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在朝阳凯文 我找到了自己的步伐

新浪教育

关注

在朝阳凯文,我找到了自己的步伐——英鹤奖学金获得者李迪霏专访

李迪霏(Sophia),朝阳凯文学校9年级学生,2019-2020学年英鹤奖学金获得者。自2017年加入朝阳凯文,在就读的两年中,李迪霏显示出了杰出的学习能力。2018-19学年,她获得的CEPT成绩为B1(37),数学149,在该学年的第二学期,她共有8门课获得A以上的成绩。

如同简历只能成为人们向劳动市场展示自己的快捷工具,上文的介绍也只能告诉大家,李迪霏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但成长的过程并非数字的累加,教育并非知识的堆叠——想要真正了解一个孩子,也不可以只停留在“优秀”的判断上——而我们对李迪霏的采访,便也从“优劣判断”的问题开始了。

公立校转国际校——逃离简单的判断

李迪霏的国际学校之路有些不同:来到这里最初并非父母的意志,“一家人从上到下,原本都想着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上下来就好”,但到了六年级,她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

“从每天做不完的卷子中,可以预见准备高考的未来生活——这不是一个灵活积累和运用知识的过程,而多了更多机械重复的意味”。如果继续走下去,“固然会锻炼人在诸多限制下竞争的心态和能力,但在能选择的情况下,我还是想离更多更本质的知识更近一点。 ”

“我的小学是在公立校读的,在那时,成绩好就代表聪明,就代表努力;但到了凯文才慢慢发现,学习不是一次期中一次期末成绩多高,也不是评上班干部或者选上三好学生——以这些为标准对我们进行“优-劣”的评估,往往会让层次丰富的成长看起来变得片面。

“在朝阳凯文,对大家的评估是建立在各自个体的进步上,建立在思维的创造力、学习态度的积极、言语和行为的一致上,在这里,学习更像是终身的东西,这也是我收获最大的地方。”

“去看了很多的国际学校,在择校过程中,也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在回忆两年前的选择时,从她眼里还能看出当时的兴奋和隐约的担忧,“第一次感受到竞争的激烈:原来光是朝阳区,就有这么多同龄的孩子已经这样优秀。很震撼,也很有压力。”

靠着真诚的学习热情和扎实的学习基础,李迪霏还是成功拿到了多所国际学校的Offer。对她来说,国际学校的教育模式是生命中新的可能性,而朝阳凯文,无疑在这些可能性中让她看到了最大最好的未来。

“那时候参加了朝阳的凯文开放日,校园还没完全建好,但设施和资源却已经非常吸引人了。家人也很支持我,愿意相信朝阳凯文、愿意让我去尝试这个新的可能,这两年下来,看着学校从建设、到老师、到课程,慢慢地优化和进步,有种一同互相见证了成长的感觉。”

学习,更多是个心态战

从开始,学习对我来说就不是什么太刻意的事情。小时候,家人很注意培养我的阅读习惯,有段时间,我们住在通州,到了周末,妈妈就会带着我跑到西单的图书馆。

但平日里上学,爸妈忙,回到家有些晚,自己就琢磨着做作业,不会的题就先自己想、自己查,想不出来的,就记到本子上,第二天上学问老师。虽然都是些很小的习惯,但独立的学习的习惯就这么慢慢养成了。

小学在公立校,靠着良好学习习惯成绩还算不错的李迪霏,初入朝阳凯文时,却遇到了不小的难题。“英语教学环境里,不懂的东西太多了,尤其涉及到专业知识,简直两眼抓瞎”,李迪霏笑着拿手比了比,“这么大的一本生物书,一页一页,除了介词,几乎每个词都要查。”

有个学期末,四天里有九门考试,那段时间,李迪霏每天学到凌晨三四点,只睡两三个小时,早上起床,坐上校车就能睡过去。

“太难了,累的不行的时候就会想,如果自己还在公立校,不用英文持续沟通、不用自己安排学习,是不是会简单很多”,但考完试就不会这么丧气了,“那之后就会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花的时间比别人多?去复盘,最后发现是自己心态的问题。”

“还是太想做好了,这个动力本身没问题,但如果太过的话,就会带来一些不一定好的影响。学习的过程,尤其在备考各类标化考试的过程,其实也是心态的调整过程——对我来说,在大部分时候,调整心态的经验比最终的成绩要更重要。”

现在,李迪霏会有意地改善自己的学习模式:在保持学习习惯的同时,兼顾和更大的世界的交流。“对了,学校里有比较完备的心理健康课程和相关的老师,牛老师就给过我很多时间管理和心态调整的经验,帮助了我很多。”

学习跟上来了,还有英文语境的难关——地球两端的人们,即使用同样的语言交流,在对诸多问题的理解上还是有很大不同。“但我现在慢慢理解了,作为一个世界公民,凯文所培养的并非单单是西或东的选择,而是包容。”

包容不是忍让,而是建立在同理心上的理解,朝阳凯文强调适应力,也是在国际学校这样一个多种文化交汇场域里,培养大家在挑战中去对不同主体进行理解,是培养为未来生活准备的适应变化和挑战的能力。

爱戏剧,更爱多样的凯文

最初见到李迪霏,其实很容易认为她是个文静的女孩,或者说,只是个成绩优异的女孩。但当她有声有色地描述起自己深爱的戏剧时,笔者开始有些惊异——在凯文的两年,她可能真的达到了自己当时选择这里的目的——逃离简单的判断,找到了自己的丰富。

来凯文前,李迪霏零零散散参加过戏剧的学习,“我喜欢一群人聚在一起,为了奉上一出戏而彼此合作彼此依靠的感觉”,李迪霏低头笑着说,“但那时教的不算专业,也不敢说话 不敢表现。”

到了凯文,7年级的美术、音乐和戏剧是必须上的,“刚开始就特别喜欢Omar老师 ,在了解每一位同学的基础和对戏剧的了解后,他会针对性给予指导,一点点入门,让我们注意自己的进步——每节课表演更大胆、发声更正确,慢慢的,就有了自信。”

在2018-2019学年的年度大戏Once Upon a Stormy Night中,李迪霏扮演了老巫婆的角色,并完成了出场就吓哭小朋友的壮举。“本来是想当小红帽的,小红帽的外婆也行,总之想演个好人。”

知道自己被分配了巫婆后,她并不高兴,“但最后还是说服了自己,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想要给观众留下印象都不容易,巫婆的戏份多,对自己也是挑战,不如接受。”显然,她成功了。

关于戏剧,她也有自己的思考:戏剧是一个有机整体,跟场上所有演员都关系密切,王子、公主、马车夫,大家都有戏份,都可能毁掉或成就这场剧。

“而我之前所在意的好人坏人,也其实都是一个构成戏剧的冲突的两方而已,不断的排练,对我来说,也慢慢成为一个见证各方力量不断达臻平衡的过程。”

在对爱好深挖的过程中,李迪霏也慢慢更加了解自己了——“就本能来说,但凡带有比赛性质的东西,我都想做到最好”,有时她也因为自己的好胜心而担负起了更多的责任——

她在学校里,领导排演过戏剧小组的年中项目《皇帝的新衣》;也作为年龄不是最高的女生,自觉担负起责任,领导了在重庆山林里的大熊猫公益项目小组,“项目结束后回到家,恍如隔世,突然想到自己(当时)也才十三岁,怎么就有底气去管理大家呢?这么想着,心里有些后怕而有趣。”

关于过去和未来,她说:

关于过去: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东西流传到现在,很不容易,科技是催人向前看的,是向前赶的,但最好也能随时回头看看古时候的智慧。学校现在也在倡导根深路远,我觉得徐校长说的很对,想要把路走的远走的扎实,本源的东西是要握紧的。”

关于未来:

“我才十五岁,我想尝试的东西还有很多,没必要设限。我只希望,一步一步来,一步一步慢慢走。

其实不管是我,还是身边的朋友,甚至社会上的大部分人,还是会随时随地陷入与他人的比较——经常觉得比自己优秀的人太多了,这种认知一方面催促人进步,一方面也带来焦虑。

现在我努力的方向就是尽量不让自己焦虑,试着在努力的同时知足,珍惜自己拥有的。每个人都在依靠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去判断和做事情,相信自己,找到自己的步伐才是最重要的。”

“在朝阳凯文,我慢慢能感受到属于自己的步伐了”,李迪霏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