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在国际学校上学有什么样的体验?

新浪博客

关注

原标题:读国际学校有什么样的体验

随着留学热潮愈演愈热,国际学校也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国际学校总给人高大上的感觉,有几分神秘气氛,常被解读为贵族学校,里面的孩子非富即贵,学习轻松,很容易毕业。是这样吗?通过对北上广国际学校的学生做了调查了解到,看看他们读国际学校的体验。感受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业形式丰富多样

@ Ayanami:一个Project查资料查到吐血啊,小组合作有的猪队友就是啥也不做。教学也会赶进度,比如9年级学10年级历史,Project不是机械问答题但是要自己下功夫,比如学中世纪,让你创造一个人物(贵族/平民/奴隶可选),命名(说明来源和理由),创造他的生平,家族族徽等。

Science Fair要自己做实验记录数据,时不时要做Debate背辩词。很多书面作业老师会附上评分标准,从语法,内容各个方面给规范,想拿高分也要认真对着看。虽然不像公立期考定生死,但是平时小小的Quiz都不能掉以轻心,为了最后report card拿到A或A+也是要很拼,如果平时都很优秀,比如学霸几乎次次95+,期末老师可能会给你一个Bonus附加题。

老师会要求看英文书会推荐,初中看一本写Report,小学是每天看每天记录。Science老师会放很多BBC科学纪录片,看到吐。

上学早上比公立晚一些,不过一节课两个小时,午休时间小学初中不同,下午放学比较早,周五下午两点多就可以放学啦,不过放学后很多人都去上别的课,家教,跳舞,击剑,练琴。

@Elizakwok:我读的是IB大学预科课程,我的选课是中文文学A,英文B,数学,生物,化学,经济。询问过公立校的同学,数学难度相当,其余难度皆高于中国的高中课程大纲。

12年级末会有一场全球的期末大考,基本上所有考试内容都是做卷子,其实是比较应试的。但是如果问我的话,国际课程,尤其是IB,不是所谓的“不应试”,而是“不止应试”。对于生物化学之类,自主设计实验,写实验报告都是要求的,一篇没有硬性的字数规定,但通常写下来2000字,时间给一周左右。中文和英文也是要求写论文的,中文考试1000字,英文只写过一篇2400,平常500+回答完问题即可。数学和经济,要求自己设计一个题目,并自主探究。

除了考试论文project,国际高中的学生还干些啥?一周前刚从安徽支教回来。。学校要求每个人都要去。但去支教不是重点,重点是反思这样的短期支教我们给那边的孩子们带去了什么。这就又说道我们课程中又一个重要的部分了,反思。我们做公益的意义在哪里,我们如何长久地帮助山区的孩子们?我们或许能资助一小群孩子们走出大山,但是其余的千千万万呢?我们去打破了他们的宁静,让他们体会到了“贫困”的概念,这一弊端是否远远盖过了我们带去的利益?

同学很富但很低调

@圣顺风:首先声明不是高富帅,父母收入中上,在本城最好的私立学校读书。比起公立学校,同学更友善,宽容,大度。完全没有攀比,因为攀比没必要,随便哪个人都可以完爆。在一所比较好的私立可以让你养成非常正的三观,尤其是金钱观,让你珍惜金钱又不会十分守财奴。这是十分可贵的。

先是衣吧,想当年,还是个小小小少年的时候,看同学鞋子不是耐克就是阿迪,由于学校要求穿校服,只有周末返校才会看到各大品牌‘展销会’。后来与它们相处久了,才发现他们也会挑打折季,在我以前从来不会进的顶级商城里买并不那么贵的衣服。他们还有个很好的地方就是,碰到喜欢的会买,但绝不会一买十几件在家里,而且极为注重搭配。

@ Simon:北京最好的公立学校之一的国际部,周围家庭条件有优渥的朋友,但总体都低调,顶多是从穿衣、服饰、背包上能看出来。但不排除有故意跟风去买些入流的轻奢衣服,认识的二代是从小北京长大,但他们性格都挺好,不会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心眼和心思。

校园文化有融合也有隔离

@羽明晨:国际学校最显著的社交特点在于隔离性。学生以语言分群:说中文的和说中文的一起混,说法文的跟说法文的一起混,说英文的跟说英文的一起混(国际学校里英文流利的只有25%的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最吃香的是会多门语言的学生,能在各个圈子里都混得开。在我的年级就有三个学生掌握了四门语言,都能游刃有余地混迹于不同群体中。

派对文化在西方学生中很普遍。法国人、德国人、英国人,去夜店的一抓一大把。相较之下,中国学生就纯洁多了,最多看看小说玩玩游戏。

这是国际学校的学生对作业和同学品味的生动描述的生动描述,可见实际情况与我们臆想的很不一样。

本文转载自《国际学校小指南》的博客,点击阅读原文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合作单位,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实习编辑:李璇  责任编辑:朱紫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