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女留学生分享:打开真心与英国学生相处

新浪教育
听说我即将去伦敦采访当地的中国小留学生,几年没联系的老朋友也辗转加了我的微信,寒暄许久,发过来一段掩饰不了焦虑的拜托:孩子初二,不太适合国内学习现状,全家在纠结是否需要现在出国,新闻报道里什么都有,中介广告也不能相信,能够在你回来后请你喝茶吗?我们真想知道那些真实的留学生活。
我感到肩膀一沉,似乎此行并不只是做些浮光掠影的采访即可草草完成任务。已经是晚上近11点半,我还是跟柴老师说留学机构的境外对接Ada老师发送了我的要求:这次我要见不同类型的学生,好学生,一般学生,和我们主流价值观上的“差学生”。
Ada的手机似乎是挂在脖子上的,每次她都能秒回。她说:没问题,虽然我们全托管的孩子80%都上了全球前100, 但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你想见的,我们都有。
好学生Tina
5月的伦敦非常冷,天空湛蓝,白云排列严谨,似乎在美之下另有逻辑。它们就像伦敦的气质,冷峻迷人。
此行首先将要见到的,是好学生Tina。
我们先拜访了她的年级组长Mr Spooner,提到Tina,老师赞不绝口:她是一个很Nice很全能的学生,热爱中国文化,去年圣诞回国后还给学校每位老师送了自己写的春联书法,大家都很赞叹。
说到Tina这两年的成长,Mr Spooner沉吟答道:她非常快速融入了英国教学逻辑和思维方式,学会了用英语的思维来学习,在写作和书面语言上进步神速。
她还刚刚获得了高中部的学业荣誉奖学金,很了不起。
“我对她几乎已经没有期待了,因为她早已超越了我的期待。哪怕她不是以一个国际学生的身份。”
在这般盛誉之下,我在女校的小餐厅等来了刚下课的Tina。她还只是个小姑娘,扎着俏皮的马尾辫,走起路来一摇一晃。个子娇小,短短的深灰色百褶裙校服穿在她身上毫不沉闷。
“你为什么要采访我?”
“采访你,是因为你能够成为榜样,让更多同龄人得到你传递的经验,说不定你就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嗯,好的,我觉得这样很有意义,我们开始吧。”

Tina
伦敦女校的社团活动
Tina在杭州最好的文澜中学渡过了初中2年,那时候她就是一个兴趣爱好广泛的学生,也许她不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可老师和我都不紧张,在学习之余,分配了自己其他时间和精力在参与各类活动上,如跳舞、主持,不同的比赛以及出国访问表演等这些有意思的事情,我知道,我追得上,因为我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
“记得小学的时候遇到解不出的题目向妈妈求助,妈妈不会马上教我,而是让我自己静下心来,再看三遍题目,如果看了以后还是有问题,再和我一起探讨答题方法。果然,还没看到三遍我就会做了。从那个时候起,不管是学习上的问题还是生活中的困难,我都会让自己静下心来,自己尝试去解决,锻炼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依赖父母和别人。”
“文澜对我的影响刻骨铭心,和那么多超级学霸在一起,只能不断提高自我要求,只能自律,更自律。”
这种贯穿童年的自律从此一直跟随着她。也来到伦敦。
“那么,你是怎么会来到伦敦这所女校的呢?”
“升初二那年暑假参加了文澜中学组织的英国游学,有机会认识到了柴老师并接触到了全托管,也在与文澜中学签订了友好协议的女校上了4,5天的课,真被深深吸引了。英国课堂一开始只是随性的小板块内容,但是老师帮助我们不断拓展思绪,探索新的内容,有趣而有用。我感觉到自己被一双神奇的手打开了,原本打算高中出国的计划也提前了。”
“真实的在这里开始学习生活,和想像中一样吗?”
我发现Tina有着好看的单眼皮,笑起来时候就像个不设防的孩子。但她还是用比较成熟的方式回答了这个问题:“在哪里学习都是一样,这里很好,我适应得比较快,自己要有目标,有规划,有信心最重要,每天去获得一些小成就感,比如一次写得更好的作文,比如今天进行了一些有效的小沟通,这些都给我带来不间断的信心。”
“我还是很热衷与参加社团活动啊。柴老师非常赞同支持我参加不同的校园社团,刚来时候,我就一口气报了七八个社团,每天放学都很充实有趣。
说丝毫不影响学习是不现实的,但柴老师和我都觉得值得,毕竟我还在初中阶段,可以利用一些时间来融入新环境,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
比如我参加了Netball女子篮球,因为不会规则,同学们都主动帮助我,很快我就能和大家一起参加校际比赛了,很刺激。”
与英国同学的相处
“听起来真很棒,那你和你的英国同学相处的怎样,一开始会不会有隔阂?”
“嗯,隔阂这种东西,还是要看我们自己的意愿吧?是否愿意率先打开自己。来到新学校后,每次在校园走廊里遇到同学老师我都主动打招呼,我相信自己的热情能够感染对方。后来一个英国同学和我聊起我们的第一次见面,她说:是你非常快乐的和我Say Hi,你知道吗,我当时吃了一惊,你是个外国女生啊。”
“嗯,我记得还有件事情,前年圣诞表演,因为我们全托管留学生统一定了机票回国,所以我就拍了一段跳舞的视频,剪辑好,晚会上同学们拿来播放,结果当时好像是卡带了,不断卡在几十秒的地方,但据说大家已经是哇哇一片赞赏声。
回来后,英国同学们邀请我第二年一定要参加圣诞表演会。我答应了她们,去年12月就特地晚定了机票,晚会现场我表演了街舞,大家都很欢乐。
其实圣诞假期很短,我也想爸爸妈妈,而且晚定机票不和同学们一起回国,交通也不便利。但我想,答应了就要做到啊。
嗯,这算不算是我和英国同学们的一种相处方式呢?”
聊到这,一位高大身材满脸胡子的男人走进小餐厅倒了一杯咖啡,Tina和这位老师轻松聊了几句,一边跟我介绍说这是学校的美术老师。
“这位Mr Sharma非常逗,常邀请我星期天帮助他完成陶艺课外科的辅助工作,可神奇的是几乎每次我都恰好事先有安排了。
嗯,我有个小心愿,要在这个学期帮到他一次哦。”
“Tina,我发现你总是愿意帮到别人,可有些成绩好的同学并不愿意这样,因为帮助是有成本的。”
“对,帮助是有成本的,可是我拒绝不了。因为别人也常常帮助我啊。而且帮助别人所得到的快乐我也享用了。从长远来说,要有付出,才有回报,有时候这些朴素的中国古话就是硬道理。”
她慢慢的表达完这些话,然后盯着我看,似乎在观察我是否真的信任这些听起来很鸡汤的话。她的眼神中有点小心翼翼,更多的是真挚。
“说到中国古话,我听说你还送了老师们很多你写的中国书法,你是不是特别喜欢中国文化?”
“没错没错!我还在教英国同学画国画,我还跟几乎所有遇见的英国人讲解中国,真的诶,每次当我讲到中国的新变化和中国悠久文化,我就会很骄傲很激动,甚至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使命感?”
“对,使命感。”
“这种使命感会影响你对未来学业和事业的规划吗?”
“我想,会的。”
生活在住宿家庭
访谈最后,我想要问问Tina国内父母们最关心的住宿家庭问题,她似乎很开心我问到这个,回答道:和住家相处得好,这也是我这两年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呢。
“我还记得最初暑假夏令营就是住在这家,当时我们4个中国女生住在她家,有次住家爸爸问我们,谁和我们一起去打羽毛球啊,只有我举手说要去。我是真的喜欢打羽毛球,也是真的不希望他真诚的邀请落空。
一直到现在,住家爸爸,住家妹妹和我都会在每周三,我们三个人去打1个半小时的羽毛球。”
“你知道吗?住家的小女儿,我就像她的姐姐,我们几乎无话不谈,对,连她对男生的看法也分享给我,有天她对我说:你不仅是我最好的朋友,你还是我的姐姐。
和住家的关系,我觉得不应该仅仅是照顾和依赖。我们是平等的关系,很多事情我自己都能够解决,不需要麻烦他们,但我们如姐妹家人般的相处,付出真心,这才是最重要的。
不管在哪里,哪怕在中国,我也时刻想着英国住家,在商店看到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就会想要买下来,带回去给他们。
今年7月份她们全家,包括她上大学的姐姐带着男朋友,一家人将要飞来中国。我已经规划好了旅程。大概10天左右,我们一起先去杭州,再去黄山,最后到苏州,因为我跟她们讲述过苏州园林的巧妙。
住家父母还是20年前来过中国,她们,不,是我们都非常期待这次旅行。
你说对吗?如果我们能做到主动亲近,敞开自己,他们也会同样的对待我呀。
所以,就是要先对别人好,付出真心。”
聊到这里,Tina全程就像一个隐隐会发光的小天使,我接着她的话问道:“那么,你一直都是对别人好,付出真心,也收获真心吗?”
她的长睫毛突然间伤感垂挂下来,她焦虑的问:这些也要回答吗?
平复了下情绪,她努力穿越过一些具体事件,最后说道:“那些我经历过的,困惑伤感过的,都过去了,我还是想要坚持这样对待我的生活。
是的,我想要坚持付出我的真心。”
(作者: Flora)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国际学校家长圈(ID:ischoolQZ)公众号获得授权转载
扫描二维码关注“国际学校家长圈”(ischoolQZ),回复“入群”,查看。

关注国际学校家长圈,回复入群
责任编辑 实习生cz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