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新府学初小部校长辛玲:回归 变化和不确定的未来

新浪教育

关注

今天是2020年9月10日,各位老同学、新朋友,欢迎你们重返校园。我们一直在“忐忑不安”中,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在担忧与期盼中,我们终于度过了这个特别漫长的、“特殊”的学期和假期。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所有的一切终于逐步恢复,慢慢接近过去的常态。很多东西失去之后才会更加怀念,不知道大家在这段时间里,有没有思念过去的校园生活呢?

学校在教师节这一天举行2020-2021学年开学典礼,也是期望借着这个特殊的日子,让经历了漫长而特殊学期的你们,能够更快找回自身、学校与老师之间的联系。

教师节是老师的节日,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反思过去一年工作的契机。在这一天,孩子们会为自己喜欢的老师献上祝福。一句简单的谢谢老师,就是对我们彼此之间关系的一种锚定。教师的工作是特殊的,意义不同于普通的生产活动。我们在这一天去思考、去沉淀,为的是下一个学年,能够帮助你们获得更好的成长。这种责任、义务和这一声谢谢,在这一天把我们和孩子们联系在一起。

[重返校园]

今天,阔别多日再次看到你们回到校园,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期待着在疫情之后的这个新学期,能够把教与学、师与生之间配合提升的更加紧密。这既需要我们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每一位学生的努力,还离不开家长们的支持和信任。

课堂里的学习,不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全部。随着生活逐步回归,校园开放了,电影院也开放了。近期有一部新电影《信条》上映,我从大家平时阅读的书籍中观察到,一部分同学喜欢悬疑、科幻类的文学、影视作品。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这部一遍可能看不明白的电影,了解电影中提到的一些物理和时空概念。当然,电影是科幻作品,有自己的设定,并不一定符合我们已知的科学规律。但我们可以从观影中发现一些有意思的地方,并延展到原本我们可能触达不到的知识。学习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而不仅局限于学校。我们看到有趣的事情,就去找一个途径问一问为什么,这才是我提倡的学习观。

在这个电影里出现了一个物理概念,就是“熵”。这是热力学定义的一个用来表示系统混乱程度的物理量。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描述中,封闭系统的熵增是不可避免的。熵有时候也被称为时间的镝箭,熵的不断增加确立我们宇宙时间的方向。时间在热力学第二定律约束下不可反演,我们永远无法回到过去。

[接纳与理解]

在古典时代,人类可以在神话、宗教和传统编织的稳定社会中慢慢度过自己的一生。生活艰辛但也无需对未来焦虑,几代人积累的改变可能都无法让人们察觉到差异。在某些意义上,时间在这个时期仿佛是轮回的,而不是线性向前的。几个世纪以前的启蒙时代,终结了这个循环往复的旧时代,人类从诸神无限轮回的梦境中苏醒,无可奈何地面对变化的时代。随后是一浪又一浪的生产力革命,我们人类生活的世界、社会、国家也都在不可反演、无法回溯的洪流中被迫前进着,这就是我们经历的整个现代化过程。

我们的共和国在短暂的一个世纪里,经历了西方接近四个世纪所经历的这一过程。枪炮战舰将我们从循环往复的王朝天命中惊醒;在经历意识形态和革命的浪潮后,最终选择了自己的道路;拔地而起的熔炉、工厂随着烟霾一起遍布四方,在铁与火的淬炼中我们完成这个国家的工业化;21世纪,我们加入全球化的浪潮,接受消费主义的洗礼,认识到资本的力量,也成为整个世界商业循环的组成部分。你们的曾祖父这一代人完成了革命,你们的祖父这一代人经历了淬炼,你们的父母这一代人融入了世界,合在一起也不过与共和国的历史一样不到百年。

过去的变化,塑造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认知模式;当下的变化,也塑造着你们的认知模式。这之间必定存在着隔阂和互相之间的不认同,我们理解这种隔阂存在的必然性,才可以用一种接纳的态度去对待这种隔阂。我们可以尝试就算不认同,但也去理解对方的想法。

疫情期间,你们和父母有更多时间待在一起,我相信可能会有更多的互相了解,也可能会有一些感情的碰撞。这都需要你们用一个正确的态度去看待。我希望我的学生们和爸爸妈妈交流沟通时,不需要用到“我这都是为了你好!”,“我才不要你管我!”“你什么都不用想,好好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我爸妈根本不理解我,我懒得和他们讲!”这些都应该是发生在都市生活剧里的沟通桥段,而不是我们与爸爸、妈妈的沟通中。

你们之间想法存在差异才是正常的,这种差异是时代洪流奔涌而过留下的痕迹。接受这种差异,我们这一代人需要不预设任何立场地去看待孩子们对未来、对生活的认识。孩子是最好的学习者、模仿者,我们这样去做,他们也才会这样做。他们才能公允地看待我们的认知和经验。在现象式教学中,有一个被反复强调的点就是社会化的学习。老师和父母用合适的方式处理与孩子的关系,本身就是在教育孩子。

[用脚步丈量未来]

而对于你们,我希望大家在步入青春期,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独立和自主之后,依然能去理解父母。但理解之余,也要保留你们心中的问题和质疑。当老师、父母无法解答你们的问题,只能搬出经验和权威时,请牢牢记住你们的问题,在脑海中刻印下你们的问题。这些疑惑和问题可能就是未来你们一生的财富,是你们去塑造新时代的契机。

我希冀着你们能用好奇的目光去看待世界。学习可以在任何地方,以任何形式发生,你们与我们的互动也是一种学习。毕竟,中国沿着别人的道路向前走的时间也所剩无几了,到了你们的时代,你们必须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出我们民族迈向未来的道路。

时代的奔涌,不仅仅会给你们带来学习的压力。对于你们的父母,对于学校也一样。对不确定的焦虑,对未来的焦虑,对教育目的的焦虑……这种种焦虑有些是有意义的、有些是没有意义的,但都对整个教育体系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

去寻找并直面这些问题的答案,是爸爸、妈妈、老师、校长,乃至于整个社会的责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交织在一起,才是完整学习环境。学习不仅发生在校园,也不仅是课堂上的一问一答。它发生在家庭的餐桌上,在一起放学回家的朋友之间,也在家里播放的电视剧里。它以多姿多彩的形式发生在你们身边,发生在你们紧握的游戏机手柄上,发生在你们和父母的每一次争论中。留心的你们、好奇的你们可以从更多的事物、现象和经历中获得学习的体验。而这一过程所需要的方法,才是学校最渴望给予你们的东西。

所以,我们也得适时把目光从宏观社会和时代长河中收回,聚焦到我们的校园里。回到了学校和课堂中,我们的学习环境依然有着新府学自己的特点,我们的教育教学依然有着新府学鲜明的优势和长处。这也需要你们用一如既往的态度来参与,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体验。学校和老师们也在不断的思考和学习中摸索合适的模式,帮助你们去应对汹涌向前、不断变化的时代。

经历过疫情的超长待机后,我们还是需要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和状态。用一个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新的学期。学习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它本质是一种认知方式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你们返回校园,调整自己的状态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在过去的开学典礼上提到我希望你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学校在落实IB的十大培养目标也是在引领和推动大家的成长方向。那么这里我就从另一个角度出发,简单提一下,我不希望你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吧。

我不希望你们成为冷漠的人,这样的人对他人的痛苦漠不关心。冷漠的人无法认知到生命的价值,也就不会真正认清自己的价值,珍惜自己的价值。

我不希望你们成为缺少感动的人,这样的人不为人类整体的进步、社会变迁、宏大事物感到激动。这些距离他们的生活有一些隔阂的事物,就像黑暗森林中的火把,他们就是这火把飘散而下的余烬,体验过火把的温度并为这光芒而激动不已。当我他们不再被火把吸引时,他们就已经变成了散落于地的尘埃。

我不希望你们成为不关注世界变化的人。就像我前面反复提到的,这个世界、这个时代正在一往无前。孩子们,请关注这个世界的变化,因为你们正经历变革;孩子们,请把握你的时间和生命,因为你们自己就是变革。

[未来的教育]

我对你们提出期许时,也会反思自身。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是塑造认知世界的方式。从笛卡尔到维特根斯坦,我们的世界因为启蒙主义和理性主义化作了无法回溯的时间箭头。而这也带了一系列关于存在、意义的迷惘。我们完成现代化后,回过头来又开始了对启蒙和理性主义的反思。我们的哲学和对世界的认知正处在一个升华的临界点。

我们的应用技术也在等待下一次升华。今年的8月29日,马斯克发布了安装在猪的大脑上的交互型脑机接口,可以收集猪的脑电波。这一技术的逐步完善配合人工智能和类神经元计算机,还有大规模机器人的应用,必定改变我们的生活、学习和生产模式,以及我们人类自身的伦理道德。我们的教育形式、我们的生产力、我们的生产关系也正处在剧变的临界点。

艺术也在等待着变化。无论我们这一代人是否愿意承认,游戏都必将成为一种能承载更多东西的艺术形式,成为继电影之后得到真正承认的第九艺术。他将是未来最能联系世界各地不同国家、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群体的桥梁。他也将会是未来用来讲好中国故事的最好工具,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世界认识中国。现在最新的艺术形式和竞技活动,也正在等待着升华和迈出更坚实的一步,而你们恰逢其时。

在这个临界点的时代,没有人可以为你们准确预言下一个风口在何处。那么教育的意义何在?启蒙时代的教育,是为了让人取代神的位置,回归到世界的中心;工业时代的教育,是为了塑造整齐划一的劳动力。今天的教育如果依然只是让你们学会一两项技能,那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当你们离开校园的时候,学过的技能可能就已经过时了。

下一个时代的教育,是认知的改变,是热爱的赋予,是让学习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方法。也是对所谓“天赋”的除魅,帮助每个孩子获得因为热爱而去实现的能力,是对更加核心目的的回归。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培养真正的学习者,因为下一个时代,只能等待你们去探索、去开拓。

[因为热爱,而去实现]

在你们点燃热爱,了解学习的本质之后,如果你们依然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给予你们祝福,那么请允许我引用一段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大卫·莱佛尔的话吧。

“我想谈谈学生们对于大师的强烈钦佩之情。某某某是一个天才,我做不到他那样。这种想法会阻碍让你进步的意愿。人们总是倾向于将伟大的画家称为“神”或者“天才”。这种钦佩之情阻碍了你去真正观察他们的作品,这些画家也不过是在尝试解决问题的人,他们的作品也不过是对于具体问题的答案。你也可以做得一样好,这取决于你愿意为你的艺术花费多少工夫,你可以在这过程中承受多少挫折。所谓天赋,就是愿意去弄明白的那颗心。它不是一个神秘的、玄奥的、命中注定的东西。它是放下自己所有的预设和自负,再去学习的能力。”

这段话深得我心。通过对学习过程的了解,来实现对“天赋”的除魅,正是我们所重视的教育过程。学习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以任何形式发生。学校也不过是为了让你们能够了解、熟悉、掌握这一过程而预设的“实验室”。

欢迎你们,我亲爱的孩子们,回到新府学这个实验室。

——你们的校长 辛玲

“新浪2020国际学校秋冬季择校巡展”重磅启动,助力国际学校家长择校!现场多所知名院校,线上线下联动,全方位提供择校资讯,更有国际教育大咖现场助阵,专属国际教育意向家庭的秋冬择校巡展将于10月—12月在北京、上海两地隆重举办!详情请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