room teacher,宝贝妈咪认为他们的功能应该是跟国内的班主任一样的,不仅负责孩子们的学习,还要负责自己班里学生的习惯培养,教会孩子们懂得遵守纪律等等,是不是就跟国内的班主任一样?
美国的教室也很有意思,它是根据老师的名字来命名,而不是像中国一样,比如说人家说一年级的宝儿是Ms XXX 班上的,而不会说孩子们是一年级几班的。在美国带低年级小学生的 Room Teacher 非常全能,她一个人负责这个班级的所有主要科目----数学、英语、词汇、阅读、社会科学研究等等,除了科学、写作这样的科目有专门的老师,要去专门的教室,其他课程都在自己的教室上,所以 Room Teacher 很形象地描述了这个现状,就是在这间教室里的老师啊。
到了四年级开始情况就不同了,各个科目开始由不同的老师上课,他们的 Room Teacher 开始只负责教一门课,这个开始跟中国类似,不过既然每间教室都是由老师的名字命名,这就意味着孩子们上哪个老师的课,就需要去相应的教室,这个就比较像国内大学生的上课方式了,可想而知,Room Teacher 的作用就开始下降了。再加上老师们认为前三年的规矩教育已经全部传授给孩子们了,下一步就该轮到孩子们自己管理自己了。呵呵,这也就是说在美国,孩子年龄越大,老师的教学作用越来越强,而管理作用就越来越弱。到了五年级,基本上 room teacher 的功能就只是任课老师了,当然还要负责孩子们的小升初的报名工作,其他的日常管理就基本上让孩子自我管理了。
这跟国内大不相同。宝贝妈咪记得国内从小学一直到高中,带毕业班的班主任都是最累的,什么都得管。不是有一句话叫----老师像妈妈?在这里倒好,五年级,在老师眼里就是大人了,必须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己管理自己啦。
中国老师注重自己管学生,美国老师用规矩管学生
宝贝妈咪记得中国的老师很累,一天到晚需要盯着学生不许这样,不许那样,要按时交作业,要好好听课,不仅自己不放手,还要责成学生父母一起不放手,管理孩子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就好像把孩子放到了监视器下监控一样。
美国老师吧,宝贝妈咪感觉完全不一样,就像是对成人的管教方式:低年级的时候,老师会首先把规矩教给学生,到了高年级呢,就开始运用这些规矩管理孩子。为什么美国老师从来不训孩子?没必要啊,宝贝妈咪听我家宝儿说过学校的规矩:学生犯了错误,第一次是提醒,第二次是警告,第三次则会被送到校长室,校长批评不算,还很可能会找家长聊天。规矩在此,哪个孩子再淘气,恐怕也是有怕的吧?几个月前宝贝妈咪曾经向老师投诉过宝儿的同学欺负宝儿,后来老师的处理意见就是:告诉那孩子,再同学投诉他打人,就直接送校长室了!后来,听我家宝儿说那孩子还真就改了,俩人还成了好朋友。
再说不交作业的事:让我们看看宝儿学校的规定是什么?规定时间不交,就是作业全做对了,也只能拿到75%的分数,半个月,最多只能拿到50分,延迟一个月,就零分伺候啦,不是说----分分,学生的命根?就是孩子不知道着急,家长也急吧?还用的着老师去训家长?家长就会主动督促孩子吧?
中国老师凡事和家长沟通,美国老师要求孩子是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桥梁
宝贝妈咪记得初中时有一次没考好,我的老师直接找了我爸爸来学校沟通,毫无悬念的俺被宝贝姥爷训得抬不起头,最近妈妈也经常听国内的朋友说小学生的家长们和老师都有专门的微信群,随时随地沟通孩子们的情报,甚至孩子的作业都直接布置到家长群,请家长帮助老师盯着孩子念书。
我家宝贝上学好几年了,宝贝妈咪除了在家长会上见过宝贝的老师长得什么样,除了上次宝儿被同学欺负俺给老师发过邮件,其他时候还真没跟老师打过什么交道。这次宝儿学校开家长会,老师特地强调,学生有问题,请家长最好不要直接跟老师联络,而是鼓励孩子自己和老师沟通。原因很简单啊,因为五年级的同学已经是大孩子了,不再是刚入学的小菜鸟,所以老师需要帮助孩子们适应马上就要进入的中学生活打基础。在美国中学里是没有班主任的,一切都需要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有了问题要像一个成人一样自己去面对和解决,毕竟做父母的也不可能代孩子出头一辈子,胆小怕事的孩子在美国还真没有市场。所以与其等孩子在中学吃瘪,不如趁着还有班主任的时候锻炼学生学会独立和老师交流。这样不至于等孩子上了初中再不适应,未雨绸缪哈。
这样一来,其实给家长也带来很大挑战,因为这一切基于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良好的亲子关系基础上,因为老师只是针对孩子,只有在孩子犯了大错的时候才会与家长交涉。如果孩子也不和家长沟通,那么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基本上就是什么都不知道。为此宝贝妈咪还真的和老师交流过,记得是上学期的时候,宝贝妈咪分别给俩孩子的老师发过电子邮件,询问我们什么时候是不是可以见面聊一聊孩子的事,毕竟做为父母我们还是想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如何。结果美国老师的做法还真让人感觉挺不负责任的,人家发回的邮件居然是问我:你家宝在学校很好啊,他如果出问题,我们会在第一时间通知您。我没有什么事需要向您了解的,您有什么事么?看看,人家老师根本就没问题,也不知道要跟我谈什么,那还面谈什么?就这样我们省了一次面谈。
小学老师这样的放手还真有好处,还别说宝贝妈咪身边就有这样一个反面例子:最近一位俄罗斯裔的妈妈在聊天时跟我们抱怨,说她的刚上初中的儿子刚从私立小学转到公立中学,开学第一周就出现了适应不良的症状,先是跟妈妈抱怨上课来不及,没有班主任老师提醒,一切需要自己看课表找到下一节课的教室,还有就是妈妈抱怨她的儿子老是忘了带作业,所以这做父母的在开学一周内就已经收到了儿子两次紧急通知----给我送作业到学校来,今天必须交了!孩子情绪紧张的结果,就是某天早晨突然爆发,莫名其妙地指责妈妈不该咬了他的早餐玛芬。宝贝妈咪听了这些也很紧张,担心我家宝儿明年适应不良,不想跟宝儿一谈,宝儿的反应居然是:妈妈我们每堂课之间也只有5分钟的时间啊,老师教会我们用不同的文件夹装好自己的每节课需要的东西,上完第一节课,打开Locker拿出第二节课的书和作业就可以走,五分钟足够了!看看,有一个未雨绸缪的老师多重要啊!
中国老师小升初报志愿是家长的事,美国老师提倡一切让孩子做主
关于宝儿的小升初,妈妈早就跟宝儿商量好,宝贝爹妈是第一代移民,上中学这件事,对孩子,对父母来说都是新鲜事,爸爸妈妈只能给他提供必要的物质资助和技术支持,至于报什么学校,哪个学校更适合宝儿,全看他自己,所以一定要跟老师沟通好。自己多听多看上届的毕业生到底都去了哪些学校。
令妈妈欣慰的是,宝儿的自主性确实不错,比如宝贝爹妈根据网上资料发现本市的T中学非常不错,在中国父母中的口碑也不错,所以建议孩子考虑这所学校。不了宝儿听了我们的话,反应却不是那么热烈,人家说:妈妈,我可以报这所学校,但我们学校的很多同学都上的事P中学,我希望也能去那个学校,我们两个学校同时报名吧。孩子的一件非常合理,所以爸爸妈妈支持,只是心里暗暗可惜宝儿对那所据说是排名第一的学校不感兴趣。没想到后来妈妈专门查询宝儿所说的P学校时才发现,这所学校绝不次于T中学,只不过T中学的亚裔孩子太多,所以中国父母之间比较出名而已。通过这件事,宝贝妈咪真的感觉学校老师确实给与孩子了详细的指导,只不过人家不愿意跟你家长交流罢了。郁闷不?
关于中国的小升初,不用宝贝妈咪多废话吧?那基本上就是家长和老师的活,宝贝妈咪至今记得当初俺自己上中学铅,基本上就是老师直接找家长,跟孩子父母分析孩子的特点,孩子的长处和短处,哪所学校更适合你的孩子。至于孩子的意见,有关系么?想上好学校?谁都想,可是你得看自己的实力巴拉巴拉......。不得不说,中国的老师对孩子的了解程度美国老师绝对比不上,可是,美国孩子的自主权自由度也是中国孩子望尘莫及的,孰好孰坏,宝贝妈咪还真无法说清,大家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