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大咖共议移动互联时代教育机构如何再创业

新浪教育

关注

从2013年至今,在线教育作为教育行业最受关注的“热词”挑动着每个教育从业者的神经。11月27日,“新浪2014中国教育盛典”继续围绕“在线教育”主题,深入展示中国在线教育的成果,并且邀请全球在线教育领域代表和我们共同摸索属于中国教育市场的在线教育发展模式。上午9点,2014新浪中国教育盛典行业分会“移动互联时代,教育机构如何再创业”率先起航。

行业分会上,台湾政龙文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钟藏政、《创业家》杂志社社长牛文文、新浪教育总监梅景松、韩国亚洲文化教育协会常任理事李泰雨与韩国ST&Company创始人尹晟赫在分享台湾与韩国在线教育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在线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同时,新浪教育发布了我国第一份全面、系统的教育APP测评报告。

以下为钟藏政演讲内容要点整理:

7大原因致台湾培训学校没落

“培训学校的发展时间不同,但是大致的历程是相同的。”当谈到大陆培训学校与台湾培训学校的关系时,钟藏政说道。

台湾补习学校大体上经历了从技职培训到英语培训再到考研[微博]培训的过程,在总结台湾培训学校的发展历程时,他认为很多方面双方是可以互相借鉴的。

据钟藏政介绍,台湾的培训学校已有65年历史,南阳一条街是曾是台湾有名的补习学校一条街,从最初的繁荣到现在仅剩一家补习学校,这条街上的补习学校要么倒闭要么走上了转型之路。“1981年,有48家高复班,一天在这条街上的学生从高中、初中、在校生,一直到考研究生有30万人;而今年只有一家,学生900人。”钟藏政用数据展示了这条街上培训学校的发展情况。

造成台湾培训学校没落的原因,他总结了七点:“社会少子化、经济小康化、学校普及化、家长[微博]学历化、教学网络化、赚钱创意化还有孩子不听话。”

对比台湾培训学校的发展,大陆的培训学校目前有什么问题呢?“大陆的培训学校费用太高”,钟藏政说道。他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大陆的培训学校处于供小于求的状态,但是以后一定会发展到公平、合理的价位。另外,大陆培训学校的质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线教育必须注重教师包装

教育的核心仍然是知识的传授,师资力量无疑是在线教育发展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钟藏政表示,台湾的家长对培训学校老师的信任远远超过公立学校的老师,他们认为培训学校的老师更加专业,对于升学进度、考试内容等方面把握能力较好。他认为,在教学方面,老师必须要有“惊人的绝招”,能够让学生和家长信服。

其次,他认为老师上课时的煽动力也是师资水平的重要体现,并称老师要有“好故事”。“除了以上两点,对老师的包装也是在线教育必不可少的要素。”

“对老师的包装不是单纯的找一些长相好的老师。”钟藏政解释说道:“对老师的上课内容、上课模式等进行包装也非常有必要。”

在线教育最好的切入点是初一到初三

对于目前还没有做在线教育的企业或者地方,钟藏政认为有两个阻碍因素,一个是主观上对在线教育不了解,另一个是客观条件不允许。在平台、网校、APP等不同在线教育类型中,他认为在线教育平台的使用率最高。

作为对K12比较了解的钟藏政,他认为做在线教育的企业切入点为初一到初三。他以学而思[微博]为例,分析了K12学生在线教育市场的试听、报名和收入情况。“初三的学生处于临时抱佛脚的状态,看到课程就买。最爱买试听课的是小学一年级学生群体,因为这个时候父母的心态是什么课程都让孩子试一下。”钟藏政分析道。因此,他认为初一到初三属于最多人买并且最需要的群体。按照年级阶段排序的话,高中是最多的,其次是初中,最后是小学。单一年级排名的话,高一群体最靠前,其次是初一,最后是初三,因为初三的学生群体面临各种考试。如果按照共同科目排序的话,选择最多的是语文,第二是数学,第三是英语。

台湾在线教育可尝试B2B2C模式

线上教育能否取代线下教育?钟藏政认为主要有两点影响因素,一个是软件、硬件和宽带等客观条件的改进;另一个是价格,如果线上教育的花费比线下教育便宜很多将会促进线下教育的发展。

传统的培训学校可以从虚实合一开始做线上教育,目前已有的线上教育的商业模式多采用O2O和B2B的模式。对此,钟藏政建议可以尝试B2BC模式,这种模式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对于广大的规模不大的传统培训学校来说,如果营业额不到2亿人民币,他们就没有办法去独立建立自己的IT部门”他补充道。

对目前台湾做在线教育的企业,钟藏政总结了四类:第一种是出版社用原有的资料做线上教育;第二种是只做平台,汇集师资;第三种是传统培训学校自己转型做线上教育;最后一种是互联网公司。他认为在原有资源基础上做在线教育的企业更容易生存下来。

以下为牛文文演讲内容要点整理:

“中国在线教育逐渐主流化”

“在线教育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提到中国的在线教育市场牛文文如此说道。目前,中国的在线教育市场发展得如火如荼,近几年,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公司绝大多数在美国上市,这也释放了一个很好的信号,之前为千千万万中国人学习成长提供机会的教育培训工作者逐渐主流化,开始进入国际主流视野。

“目前,很多大的教育培训机构大多在K12和职业教育领域,并且很容易做到3—5亿的规模。因此,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都有哪些类型的公司做在线教育呢?牛文文做了如此的分类:目前,大型的互联网公司都希望在在线教育领域获得一个机会,它们逐渐在教育领域布局;一些新兴的互联网公司也在宣布自己要转型做教育、做培训。同时,牛文文还以创业家旗下的黑马营为例:“黑马营里一千多个学员,估计10%左右的人是在做教育和在线教育。”

人们已按照兴趣高度社区化

在一个细分领域里面不存在教育机会,或者认为企业家不会教学、不会培训的领域里,创业者怎么探索一种做法,把一个没有付费习惯,或者是没有付费能力的群体,变成一个教育培训的用户?

当提到如何发现需求时,牛文文以黑马营发展过程中的例子进行了解读。“年度黑马榜的颁奖典礼结束之后,我请获奖的20位黑马企业去讲他们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其实,归纳起来差不多都面临资金、人才、管理等六大问题。我当时就想让台下比较成功的企业家以速配的方式收台上企业家为徒,帮他们解决问题,这竟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我认为,如果中小企业成长中的问题是可以归类的,并且解决这些问题的人是已经成功的企业家,假如这两个逻辑成立,一种培训或者一种创业的模式就是存在的。”

具体到教育市场,“发现一个新的市场和一个新的需求”,在牛文文看来这是今天教育培训领域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但是,这并不是一个不可突破的问题。牛文文认为,今天中国人已经按照兴趣高度社区化,也就是说,大家按照兴趣自动聚合成社区。“当人群按照兴趣细分聚合的时候,教育培训的大机会就来了。”牛文文说道。在此,他以同性恋网站的例子来说明,目前的这种类型的网站已经细分到男同、女同、双同。

当一个国家制造业发达之后,当人们对自己的素质和精神世界的追求开始启动之后,当职业培训的需求进入更高要求的时候,基于兴趣的自我完善的市场就开始了。

创业者最需要鲜活的实战内容培训

当教育市场的需求找到之后,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呢?“我们要改变成功学大[微博]师培训的模式,或者来自传统商学院[微博]的模式。因为,有想法的创业者对这两种培训都没有需求。”牛文文说道。他认为,来自最鲜活的实战的内容培训是最重要的,是创业者最需要的东西。这些可以是企业走过的弯路或者教训。

在此,牛文文提到了“移动互联网众包”的概念,通过引用互联网的路子,他认为通过众包把创业者聚集起来,做成社区,把成功的企业故事变成案例,让那些有些丰富经验的企业家去授课。

细分市场确定以后,发展模式也得到初步拓展,接下来的挑战是什么?牛文文认为是如何赚钱,但是这并不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为此,牛文文提到了黑马营的例子,他认为,创业者是“金矿”,如果能够以培训作为入口来凝聚他们作为一个社区,其实不用过多考虑当下现金流的问题,一定能够找到这种方式,一定有办法能够赚钱,而当下不用考虑太多。

创业培训或教育的模式可以拓展

“创业培训和创业教育这一套打法,有没有可能拓展到整个管理培训市场?或者说有没有可能和管理培训业的同行们一起来切磋,如何把创业和创新的教育内容、方式引进到传统的管理培训里?”对此,牛文文认为是可以的。

他提到参加长江商学院[微博]的一幕:“那天演讲的人我算年纪大的,讲课的很多人是金融MBA的年轻创业者,台下很多资深人士都听的很认真。”

为什么会这样呢?牛文文认为这是今天中国最大的一个变局,中国传统商业的移动互联网化,如何拥抱移动互联网进行升级转型,是一个漫长和艰难的事情。中国巨大的企业人群都在探索着如何拥抱移动互联网,如何在移动商业革命里转型升级,进而跟上移动互联时代的脚步。

以下为两位韩国嘉宾演讲内容要点整理:

韩国在线教育搅动整个教育行业

在线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增长之势,这种发展趋势同样发生在韩国。据李泰雨提供的资料显示,2003年韩国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为1077041百万韩元,短短十年内,市场规模则变成了2947083百万韩元。“在线教育的发展在两个方面有着比较深刻的体现,一个是韩国智能在线教育从业者人数的急剧增加,另一个是政府的支持力度不断扩大。”李泰雨总结道。

在韩国全体教育市场停滞的情况下,线上教育依然保持高速的增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尹晟赫认为,韩国线上教育的成长,应该归功于少数的擅长进行线上教育的明星老师们。因为他们懂得怎样制作适合线上教育的教育内容,对学生来说,这些老师传输的线上课程内容,是在线下教育机构找不到的,所以出现了向线上名师一面倒的现象。

过去十年之内,韩国的整个教育行业由于线上教育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为此,尹晟赫总结了两点趋势:第一,传统的大型线下教育机构基本上都被线上教育机构所取代,这些传统机构除非具备一定的线上能力才能生存下来。第二,近几年,韩国教育行业的发展是在线教育企业之间也有了胜败之分。这胜败是取决于教学内容和技术力量的差距。

“明星讲师离职重创在线教育”

然而,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在线教育在韩国并不是一帆风顺。

李泰雨说:“首先,每年有那么多企业投身到在线教育的市场,但是真正赚到钱的人非常少。另一个方面,在线教育的股价也遇到了寒流。”数据显示,在所有经营在线教育的公司里,年盈利在100亿韩币以上的只占到2.7%,这些企业分走了智能教育产业所有盈利的42.6%。盈利未满一亿韩币的小规模企业共874个,占总企业数的53%,但是盈利只占到了1%。相比之下,真正赚到钱的企业的确是仅占有非常小的比例。

在韩国推动早期线上教育的第一代教育机构为什么呈现了发展缓慢的趋势?“这是因为在过度依赖明星老师,这必然会带来明星跳槽的风险。”尹晟赫说道。

但并不是所有的在线教育公司都遇到了发展的瓶颈。为什么有的公司会生长呢?李泰雨认为有些在线教育公司是线上、线下结合的公司,本身有较大的学生规模,这就实现了学生数量的规模化。另外,这些公司也很聪明,会跟老师保持良好的关系。

在线教育公司借力数据的力量

利用数据是线上教育企业的一个优势。目前,很多韩国在线教育企业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将学生们的所有学习行为累计为数据后进行分析,不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量身定做的学习处方,定制教学内容。尹晟赫认为,这是唯有线上教育企业可以确保的优势,这种技术在推动着线下课堂上的变化。对在线教育企业来说,有三个力量是决定胜负的关键。“第一是能够培养针对线上教育优化的明星老师的力量;第二是能够体现针对线上教育优化的教育内容及服务的技术力量;第三是整合这一切力量,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在短期内合格的力量。”尹晟赫总结道,据他介绍,这三个力量都来自于数据分析的力量,同时,他的公司ST&Company从韩国市场上的经验得到的教训是,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教学内容竞争力,可以成为非常有效的武器。

政府支持智能在线教育对外交流

据李泰雨介绍,韩国政府对智能教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根据2012智能产业状态调查显示,韩国智能在线教育对外交流中存在着海外流通领域确认难、产品的当地本地化不充分与海外市场当地的市场营销人员不足的问题。

为此,韩国产业部颁布多项措施,给予去海外交流的企业进行本地化的支持;对于缺少资金和海外交流经验,但又有意愿去海外进行交流的中小企业给予资金及其他方面的支持;政府部门主动发掘寻找可以国际化的项目产品进行国际化改造等。同时,韩国政府也努力同世界教科文组织共同研究国际教育标准化等措施以缩小国际智能教育市场的差距。据了解,促进亚细亚远程教育大学的建立也是韩国教育部的一项重要举措。

重磅发布:2014中国教育APP评测

至2014年11月,我国教育 App总数量已超过 7万个,约占我国APP市场份额的10%,在苹果APP store中仅次于游戏APP而位居第二。11月27日,第七届新浪中国教育盛典以“指尖上的中国教育”为主题,发布了我国第一份全面、系统的教育APP测评报告。

新浪教育[微博]频道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上千位网友共同参与,选取国内APP store中排名前二百位的教育APP,将其分为外语类、考试类、中小学类、幼教类及其它类APP,分别从内容、技术及人气互动三大方面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测评。本次测评实行百分制,若被测评APP在以上三大方面均表现较差,那么得分低于60分;在1-2个方面表现良好,则可得60—80分;80分以上的教育APP均为值得推荐的优秀产品。但测评结果显示,80分之上的APP所占比例不足10%。

据新浪教育频道总监梅景松透露,此次教育APP测评得到在网友中反响强烈,有超过十万名网友参与调查,并收到数千份网友测评报告。因此,新浪教育频道特开设教育APP测评专栏,将于每季度甚至每月邀请广大网友对教育APP进行打分,推动优秀教育APP脱颖而出,进而使广大用户从中获益。同时,由于目前我国的教育APP市场准入门槛低、产品雷同现象严重,且传统的APP排行榜真实性难以保证,因此,广大网友的加入将推动产生更靠谱的APP测评,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国教育APP市场的良性发展。

外语类APP最“屌丝”  幼教类APP最“土豪”

据测评报告显示,用户对外语类APP的使用意愿最强、黏性及满意度均为最高。例如,有约30.9%的外语类APP用户每天使用平均时长约为30分钟。但由于外语类APP用户以收入相对较低的学生群体及职场新鲜人为主,因此用户所愿支付的金额最低:用户的人均花费仅为42元,未来意愿花费金额为85元,成为最屌丝的教育APP。与之相反,幼教类APP最为“土豪”。由于其用户多为月收入水平较高的家长[微博][微博]群体,为给孩子提供更优质的教育,他们往往更愿意为幼教类APP付费,尤其是认证培养类APP及少儿英语[微博][微博]类APP。据测评数据显示,幼教类APP用户目前平均花费约达94元,未来可能花费的平均金额高达178元,在教育类APP中位居榜首。

平台类APP最易“嫁入豪门” 考试类APP用户最刻苦

值得注意的是,平台类APP数量最少,由于其开发难度较大、投入要求高、出现时间晚,因此与其它教育APP相比,发展尚不成熟。用户满意度及未来继续使用意愿均处于最低水平,用户的使用稳定性及黏性也较低。但由于平台类APP覆盖面较广、类型多,除可以吸引学生,家长等主要用户群体外,对专业人士等各行各业的人群均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发展潜力巨大,极易被互联网巨头及传统教育行业巨头收购,成为最易“嫁入豪门”的教育APP。

另外,在考试类APP用户中,其中约有28.1%的用户每天都会使用,且每天使用约40分钟,远超过其它教育类APP的使用时长,考试类APP因此成为最吸引学霸的教育APP。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