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关于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及作用

新浪博客

关注

原标题:民办教育

我国民办教育历史悠久,私学传统源远流长。从春秋“孔子讲学”到战国“稷下学宫”再到宋代书院,直到近代教会学校,千百年来,民间办学为培育人才、普及知识、弘扬道德、传承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推进,我国民办(私立)教育也被收编为国有或转为公办,一度从制度层面退出历史舞台,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才得以逐步复苏。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民办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走过了一条从“国家办学的补充”到与公办教育共同发展的道路,现今已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8.35万所,在校学生达到5378万人,分别占全国学校总数的三分之一和在校生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中,民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已超过全国在园儿童总数“半壁江山”,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数约占十分之一左右,民办高中阶段在校生占比超过八分之一,民办高校在校生将近四分之一。此外,还有民办培训机构两万多所,每年近千万人次接受培训。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民办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与公办教育各自定位、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已基本形成并不断巩固。民办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直接产物和重要结晶,被认为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一项标志性成果”。实践表明,民办教育事业的快速崛起,缓解了财政压力、扩大了资源供给、满足了多元需求、激发了教育活力、促进了教育消费,为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转载自《凝眸的力量》的博客,点击阅读原文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合作单位,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实习编辑:王楠 责任编辑:朱紫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