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中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黄冈中学网校
作者:黄冈中学高级教师余利平
(一)、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农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国农业的现状、如何巩固和加强农业(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技,四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五是搞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运用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有关原理进行分析。
(二)、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这是当前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地位的关键措施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也是我国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
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牢牢把握住提高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环节,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在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布局和提高加工转化水平上下功夫。
运用经济常识、哲学常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
(三)、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1、运用经济常识分析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兴衰成败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安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应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当作大事来抓。
(2)、必须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2、运用哲学常识分析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创造性思维要求我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3)、联系的观点。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
3、运用政治常识分析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2)、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
(四)、加快农村税费改革
1、运用经济常识分析
(1)、国家运用经济手段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调节。
(2)、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高度重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必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2、运用哲学常识分析
(1)、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重视意识的反作用。
(2)、普遍联系的原理。
(3)、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3、运用政治常识分析
(1)、国家对农村税费制度进行改革,履行了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和协调人民内部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职能。
(2)、表明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的利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政权的巩固。
(4)、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