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与外国同学组队是什么体验?听听留学生们怎么说

留学杂志

关注

原标题:和外国同学组队是种什么体验?情节堪比清宫剧

对于留学生,group work简直是家常便饭,每门课都有1~2项作业是需要组队完成的。

以下是一个留学群对group work的花式吐槽:

“没有十足把握,就不要和外国人组队。我小组里除了我都是外国人,deadline前一晚讨论群直到11点才有人回复,导致那个夜晚过得很酸爽……”

“和外国人小组讨论是件特别费神的事,他们会用1个小时瞎聊天,本来20分钟就搞定的会可以开到俩小时。”

“全组就我一个中国人,课程过半作业一点没动,我的组员还天天笑着对我说easy easy。我当时真想大嘴巴扇过去。”

So,国外的团队合作真的这么奇葩吗?

作为一个体验过各种group work和presentation的留学君,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个人心得~

外国人都有拖延症?

留学君发现外国同学也有不同程度的拖延症。就算是小组讨论为每个阶段都设置了时间节点,但有的组员不到最后一刻是不会出现在共享文档里写作业的。有些同学就算知道时间紧任务重,仍会我行我素,安排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更有甚者会在讨论时大包大揽,之后拖拖拉拉什么都搞不定。

不过,也有靠谱儿的队友,小组成员互相帮助,高效完成作业。留学君曾经的小组leader是一位高效的乌克兰小姐姐,每次小组会议她都会给大家分配好任务,而且合作气氛融洽,经常一起喝咖啡。还有同学相当高效,总是早早的完成个人部分,而且质量很高,不用大改。

对于拖延症这个问题,留学君认为还是要看人。大家文化背景不同,对时间和团队的定义也就不同。因此,没必要把拖延症的标签安在所有人身上。

一言不合就撕逼?

留学君的班里有一个很强势的小组,大家都很有个性,使得小组讨论经常陷入冷战状态。然而最可怕的还是组员的“拉帮结派”,有些同学的刁钻程度堪比清宫戏里的小嫔妃。留学君就曾看到一个小组因意见不合,直接闹到系里,搞得满城风雨。

但以上都是些极端情况,大部分外国同学还是能够愉快相处的。而且成员们各抒己见才是小组作业的意义所在。毕竟group work里就是要听到、看到不同的想法。

外国人很注重隐私?无法交到真朋友?

留学君曾听到关于外国人很难交往的吐槽,“和外国同学组队建立的都是塑料情谊。”但留学君对此却有不一样的看法。完成小组作业的过程中,你不但可以了解本组同学的脾气秉性,还会在闲聊时听到大家对其他小组同学的评价。比如,A同学很高效,B同学划水不靠谱儿。所以基本一次作业结束,全班同学的做事风格就成了公开的秘密。

其实,交朋友这件事要因人而异。留学君自己就是在小组合作中遇到了性格相合的乌克兰同学和波兰同学,并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都是文化差异惹的祸?

的确,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时间、团队合作都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在留学君的班里就有一定不要和✖✖国家组队的“黄金定律”。、但也不要把所有的锅都扔给“文化差异”!留学君认为每个人的行事作风个个性也很重要。文化只能成为一个共性的解释,但不要对其过分解读。毕竟,个体都是有差异的。

和大家聊完这些心得,留学君还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团队合作的小经验。

第一步:定计划分职责

留学君在和外国同学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好的团队合作法:大家一起定计划。

小组成员开始讨论课题前,可以坐下来定制一个可行的时间表。这样在每个时间节点上都可以找到负责的队友。

找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优点,认领能力和时间范围内可以完成的工作,这样也不会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第二步:交流很重要,要学会沟通

小组作业的目的之一就是锻炼大家的沟通能力。国籍、语言相异的同学在一起,难免会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看法。这时候要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态度,不要憋在心里,到时候耽误作业就得不偿失了。遇事不要急。就算意见不同,在沟通的时候也不要带情绪。把自己的意见表达清楚就好,毕竟完成作业最重要。

有些小伙伴恐惧小组作业还有一个原因:语言。因为担心自己的英语程度不好,怕说不清楚自己的观点。所以干脆做个默默无闻的人,宁愿频频点头也不远表达自己的观点。但留学君想说,大家一定要自信。团队里最可怕的人是默默划水不作为的人,只要有想法就表达出来,让大家知道你也在思考也在做贡献。

第三步: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工作

你可能在小组里不是“最积极”表达观点的人,但一定要做个按时完成任务的人。不管是查资料,做PPT,还是写报告,都要遵守大家商量好的时间节点。

其实,留学君想说:和外国人组队并没有那么可怕。文化差异固然存在,但奇葩的多是个体,不是某个文化,不要用文化的有色眼镜定义所有人。制定可行的计划,完成好自己的任务,多沟通多交流,就可以很高效。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留学杂志”,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实习编辑:李璇  责任编辑:赵润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