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想明白这三件事 再去读国际学校

新浪教育

关注

一、你对待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最主要期待是什么?

每个家庭对待教育都有不同的认识和期待。

一类家庭认为,学校主要就是要对孩子的科目学习和考试成绩负责,希望孩子能接受高效率的教学,将来能够考上一个名牌大学,找到好工作;这类家庭,相对会看重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孩子的成绩和考试结果,因为目前的升学模式还是数据评估为基本。

另一类家庭则希望孩子能在一个人均教学资源相对更丰富,更加平和的学习和成长环境里来得到关注和培养;这样的家庭则会更加关注学校的教学体系是否更加开放,是否采用引导式的方式,是否更着重于学生软能力的培养,例如思辨能力,人文素养,动手能力,爱心教育等。

还有一类家庭则认为两者都需要。

二、你对国际学校实施的“国际教育”有何期望?

很多家长会说:送孩子去国际学校 那肯定就是要接受国际教育了,那你心目中的国际教育到底是什么呢?显然, 国际教育的定义 多种多样, 很多人认为,“出国留学”或者“学习非国内课程”就是国际教育,那么我们看看对维基百科对国际教育的定义:

可将国际教育视为发展“国际意识”,或增强国际态度和认识。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国际教育通过影响“对和平,国际谅解和负责任的世界公民的积极态度”的建立,把重点放在道德发展上。

总体而言,国际教育可以被视为以下方面:

促进国际理解/国际意识和/或全球意识/理解;

积极参与全球参与/全球或世界公民身份;

增进文化间的了解和对差异的尊重;

鼓励宽容和对和平的承诺;

国际教育的直接例子包括促进学生进入国外大学,短期出国求学是国际教育的另一个例证。

在IBO 的官方网址上也有着类似的定义。如此看来,“国际教育”更多强调的是培养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包容,审辩思考,探索精神,全球合作,世界公民。 两年前,中国正式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也直指这一主题。

这次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中,各类自媒体,营销号对不同国家的疫情和防控进行曲解报道,互相妖魔化,歧视,严重误导了一批读者,引起恐慌,甚至彼此敌对。直至真正的声音和情况被官方发布和澄清。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国际教育所思考和注重的“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包容,审辩思考,探索精神,全球合作,世界公民”,恰恰是当今全球社会培养人才方面所急需的。

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实施国际教育的“国际学校”,他们可能强调和关心得更多的是如何通过学校的教学体系和学校氛围,培养学生的“爱心,思辨,探索求知,团队合作,全球意识,对世界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 而非有些学校鼓吹的帮助学生在国际考试中提高到多少分,考取什么大学。 而后者,恰恰是不少国内家庭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高中阶段。

这类实施国际教育的学校一般会投入足够资源来实施办学理念,但他们不一定非常挑选生源(2009国际学校图书馆管理协会对国际学校的定义目前是业内普遍认同的,其中有一条是不挑生源“Non-selective student enrollment”。当然也有挑选生源的国际学校)

这样很可能这类学校的大学升学结果不如另外一些极度挑选生源的学校亮眼。但对于国际教育中定义的重点,这类升学结果不那么亮眼的“国际学校”可能对学生的素养的培养会更有效果和成就。毕竟能通过高难度选拔的学生毕竟是极少数,大部分的学生还是需要一个合适的国际教育环境。

在我个人看来,在注重这些软技能和素养培养的国际学校,学生的成长环境会更加润物无声,有些效果是会在学生的长期成长过程中慢慢发挥作用,受益终身;而在学业高度竞争,升学导向的学校里,则在这方面对学生的培养,会因各种主观或客观,主动或被动的原因而导致动作走形和缺失。

所以用 “选拔” 的心态,还是 用“培养” 的心态来期待国际教育,或者说如何综合平衡这两种心态,是我们每个对国际教育有期待的家庭要去思考清楚的这对于大家选择何种类型的国际学校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我个人认为,这两种心态没有对错之分,完全取决于家庭对待“国际教育”的认知和期待。

我也相信绝大部分瞄准国际教育的家庭,是不希望我们花了无数心血和精力培养并寄予厚望的下一代,最终成为“优秀的绵羊”或“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三、家庭财务状况能否负担?

在中国,国际教育毫无疑问属于奢侈品,和一般的单件奢侈品不太一样。它是一系列教育高消费行为的集合。从一年学费5万元的民办双语学校,到一年学费30万的国际品牌学校,再加之生活费用,系列课外活动,游学,科研,竞赛,备考等费用。在一线城市,小学和初中国际教育的总费用大概要8-35万之间,中位数应该在15-20万人民币/年,而高中阶段的总费用基本在20-70万/年区间,中位数在30万人民币/年。

而如果以接受英美澳加等国家的本科教育为目标,则还需计划一笔经费预算大约在100万-300万不等,中位数120-200万人民币。

做好教育经费的预算和规划,对于国际教育对于期待接受国际教育的中产阶级家庭是一项必须的任务,尤其对于年轻家庭而言,如果没有经费储备,完全凭收入预期,则最好不要超过家庭收入的30%,否则一旦收入预期有变动,会很难受。而且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心态容易出现偏差。 

如何了解国际学校?如何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国际学校?

这个问题,其实是老生常谈,但还是要讲。了解国际学校,帮孩子选择合适的国际学校其实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涉及到本文中讲到的第二点“你对国际学校实施的“国际教育”有何期望?”。 这不是简单地通过参加国际学校展,听听讲座,上上网站就可以了。还是需要家长有一系列的调查了解行动,如何行动? 请查阅 拔哥去年3月的撰文 《如何辨识一所好的国际学校》,里面有详细的评分表,帮助学生家长进行自助择校。 而且让我最开心的是,去年6,7月的时候,有不少家长留言给拔哥,根据这个打分表和指引,最终确定了适合孩子的国际学校。 

今年这个评分表会结合过去一年与业内资深人士的讨论,进行对应微调,以期更符合实际需求,计划不久后推出。

作者:拔哥

“拔哥看国际教育” 专栏由 私家探校、思阅荟 School Mentor 、新浪教育联合推出,逢周三发布。

文章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思阅荟 School Mentor

声明:新浪教育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编辑:朱紫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