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公务员

最美基层干部:带领“巴渝打工部队”致富安家

华龙网

关注

华龙网3月9日6时讯(记者 冯司宇)黝黑的皮肤,紧锁的眉头,一头还算茂密的头发,再配上一套深色的衣服,这样的余泽兴给人的第一印象不免有些严肃难以接近,但在城口县修齐镇东河村村民的心中,余书记为他们实现生活致富想出路,为带动东河村的发展不断摸索经验,俨然已成为村民们眼里亲切的“大家长”。

独自赴河北考察一个多月 带村民外出务工频频受阻

现年44岁的余泽兴是城口县修齐镇东河村的党支部书记,“村民生活好,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是余泽兴一心为村民谋福利的感言,他也为此不断付出辛劳。

十七年前,没有任何资源的东河村,1800余人仅守着几分贫瘠的土地过活,人均收入不足700元,大部分农民都在贫困线以下挣扎,吃不饱穿不暖,住着破烂不堪的土房,村民们看不到希望,整个村子像一潭死水。“一定要改变这样的现状,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余泽兴暗自下决心为东河村的发展寻出路。

2001年春节期间,时任城口县委书记的江绍中到东河村看望贫困户,他指出,“退耕还林后,农村剩下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这些富余劳动力应该有组织有目标的进行劳务输出。”当时担任东河村党支部书记的余泽兴一听如获至宝,心情十分激动夜不能寐。第二天,当人们还沉浸在浓厚的节日气氛中时,他简单收拾了下便独自外出河北考察去了。

经过一个多月夜以继日,不辞辛苦的考察询问,他终于找到了可以让村民外出挣钱的办法。回家后,他立马四处筹集民工的路费,在短短一周内,他便筹齐了资金,组织了本村近30名农民浩浩荡荡地开往河北。创业之路并非想象中一帆风顺,由于外地务工秩序混乱,新包下的矿井刚见效益,当地地痞便毫不客气地找借口将其矿井侵占,他们无可奈何,只好忍气吞声重新承包矿井。

眼看跟随自己外出务工的农民兄弟们不但没有挣到钱,连生活都成了问题,余泽兴痛定思痛,他发现,要想在情况复杂的环境中生存,进而给跟随自己的农民兄弟们带来福利,如果没有特定的纪律和周密的管理措施,乌合之众难成气候。

成立打工队伍的党组织 带领出“巴渝打工部队”

“要竞争就必须增强内部凝聚力,用铁的纪律进行严格的管理。要成立打工队伍自己的党组织,将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紧紧的团结在一起。”余泽兴的想法得到镇党委的大力支持,在镇党委的帮助指导下,一个外出务工人员的党组织迅速在余泽兴的打工队伍中建立起来,并起到了领导核心的作用,打工的农民兄弟们就像看到希望的曙光一样迅速向这个核心靠拢,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作用也越来越大,成为打工队伍的中坚力量。

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大多数属于青壮年,在家乡多数均属民兵组织人员的客观实际,余泽兴按照对村里群团组织的管理经验,对所在的务工人员按12人一班,三个班为一个排,三个排为一个连,实行民兵组织正规化管理,并规定了严密的组织纪律,谁违反,谁受罚,不分亲疏,不讲情面,奖罚分明,当日兑现,整个工作队的开展必须经流动党支部的支委全体成员共同表决通过。在余泽兴的精心组织和亲自带领下,十八个包工队,近1000人的打工队伍成了一支正规军,不但规范了自身的打工行为,捍卫了自身的合法利益,逐渐成为维护矿山秩序的有生力量。余泽兴带领的打工队在当地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巴渝打工部队。”

村民之间有诚信才有感情,有感情才能互相信任,在余泽兴看来这是他为人处事的座右铭。他团结了十八个民工队,发出“团结一致、诚实守信、有求必应、无所不胜”的豪言壮语。他表示,要让所有的务工农民朋友有家的感觉,余泽兴不仅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因他的诚信和真情如纯净之水,不掺任何杂念,言而有信,诺而有行,所以他的打工队伍也得到了当地人的赞赏。

由于余泽兴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他乡创业之路,打工队伍不断扩大,高峰期仅本镇参与人员达300人以上。近几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外出务工农民每年带回创收金额均高达1000万元以上,奠定了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同时也在全县乃至全市范围内为农民工外出务工探索出了一条成功经验。现在余泽兴所在的东河村及毗邻的岚山村公路两旁,一幢幢高大漂亮的农村别墅让人赏心悦目,村民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条件富裕起来后,余泽兴还一直坚持扶贫济困,为本村的穷孩子们交学费,为五保老人及特困户捐资捐物,还带领村民种植蔬菜并踏踏实实为他们解决难事烦事,村民们纷纷亲切称他为一心为民的好村官。

原标题:[最美基层干部]余泽兴:“巴渝打工部队”大家长 致富安家带头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