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国际学校的选择:其实是家长与学校的双选

新浪博客

关注

更多家长择校经验分享请关注新浪国际学校官方微信号:国际学校家长圈(ischoolQZ)  

原标题:香港国际学校也在挑家长,准备选国际学校的家长们,准备好了吗?

香港国际学校如何挑家长?

以下列举了国际学校最不喜欢的几类家长。

第一类,把自己当成上帝的家长。有这样心理的家长会把校长定位为客服经理,孩子变成了商品,这样的局势下是不可能有家校共建、同盟关系的。

第二类,“爱吃自助餐”的家长。这类家长抱着付了费就要吃到饱、吃到好的心态,要求学校提供诸如高尔夫球等各式课程。但教育归根到底是公平的事,孩子不是每天被塞满才有足够的收获,才对得起学费。

第三类,“天才的爸爸”或“天才的妈妈”。这类家长自己不是天才,但他们坚定地认为自己的孩子一定是天才。学校一点点不足都被看成耽误孩子成为天才的杀手。学校时刻站在被告席上,面对他们的指责和质疑。

第四类,病人型家长。这类家长很焦虑,需要专家、校长、教育家给他开药方,但自己却不愿意去思考,喜欢问别人要答案。

第五类,奴隶型家长。这类家长把为孩子倾注的全部心血和期待都转嫁给学校。但培养有情怀、有想法、有热情的孩子,不只能靠学校,得靠一个家庭,大家一起才能做好。

第六类,奴才型家长。他们只认可西方教育,觉得蓝眼睛、高鼻子的校长才可以给孩子国际化的未来。

内地家长如何挑选香港国际学校?

“选择什么样的学校,要看办校的初心是为了做百年名校,还是捞一笔教育利润。” 所以,择校时家长可以更多关注创办人和投资人的初心,看高层架构。

此外,学校的核心是老师,“为什么芬兰的教育世界排名第一,因为他们把最好的人才留在了教育行业。”“低师生比不是因为孩子需要很多老师的关注,而是让老师在教学之余也有时间和空间提升人格和素养,和孩子一起成长。”

什么是真正的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不是一定用国外课程,不要把国际教育等同于外方校长、外教数量,国际教育应该关注的是教育的本身,教育应该让孩子保持天性、好奇心,用正确的方式让孩子成长,让受教育者成长,让教育者成长,让孩子成长,让家长成长,让社会成长,它不在于肤色,在于想法,在于实施教育的过程,在课堂当中发生的一切才是重要的。

“学校管理者用什么眼光看待教育,用什么方式和老师沟通,老师就会在教育当中用什么方式反馈给学校。”家长在选国际学校时可以关注一点,“看这个学校有多少老师愿意留下,如果一个学校到4月时有一批老师要走,说明学校带给老师的感受很差,教育质量自然也堪忧。”

选择学校关键关注什么?

在择校问题上,请家长先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没有选择公办学校而是选择国际学校,你期待从国际学校得到什么?”家长如果期待从国际学校得到的是可以去斯坦福、哈佛,那么很多公办学校也可以办到这一点,如果是希望孩子英文说得更好,那也可以有很多途径实现。“希望孩子用什么方式学习,形成何种能力,如何养成这种能力,这才是一个家长最应该关注的问题。”

所以,家长在选择国际学校时,应该考虑学校办学理念是否与自己的教育理念相契合,“孩子怎么成长,每天在学校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生活,和什么样的老师,用何种方式交流,这些才是最重要的。”反过来,家长也需要跟孩子一起探讨,“我到底要什么,我是谁。并且帮助孩子形成某种能力,用行动定义自己。”

本文转载自《香港国际学校申请排名学费》的新浪博客,点击阅读原文

小编注:本文为转载新浪博客文章,观点只代表作者本人,不能代表新浪立场,新浪尊重原创。

责任编辑:实习生金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