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上私校 如何度过语言关?

新浪博客
根据每周末跟小留学生的交谈、近距离地观察以及辅导他的功课,融入英国的学习生活肯定是不容易的事,语言交流、文化差异、思乡情愁、陌生环境、课程内容、学习方法等等都是时时刻刻地挑战,因此,如何适应国外的学习生活是留学生和家长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首先在语言方面,中国学生自小就学习英语,单词倒是背了不少,但在交流上还是遇到不少困难,另外就是不知道沟通什么,或者说不知道如何适当地沟通,有的时候并不是语言问题,而是由于性格、文化背景所带来的交际障碍,比如说英国同学的家长跟小留学生打招呼时,他竟置之不理,问其原因,在中国应称呼叔叔阿姨,但不知在英国作何称呼,出自中华礼仪之邦就是讲究,其实也是打声招呼即可。
听说读写是语言提高循序渐进的过程,听的能力是需要环境来进行提高的,因为每个人的说话的方式不一样,而且口音也不尽相同,现在的孩子多是在国内学习美音,各种音像制品差不多都是美剧,有时即使听不懂,也能通过故事情节、演员的夸张表情和形体动作猜出个大致意思,尤其是动作片之类。而英式口音就大不习惯,如果把美式英语比作唐山话,那英式英语就可以比作粤语了。当然,以刚到英国的学生的英语水平,估计到哪都听着费劲。不过,只要待以时日熟悉了英式英语的抑扬顿挫,如果语言基础好的话,听力的提高是最明显的进步,尽管刚开始时肯定会闹出不少笑话。作为小留学生刚进学校就会得到老师指派的学生帮助,凡是学校搞不懂的事情可以随时请教,这就是听力提高的开始。
在全天浸入式的英语环境,说英语是必须的,建议刚开始暂时先不考虑语法,先尽可能开口表达,即使明知道是洋泾浜,也要坚持沟通,自信就愈发增强,尽管有的时候对方还是不清楚你的意思。过这开口关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事情,但忌在中国学生多的学校,因为中国人文化根基深厚,见到同胞自然是大讲特讲中文,可能还会出现在中国同学中谁讲英语就遭到同伴耻笑的情况。当然,学校也会尽量把中国学生分开,使他们更快地融入到英国的学习生活当中。
阅读是在英国上学所面临的数量最大的工作,任何科目都离不开,从英语、历史、地理、宗教课非常正式的用词,到植物、物理、化学各种的专有名词,对于学生来讲,就是数学所需要的阅读量少,但读懂题目也非易事,一旦读懂了,连声说题目简单。这些就看学生的用功努力指数。在这方面需要发挥中国的基础教育优势,读得多了,那些生词的出现也就比较频繁,也就记住了,或者所读的材料在中文中已经了解,阅读英文时可以帮助理解,对于那些生词的使用也慢慢有所感觉,切不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事倍功半。
书写能力是很要求英语水平的,就是英语为母语者,如果没有接受很好的教育,书面语的表达也是极大的挑战,这在哪个国家都是一样的。每次检查小留学生的书面作业,就是把各个英语单词全部码在上面,并且是中文的语法结构!这就是海外留学生面临的挑战之一,甚至在上大学的中国学生中,也能发现这种情况。
在学校像这种海外小留学生,刚来一年时不会让他们跟着正常班上英语课,都让他们上个英语辅导班,否则肯定会毁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说如果决定留学,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还是尽量提前为好。我经常听到英国大学老师对中国学生的抱怨,每次判中国学生的作业都要有很好的猜测能力。
刻苦钻研出题者的思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到了国外听得懂听不懂就另外一码事了。在这里没有任何诋毁新东方的意思,只不过是说新东方的战略眼光之独到,因为托福成绩是申请全额奖学金的关键因素,而能否拿到全奖是出国的关键。
现在留学环境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某某知名大学的国际班、二加一、三加一课程,我个人认为就是在浪费学生时间,在交够学校利益和耽误了大把时间后,一切都要重新来过。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合作单位,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实习编辑:李璇 责任编辑:朱紫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