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对焦爬藤之路 国际教育路径规划应该是什么样?

新浪教育

关注

在我们分析国际教育路径选择问题之前,有必要先明确一下国际学校的概念。

01国际学校的分类

目前在中国提供英文授课国际课程的学校依据招收的学生,办学主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为了方便外商在中国的生活,由境外机构开办的针对外籍在华子女的国际学校。这种国际学校大多提供完整的西方K-12(幼儿园到12年级)教育,教学相对独立,不受中国教育体系的监督。

第二类则是中国公立学校开办的面向有出国留学需要的中国籍学生的国际合作部。这类学校多是由公立学校高中部与海外学校共同建立,课程体系采用海外的标准如IB,Alevel等。

第三类则是由中国民间资本兴办,以中国学生为主要招生对象,提供海外课程教育的学校,目前中国市场上所谓的国际学校大多属于此种类型。

>>> 如果再进行细分,中国公立高中的国际部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专门招外籍学生的国际部,如清华附中国际部、上海中学国际部等,这些国际部的毕业生有的会参加中国的高考,也有的会申请英美大学;

另一种是招中国大陆籍学生的国际部,这些国际部的毕业生不参加中国的高考,均出国留学,如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等。

>>> 上述第三类那些提供国际课程教育的学校中,有些已经运营多年,具有良好的升学率和海外合作资源;有些学校则仅仅提供某种类型的国际课程教育但并没有国际学生招收资格或者获得海外考试机构的认证。从教学资源上来看,由于受到中国国家义务教育的约束和本地教育机构的监管,很多所谓从摇篮到高中的国际学校并没有在课程的国际化方面做出应有的努力,而是一味加强了英语方面的教育,将国际教育等同于英语教育,实质上只属于双语教学。

愚人节分割线

上面介绍了这么多不同阶段、 不同体系的国际学校,难怪很多家庭在规划孩子教育路径时疑惑重重,我到底应该什么阶段把孩子转到国际学校最合适?太早转国际教育,孩子的中文怎么办?孩子会不会不适应?

就算解决了什么时候把孩子送进国际教育的问题,家长在各学校的横向选择上也犹豫不决,特别是最近几年,民办国际学校热度不减,每年都在递增,市场鱼龙混杂,更为选校增加了难度。

02国际教育路径选择

至于具体怎么选择,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考虑因素。抛开这些个性化的讨论,我们先从一般国际教育路径的角度分析一下。

从具体的路径上,有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有了国际学校,或者在小升初的时候家长选择初中国际班,或者高中转到民办或者外籍国际学校,也有一线的家长从初中左右开始通过标准化的考试考虑申请进入到美英的国际学校。

具体的路径有很多,但需要引起我们思考的的是,选择红色或蓝色路线,孩子在6、7岁至18岁这个阶段学习的东西、成长的全日制的环境是不同的。

红色的路径主要还是应试的导向,教育大纲是以国家新课标为基础的。

如果孩子要走蓝色的路径,在中学国际部的环境下,初中及初中以前是以英文为主(不一定会是全英文),会用到大量英美的课程体系,从学科类的如科学、数学、历史等,中文变为第二语言。甚至在只接受外籍孩子的国际学校,中文就会成了外语。

走国际化的路线,为了升入国外好的大学,也需要准备相应的考试,但学习的内容、方式、导向完全不一样。

即使同是国际化教学路线,IB、AP和A level体系的学生所接受的教育也都不同。在当前,IB 成绩越来越受名校青睐,承认 IB 成绩的学校也越来越多,其成绩也成为各大学衡量学生水平的标准。

IB 毕业学生凭成绩可申请全球各地区的学校,包括北美、欧洲、澳洲等地区许多著名的大学;而英国包括牛津、剑桥在内的几乎所有大学都接受IB文凭;美国及加拿大也有数以千计的大学视 IB 文凭为优良的入学资历,如哈佛、耶鲁及普林斯顿等一级常青藤系列的大学都承认 IB 成绩。

IB 毕业生之所以受到青睐,是因为IB体系全面的课程设置,为大学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IB 课程与大家熟知的 A-level、AP 等各类国际课程不同。作为单科学术课程的 AP 及 A-level 选择科目较多且广,这就允许学生有一定的偏科情况。但IB 学生需要从六个组别中选取 6 项科目并完成相应的评估,还需要完成三项核心科目。其中每个组别都分为普通难度和高难度, IBO 组织要求学生至少修三门高难度课程,这就意味着,学生不仅需要有全面的知识体系,还要对某些科目格外擅长。

总而言之,回到教育规划的角度,还是要提醒家长在考虑这些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希望孩子学什么,希望孩子十几年时间怎么度过,这是一个基层问题,这是需要父母深层考虑的。而不是简单的考虑说不想高考、没想好等,还是要以终为始的慎重考虑。

03国际教育道路试错成本比较高

大部分家长会希望“鱼与熊掌”兼得。最好孩子又能有体制外的灵活和体制内的严谨,最好又能全面发展阳光健康,又保留高考的入场券。

不过据接触到的案例来看是,“转出去”可行,“转回来”则很稀少,主要是孩子太受罪。学习方式、思维习惯、评价体系都太不一样了。而且从家长的反馈来看,即便是去有学籍的双语学校,将来也不太可能再走高考路。如果一开始没有规划,转来转去,大家都痛苦不说,最后关键的大学申请可能结果更会受影响。

有些孩子已经在国际学习就读,但托福成绩80多,因为听说国外的好大学托福成绩都要求95分以上,因此担心申请不上国外好大学想重新选择高考的。也有在公立名校就读很优秀的孩子,但高二才转向要出国,突击准备托福、SAT、甚至AP的项目,也有成功的案例,但孩子都非常的辛苦。

所以,国际教育路线需要规划,但你也不必被规划绑住。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开放心态的和灵活的头脑最重要。

如何规划国际教育路线

1要想规划,先要倒推

教育规划其实是视野的问题。能站多高,决定你看多远。道理都懂,你是不是要说,我小孩连幼儿园都还没上,怎么去想大学的事情啊?

为什么不可以呢?从你家实际情况出发,经济能力、人脉、大致喜好等,总能筛选出留学目的地。之后从本科大学在哪里读开始,一步步倒推这当中需要做哪些准备,选择相应的学校和课程,会比你盲目听一句只言片语靠谱得多。倒推法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难。

2关键的时间点很重要

如果是公立转国际的,有几个时间点比较重要:小学阶段最好是3、4年级转,还有就是小升初的阶段。最好不要晚于初中一年级。再晚的话,如果之前孩子英语也不是特别优秀,风险会加大,反而得不偿失。

如果是一开始就走国际教育路线的,一般读到孩子7年级也就是初二的时候会面临海外高中的选择和申请问题。

如果是要申请海外大学的,到11年级的时候也要开始准备申请。

04因焦虑攀比选择国际学校请谨慎

棒呆创始人Brian是如何看待国际学校的呢?在之前的VIS大会中Brian这样说到:

“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都在考虑,有没有必要把孩子送去上国际课程?近几年来通过我自己带学生的经验,再参考国内数据以及美国排名前十大学的招生情况,我觉得修读国际课程的学生并非会获得绝对优势。”

“拿北京、上海、深圳、南京一线城市的学生来说,去年南京录取结果最好的,大部分都是来自一所学校的本部。最近几年上海进了耶鲁和哈佛的学生,也都来自学校本部。2014年,我指导的同样是体制内的一个学生进了哈佛。

如果看总体趋势,我觉得国内本部的学生并看不出有什么劣势,其最终表现总体来说跟国际部持平、甚至还要更好一些,因为美国顶级院校招生官是看生源,是学生质量,而不是单纯的对一个学校课程体系的认可。”

美国招生官更认可生源为本部的学生。

国内很多国际班和国际部都比较火热,但是美国招生官可能会顾虑它们的招生标准可能没有本部那么严。或者某一个大学一直以来都主要是从本部招生,他们觉得这个渠道质量更有把握。

如果像一些历史比较久、质量比较高的国际班/国际部,其录取就跟本部差不多。但是如果是新学校开办国际课程,美国招生官就需要一些时间去了解其生源、质量和运作标准。

到目前为止,本部学生没有明显劣势,虽然他们没有上一些专业的课程,但是核心问题还是看生源。”

可见,国际学校在留学申请中的加成是有限的。

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也意识到中国环境的欠缺,因此选择出国留学。但是不论我们的孩子最终进了什么样的名校,只要我们的孩子心中依旧保持着一颗恐惧的心,害怕将来上不了好大学,害怕将来找不到好工作,那么我们没有吸收到美国教育的精髓。

它的精髓在于丰富的资源和高度的自由,从小给学生提供了机会试错,去寻找自己的方向,就算是30多岁也可以重新开始。

我们规划大方向,是希望能避免你在错误的方向上一路狂奔。但规划并不简单就是求稳,这是一种全球视野下面对教育的选择。如果我们真正爱我们的孩子,不论他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我们并不需要做特殊的事情,而是不要吓唬他,保护好他那颗原本自由的心。

05比选择学校更重要的教育规划问题

比起纠结什么时候让孩子转入国际教育体系来说,或许我们应该关注更加本质的东西。本质上来说,我们选校的决定也是围绕此展开的。

国际化教育,一般以英语为母语类西方国家的大学为目标出口,英语是一个基本能力和工具。这不仅是语言一个层面的问题,而是一套思想体系的建立。孩子在国际化教育阶段如果注重培养以英语能力为核心的几种能力,让家长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提前关注、提前选择,提前培养,那么对孩子未来的国际化教育是有很大帮助的,家长选校也可以就这样几个维度来展开。

1、全英文思维能力

国内的新课标和中高考的要求是不需要具备全英文思维能力的,但是如果孩子在一个全英文的环境下,以翻译式的方式交流的话,效率是非常低的。

那要做到全英思维应该:

(1)任何一个沟通都要以英文为基础;

(2)应该从小培养全英文的思维;

(3)提供更多的应用英文的环境,比如常去游学或国外旅游等。

2、学习力

建立在全英文思维基础上的学习力,包括用英文进行全科目学习的能力,以及无障碍阅读理解的能力等。

国际化学校是全英文教学,进入国际学校环境的孩子,如果基础差的话,需要经过半年左右的过渡期,而过渡期完成也不一定是能达到游刃有余的进行学习、沟通等。有很多专业术语,如果从小没有用英语学习过这些专业内容的话,还是比较吃力的。

而这中间阅读能力应该是最核心的,最好在3岁左右从绘本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技巧、阅读习惯,具备了阅读能力,孩子实际上是通过阅读去学习大部分的学科。而一旦孩子对阅读失去了兴趣,比如到了10岁到12岁左右才开始强调阅读的话,在现在信息泛滥的情况下,要让孩子踏踏实实回来再重新培养阅读兴趣是非常困难的。

3、影响力

第三种能力叫影响力,表现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演讲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上,这三种能力也是非常核心的,而写作能力、演讲能力是建立在大量的构建在广泛阅读基础上的。而团队合作也是高级能力,这个也是孩子将来去了国外的大学非常需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当代孩子比较缺失的能力。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后台联系删除。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合作单位,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张粉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