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学生亲评国际学校:理科不够扎实 自觉性要求高

新浪教育

关注

很多家长非常犹豫要不要让孩子从公立转国际学校,也有家长毅然决然地从公立转国际,其实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到底什么样的学习适合孩子?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本文一位国际学校学生分享了她对国际学校和公立学校的比较,其实,转入国际学校,就需要孩子像个大人一样去规划自己的未来之路。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博雅小学堂”

作者:翁雨晴(上海某国际学校学生)

2015年之前,我从没想过去国际学校读书,只想进上海的四大名校中一所文理兼长的学校。但是自招、推优都没有如愿进入那所学校,还被另一所老牌市重点提前接收,即便中考成绩名列前茅也还是与上海的四大名校失之交臂。更因为错过分班考,被分进了普通班。

进不了四大名校也就罢了,连老牌名校的的重点班都进不了,我便义无反顾地去了国际学校。刚刚开学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不安,生怕这个重大决定最终被证明是错的,但一学期之后,我欣喜地发现,这个选择有多适合我。

在国际学校上学的切身体验

首先,我发现,"国际学校是混不下去的人才去的"这样的观念是绝对错误的。这里初中成绩优异的同学不少,但更重要的是,这儿的同学知识渊博、兴趣广泛,远胜于我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所见。小半数的男生都对历史、政治、军事如数家珍,使得一向自认为满腹学识的我自愧不如。年级里另一位女学霸居然是个军迷,而且有一天我还发现她在看一本讲唐史的百家讲坛。我的两位好朋友一个能歌善舞,一个溜旱冰得过全省二等奖。

在这所国际学校里,我觉得我除了学习和生活,与同学们还有很多可以聊,可以谈古论今、指点江山,还可以请教唱歌的技巧。

谈一所学校,最关键的还不是同学,而是老师。说到老师,我就先从校长讲起。也许是因为这是私立学校吧,我们校长从不像初中的校长那样神龙见首不见尾,只会高高在上地站在领操台上讲话。现在的校长每周有四天早晨在校门口执勤,家长会时亲自接待家长。她的办公室就在我们班教室隔壁,她时不时就会到各班走走瞧瞧。总而言之,校长和我们的距离近多了,我们有什么事去找校长会感到很自然、很方便。

我们的任课老师大多数也都不错,我尤其想盛赞一下我们班主任和历史老师。班主任是位年轻女老师,和我们像朋友一样,几乎每个学生都愿意跟她分享自己的想法。我对老师一般都是敬而远之,但对于这位班主任,有些不愿跟父母说的话都可以跟她倾吐。

历史老师是位外教,他教学幽默风趣又不失严谨,课堂上设计的一些活动、游戏都令我们受益匪浅。最好的一点是,他从来不拒绝我们在任何时间以任何形式问他问题,于是,午休和放学时间,找他的同学排起了长龙,他却总说'My pleasure'。这两位老师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讲课时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言近而指远,守约而博施,复杂的经济原理和久远的历史事件都变得那么贴近生活。

上了国际学校之后,我觉得我们和老师之间的隔阂消除了许多,平等自由的讨论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单向的传授。但有些同学因为老师不那么严厉就对老师失之尊敬,这是不妥的,在这一点上可能倒是体制内教育保留了老师对学生的威严。

国际学校教学方针与体制内学校的异同

第一,在国际学校里,我们的读写量与以往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对阅读的重视明显地体现在教材上,我们的课本阅读性非常强,不像初中时的课本只是简单地列出知识点,而且读课本不能帮助解题。这里的课本条理清晰,解释细致,使人一读就豁然开朗。因此,我们会认认真真地预习课本,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

当然,我们也不止读课本,在老师的大力鼓励以及作业少的情况下,我们每人一个月平均能读两到三本书。我这一学期读了英文版的《希腊神话》、《东方快车谋杀案》、《富兰克林自传》、《圣诞颂》、《麦田里的守望者》等等,潜移默化中英语水平迅速提高。我还有时间研究我热爱的传统文化,这半年中读了一本《中国文化概论》,还读了路遥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

再说写作,我们刚开学就开始接受正规的论文写作训练,经济、历史、英语、地理都会需要大段的论文,一学期以来,我们都从中考的60个单词的要求提升到一个小时写四五百字的水平。对于讨厌条条框框的我,这种强制的论文结构其实有些繁琐,但它确实能够帮助作者有条有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初中时从来没有人要求我们这样做,但难道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是一个人最起码的能力吗?因此,我要强调的是,如果学生的兴趣在文科,像我,国际学校极为合适。不应该让爱好读写的孩子在体制内死背课本,答案僵化的环境中埋没了才华。

第二,就是学业的轻重。同大多数人的印象一样,国际学校学生作业少,但同大多数人想象中不一样的是,作业少不意味着轻松。我们作业不是必须第二天要交的,因此会有很多个交叉重叠的'deadline',我原本不太习惯,心想:管他呢!一有作业布置下来,我就把它全部做完!但后来发现,确实是来不及的。于是,我开始自己学着安排时间,今天做哪几样,明天做哪几样,偶尔就把某样作业给漏了,这才感叹:以前的作业基本都是立马要交的,做完为止,做死为止,像现在这样学着自己安排时间,倒有点像是真正的生活呢!生活中的事,没有人追着你,但你必须得完成,必须得有安排。

作业以外,是对未来的规划。对于我们这些出重金准备出国的学生来说,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大学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从一进高中就要开始发掘自己的兴趣,了解国外大学。这两件事可不简单,发掘兴趣,找到专业方向,就需要读很多书,研究各个专业;了解国外大学,就需要浏览大学官网,搜集各方面的资料。这些事,老师家长只会从旁指引,具体还得靠我们自己做,我们学校可不提倡把一切都包办给留学中介。学会规划自己的未来,申请到一个心仪的大学,这种劳心劳力的程度不亚于成天地做那些高难度数学题,而且其意义重大,远超后者。

当然,学校里还有许多社团活动,但据我了解,四大名校的各类活动绝不亚于国际学校,因此这里不表。

第三,是管理问题。我们刚进这所学校,老师就对我们三令五申,讲述了学校的规则和违规的处罚方式,包括FAD(周五放学后留校)和停课处分。但后来我们发现,虽然规则严厉,实际上我们的生活却很宽松。中午和下午有一段自由时间,这段时间内可以出校门,如果待在教室里,没人会管你学习还是玩手机还是睡觉。这样的条件,哪似国内学校那么严苛?不过,一旦触犯学校校规,比如多次迟到、不交作业等,一张FAD很快就将降临。

总之,我的感受是,我们在这里学习需要很强的自觉性,学校里没有人会步步紧逼地管你,但你自己必须管好自己不违反学校规则,否则处罚绝不留情。一位老师在家长会上对学生说:"我是老师,回答你的问题是我的工作。你是学生,来问我问题,是你的工作。"因此,对于自觉性不强的同学和希望看紧孩子的家长来说,国际学校不是一个好的环境,但对于自己能把学习休息时间安排好的同学来说,在这里就会感到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国际学校的缺点

讲到现在,说的基本都是国际学校的好话,我也必须客观地说一些国际学校的缺点。

首先,我们学校对音乐和体育不是很重视,这两门课教得非常没意思,也许是因为CIE不考吧。国内高考是有体育的,所以体制内的学校至少能保证体育锻炼。

另外,国际学校的理科似乎确实不如体制内教育基础扎实,我们一学期学了十二章,虽说三角函数,微积分,数列都了解了也很好,但到期末早把之前学的东西忘了小半。只是,在体制内学校花过量时间刷题换得的深厚基础是否值得还有待商榷。

最后,高昂的学费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因素,国际学校大多要求一年十余万的学费,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可能负担较为沉重。我衷心感谢我的父母,能为我的教育做出如此牺牲。

最后列举一下我这篇文章的局限性,以免误人子弟。

第一,我以上所述的情况只是我们学校,不代表所有国际学校。

第二,我是初中毕业转入国际学校的,因此我对国内的高中教育并没有亲身体会。以上关于体制内教育的论述,只是基于我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经历以及对国内高中的一些了解。

第三,我极其爱好文科,极其爱好这种自由的学习氛围,因此可能在这方面的描写中带一些主观成分,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