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国际学校

国际升学路上的“抓大放小” 和“避坑”

新浪教育

关注

两周前,笔者应邀为少年商学院一万多个关注国际学校和国际教育的家庭会员做了一次主题讨论和分享。现将该次主题分享的内容整理出来,分享给各位。

主题:国际升学路的“抓大放小” 和“避坑”。

分享的内容目录如下:

这个目录看上去和 “”所谓抓大放小,避坑,没什么关系嘛。别着急,我们先必须弄明白几个本质的问题。才好做制定行动的方向,这样才好谈具体的措施,方法,从而“抓大放小” 练就火眼金睛来“避坑”。

很多家长会说:送孩子去国际学校那肯定就是要接受国际教育了。

那你心目中的国际教育到底是什么呢?显然,国际教育的定义多种多样,很多人认为,“出国留学”或者“学习非国内课程”就是国际教育,

那么我们看看对维基百科对国际教育的定义:

总体而言,可将国际教育视为发展“国际意识”,或增强国际态度和认识。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国际教育通过影响“对和平,国际谅解和负责任的世界公民的积极态度”的建立,把重点放在对世界的认知发展和道德发展上。

在IBO 的官方网址上也有着类似的定义。如此看来,“国际教育”更多强调的是培养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包容,审辩思考,探索精神,全球合作,世界公民。两年前,中国正式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也直指这一主题。

这次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中,各类自媒体,营销号对不同国家的疫情和防控进行曲解报道,互相妖魔化,歧视,严重误导了一批读者,引起恐慌,甚至彼此敌对。直至真正的声音和情况被官方发布和澄清。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国际教育所思考和注重的“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包容,审辩思考,探索精神,全球合作,世界公民”,恰恰是当今全球社会培养人才方面所急需的。

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实施国际教育的“国际学校”,他们可能强调和关心得更多的是如何通过学校的教学体系和学校氛围,培养学生的“爱心,思辨,探索求知,团队合作,全球意识,对世界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而非有些学校鼓吹的帮助学生在国际考试中提高到多少分,考取什么大学。而后者,恰恰是不少国内家庭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高中阶段。

优质国际中学,一般而言办学风格和理念有两类型。

一类是公办高中的国际部性质或类似深圳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深国交)这类学校。一般关注学生的入学考试成绩,因为引入是基于大学预科类的课程,例如:A level,AP ,IB ,资源或最终升学,对学生的学术教学内容要求非常高,而且并没有前置的对应课程初中生源,所以对入学生源入学考试成绩要求非常高,但欠缺其他综合的考量。除非是学生在某方面极具天分和特长,否则一般不会降分录取。此类学校在客观上形成的风格和办学理念是更注重“选拔”。

另一类,是完整的国际中小学课程中学,类似北京世青,深圳荟同,爱文学校,北京鼎石,上海包玉刚,广州凤凰城中英文学校的国际部,亚加达国际预科,对学术基础有一定的要求,这些都招收中国国籍学生的学校。但不会像类似某些顶级的公办高中国际部,或者知名的民办国际高中课程学校,那么挑选学生,客观上的办学风格会更注重 “培养”。这类优质的国际学校,多半有完整的中学课程培养体系,多半以IB PYP/MYP课程和 IGCSE课程为主,等对学生的培养方面会更综合,也更注重学生的成长。同时校内也会提供足够多的非学业支持体系。这类学校的风格上会更注重“培养”。

优质国际中学的入学要求各有差异,但本质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基本是英文,数学,有些再加一门综合科学类,随后有英文面试。活动和特长方面有些学校会做参考,但一定是符合基本学术标准。

录取学生后,优质国际中学对学生的培养期待是什么呢?

做好海外高等教育的对接,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素养和扎实的学术基础,迎接选拔是这些优质国际中学的办学的重中之重。

那么优质大学期待青睐什么样的学生呢?

时间关系,我重点讲讲关于学业基础方面:学术英语的重要性,写作功底,以及思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在国际教育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目标。从学术写作,到申请文书的写作,到演讲,都非常看重这种能力,而这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和内容来长期训练,也需要学生储备有足够广博和多元的基础知识来做铺垫。

而思辨能力培养的核心,是认为人们不能依靠“权威”来拥有健全的知识和见识。人可能拥有权力和崇高地位,却深感困惑和不理性。苏格拉底是critical thinking 体系的奠基人,他坚持认为,对于一个人来说,过上好生活或值得生活的生活,他必须是挑剔的提问者,或者必须有审问的灵魂。在我们接受值得相信的想法之前,提出深入思考问题的深层问题的重要性。

客观地讲在应试教育体系下,如果不借助外部的资源或课程体系,是比较难储备全面的基础百科知识,也难培养出具备强有力思辨能力的学生。因为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对应的是权威教材和接受特定的解题技巧和套路。

在我看来,少年商学院在过往推出的一系列培养青少年的百科知识体系和通识体系的课程,是非常棒的。我家孩子也基本每天都在听少年商学院的知识星球里的课程,因为他具备很强的趣味性和百科形态,很容易让孩子对于这些基础知识感兴趣,从而激发模仿和思考探究。尤其是一些领域,不见得我们成年人都具备对应的严谨和系统化知识,我个人觉得是它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个很好补充资源。很多国际化的小学和初中校长,经常也和我提及希望批量采购这类课程给他们的学生作为第二课堂。

“不读国际中学也可以准备出国留学吗?”

答案是肯定没问题的。关键在于学术英语能力的提升,以及提前知晓海外升学线路,并做好规划。

利弊各具。我个人在过去的几年也有培养和指导几名优秀的普高学生申请海外顶级大学的例子,他们在美国本科大学的申请中,虽说没有一些国际高中的学生那么高的标化成绩和 AP 考试门数,但胜在规划和时间管理得当,个人特征展现不错,也有收获相当不错的offer,例如:有斯坦福,杜克、密歇根大学等。对于普通高中生申请国外的大学,一般以美国本科为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与时间管理很重要。最好学生本身对于高中的学业学习是相对游刃有余的。

另一个要注意的就是创意写作的能力培养,如果大家未来要申请美国和英国的大学,都需要写申请文书,这个文书有综合个人陈述,对于名校的录取来看,这个申请文书的要求还是很高的,要讲个人故事,同时要融入个人对各类事物,经历,现象的思考。这一类文书基本上国内的学生基本上没受过训练,写出来的东西很多是高大全,空泛乏味,千人一面。在平时就要积累创意写作的技巧训练,同时在成长过程中提升自己思想的深度,学会传递自己的思想。这一点上,我注意到少年商学院也有给学员们提供对应的思辨表达和创意写作训练,这是非常有前瞻性的,因为这类课程即便在国际中学,也很少有学校开设,太确实是学生进入世界名校所必须的能力。

什么是国际升学的“抓大” ?

指的是三个方面:

期待和规划。一定要做好自我期望值管理,了解海外升学的能力竞争水平和要求吗?你送孩子出国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你期待用“选拔”的心态还是“培养”的心态来看待 国际升学路?如何规划,时间轴是怎样的?

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真正本质的能力,1)对应的学术基础和标准(科目知识,专业倾向);2)英语能力,学术英语,以及综合写作能力;

重点发展1-2个学术或非学术类的特长;

什么是国际升学的“放小”?

1. 指的是尽量不受外部的干扰,不要盲从各类活动,竞赛,一定要守住自己的 “大”,自己的基础能力和个体特征才是“王道”。例如现在进入到高中以后,各类和国际相关的所谓竞赛,如:“美国十项全能”,“经济学竞赛”,“英语竞赛”, “数学竞赛”,物理杯,机器人竞赛,英特尔科技创新,和大学教授做科研项目,去联合国总部的,去耶鲁,去哈佛,去剑桥… 这些活动真的适合你的孩子吗?

2. 老是纠结于送孩子去哪上补习班,考试补习,而非让孩子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来消化和巩固常规的学业内容,尤其是一些已经在国际中学就读的孩子,有些课程本来就不容易了,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校内 GPA 的提升上。

如何在国际升学路上“避坑”

1. 花太多时间精力和费用在功利的考试培训上,标准化考试的分数是一个基本门槛吗还是需要的,但如果过度重视标化培训而忽视了平时的学业科目基础能力培养与积累,这样往往会是“事倍功半”;

2. 盲从:看到各种活动,竞赛盲目参与,对活动适合与否以及含金量不清楚,丢掉了学生本人的真实特点;

3. 适度的规划指导是必要的,但任何学生的成长还是需要学生本人,家庭教育,和外界资源相结合的推动。 大价钱聘请所谓顶级的申请顾问,寄望点金之手,完全期望外部的力量,而忽略了家庭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培养和指导规划;

4. 文书写作造假,请人代考,甚至寄望于花钱铺路进名校。

作者:拔哥

“拔哥看国际教育” 专栏由 私家探校、思阅荟 School Mentor 、新浪教育联合推出,逢周三发布。

文章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思阅荟 School Mentor

声明:新浪教育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实习编辑:李璇  责任编辑:朱紫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