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进入国际学校 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这8种能力

新浪博客

关注

(原标题:进入国际学校,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这8种能力!) 

在家里,我们听到最多就是好好学习,考个高分,其他事情什么都不用管,而在国际学校,绝对不会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思想,而是培养其具备这八种能力。

1、懂得如何与生人交谈:一个进入大学的成年人,需要开始学会和真实世界的陌生人相处,包括教师、学院院长、房东、店员、打工的同事和上司、银行出纳员、医疗保健提供者等等。那么这些技能自然就是在高中以前的时间来学习和获得的。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就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以成年人的方式与人交流:主动与人打招呼做自我介绍、有礼貌的肢体语言,包括微笑着直视对方的眼睛、尺度适宜地握手、敢于提问题等等。学会成熟大方的交流方式,会让对方在初次见面时就很快产生尊重和好感,而不会因为年轻受到轻视。

2、能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大学就是一个社会,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就需要知道如何处理与朋友、老师之间的矛盾,如何与一个团队协作完成任务。

所以在国际学校,当孩子遇到一些“难缠”的同学朋友之间的矛盾时,老师大都采取冷静观察的态度,看看孩子是不是能够独自承担、独自解决,尽可能的不以老师的角度去命令或者强制解决这件事情,因此在国际学校,要么就是文明礼貌待人,要么就是不打不相识,反而成为好朋友。

3、适应新生活环境的能力:一个成年人需要能够迅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包括认识校园的道路,认识暑期实习所在城市的道路以及在国外工作或学习时所在城市的道路,能够快速找到出行路线,沉着冷静地应对混乱的交通路况,制定长途出行的计划,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生活生存本领。

因此在国际学校,每次社会实践活动,老师尽可能的在保证学生们安全的前提下,都会让学生自己去规划,去实施,去陌生的街道做有意义的事情。

4、能够应付各种压力:真实世界,没有谁能一帆风顺,必须学会面对课程压力和工作量的起伏变化,能够应付大学水平的工作、竞争,以及态度强硬的老师、老板和其他各种人。所以培养孩子的心理抗压能力非常重要,褪去完美主义的念头,拥有一颗平常心,这样孩子才能习惯和度过人生路上的起起伏伏、沟沟坎坎。在国际学校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学生会,很多大型活动都是学生自己去承担、去沟通。

5、能够进行时间自我管理:父母的叮嘱以前总觉得烦躁,一旦离开父母,突然发现不知道如何安排时间、调整优先次序和轻重缓急,于是有人平日里沉湎于游戏网络,到了该交作业时最后一晚熬夜也赶不出来。这个时候开始怀念父母的唠叨,重点次重点的强调以及父母给做的的日程安排。

等上了大学之后,需要自己来安排选课、打工、社团活动等多重任务,他必须具备管理好自己的作业、任务和截止日期的能力,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并为自己的拖延或管理失当承担后果。而国际教育就是让学生们提前步入大学的生活,很多作业都不是固定的,而是开放性的,甚至一个班级的所有人留的作业都是不一样的。

6、为家庭的运转做出贡献:当孩子心安理得地享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时,孩子常常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该怎样尊重、照顾家里和周围的人。为了不让孩子成为一个自私冷漠、不受欢迎的成年人,你会发现国际学校经常会留一些任务,比如对父母说我爱你,帮助父母做家务,学会做饭。要知道一个会做中国料理的中国人在国外是非常受欢迎的。而这些潜移默化的也让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

7、有能力挣钱和打理财务:通过自己的劳动赚过钱,才能理解金钱背后凝结的辛苦劳作,可以让学生适当的做一些兼职,明白赚钱的来之不易才不会过渡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国际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商赛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让大家明白商场的竞争,一方面是意识到赚钱不易,另一方面也是提升学生的商业能力。

8、能够评估和承担风险:只有经过尝试、失败、再尝试,孩子才能拥有坚毅的品格,学会对抗挫折,取得成功。在这个方面,国际学校做的也是比较好的。让孩子为自己做一些决定,一些关乎孩子前途的重大决定,如升学和选择专业。尊重学生的选择,并且让他们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承担起一定的风险。即使决定是错的,但是可以积极地面对并找到解决办法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转载自《坦途网教育频道》的博客,点击阅读原文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合作单位,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朱紫瑛  实习生:刘晓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