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考研

2020刑法学考研大纲与旧版对比

新浪教育

关注

2020大纲变化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刑法概述

 

第二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二章 

犯罪概念

 

第一节 犯罪的定义

 

第二节  犯罪的基本特征

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刑律改为刑法

第三章

犯罪构成

第一节  犯罪构成概述

 

 

第二节  犯罪客体

 

第三节  犯罪客观方面

 

第四节  犯罪主体

二、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概述(新增)

三,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年龄的概念;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司法解释中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规定;我国刑法对老年人刑事责任的规定。删掉

四、刑事责任能力和其他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 删掉: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醉酒的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删掉

第五节  犯罪主观方面

一,           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和意义;罪过,犯罪主观方面的内容(罪过形式);犯罪主观方面与犯罪可观方面的关系。(删掉

二,           犯罪过失

 犯罪过失的种类: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异同;(修改为: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的异同,并调整顺序放在最后一句)

第四章       正当化事由

第一节  正当化事由概述

 

 

第二节  正当防卫

 

第三节  紧急避险

 

第五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一节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概述

 

一,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概述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的定义;犯罪停止形态的特征;过失犯罪、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改为: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的特征

第二节  犯罪既遂

 

 

第三节  犯罪预备

 

一、           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预备的概念;犯罪预备的三个特征;犯意表示和犯罪预备的区别(改为:犯罪预备的特征

三、预备犯的处罚(删掉

第四节  犯罪未遂

 

一、           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未遂的概念;犯罪未遂的三个特征;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区别(删掉

三、未遂犯的处罚(删掉

第五节  犯罪中止

一、           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中止的概念;犯罪中止的三个特征;犯罪中止与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的区别(删掉

三、中止犯的处罚(删掉)

第六章      

共同犯罪

第一节  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构成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

 

第三节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五、共同犯罪与犯罪的停止形态

 共同犯罪与犯罪预备、未遂;共同犯罪与犯罪中止删掉

第七章       罪数形态

 

第一节  罪数形态概述

 

第二节  实质的一罪

二、继续犯

 继续犯的概念;继续犯的特征;继续犯的类型;继续犯的法律后果;继续犯的处断原则。改为:继续犯的意义

三、想象竞犯

  想象竞合犯的概念;想象竞合犯的特征;想象竞和犯的处断原则;想象竞和犯与法条竞合。(新增

五,法条竞合犯

 法条竞合的概念;法条竞合犯的概念;法条竞合犯的特征;法条竞合犯的处断原则 删除

第三节  法定的一罪

 

第四节  处断的一罪

 

第八章       刑事责任

第一节  刑事责任概述

 

第二节  刑事责任的根据和解决方式

一、           刑事责任的根据

 刑事责任根据的概念;刑事责任根据的理论;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新增

二、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

 刑事责任解决方式的学说;刑事责任解决的几种方式。(改为:刑事责任的几种解决方式

第九章       刑罚概述

第一节  刑罚的概念和目的

 

第二节  刑罚的种类和体系

三、主刑

 管制的概念和特征;管制的执行和禁止令;拘役的概念和特征;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的概念和特征;有期徒刑的执行;无期徒刑的概念和特征;无期徒刑的执行;死刑的概念和特征;死刑的适用;死刑的限制;死刑的执行方法。(改为:死刑的适用及其限制

五、非刑罚处理方法

 刑罚规定的非刑罚处理方法;从业禁止。(新增

第十章       量刑

第一节  量刑的概念和原则

 

第二节  量刑情节

 

第三节  量刑制度

四、           数罪并罚

 数罪并罚的概念、特点、意义;数罪并罚的原则;我国刑法中的数罪并罚原则;我国刑法中数罪并罚原则的基本适用规则;适用数罪并罚原则的三种情况。(改为:不同

第十一章

刑罚执行制度

第一节  减刑

 

第二节  假释

二、假释的条件

对象条件,限制条件,实质条件(改为:对象条件、实质条件,限制条件

第十二章     刑罚消灭制度

第一节  刑罚消灭概述

 

第二节  时效

二、追诉期限

 追诉期限的规定;追诉期限起算的规定;时效中断的概念及其算方法;时效延长的概念及其算方法。(改为:计、计

第三节  赦免

 

第十三章

刑法各论概述

第一节  刑法各论的研究对象和体系

 

第二节  罪状、罪名、法定刑

二、罪状

 罪状的概念;罪状的种类:简单罪状、叙明罪状、空白罪状、空白罪状与叙明罪状并存形式删掉引证罪状、混合罪状新增

四、法定刑

 法定刑的概念;法定刑的种类:绝对确定的法定刑、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和相对确定的法定刑;相对确定的法定刑在我国刑法分则条文中的具体规定方式;宣告刑的概念及其与法定刑的关系(改为: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相对确定的法定刑;相对确定的法定刑的具体规定方式;

 

第十四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十五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二、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

新增:破坏店里设备罪;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劫持船只、汽车罪;危险物品肇事罪

第十六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二、本章要求掌握内容

新增:生产、销售劣药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强迫交易罪

第十七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二、本章要求掌握内容

新增:非法侵入住宅罪、拐骗儿童罪

第十八章     侵犯财产罪       

 

二、本章要求掌握内容

新增: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第十九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二、本章要求掌握内容

新增: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第二十章     贪污贿赂罪

 

 

第二十一章   渎职罪

 

 

来源:新东方在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