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宽厚未减 沉重有增--解析高考数学(新课程卷)

中国青年报

关注

作者:山东省实验中学 李庆胜

今年的高考数学新课程卷在全国来讲是第4次使用。过去的3年仅有两省一市(山西、江西、天津)使用新课程卷。2000年起,使用新教材的范围扩大至9省1市,今年山东等省是第一次使用新课程卷。

分析前3年的新课程卷,给人的感觉是广度大而难度低,宽厚而平和。而今年的新课程卷给人感觉大为不同,宽厚未减,沉重有增。尤其是文科试题甚至有点儿严酷。这是正常的起落、合理的导向,还是其他?如何理解?如何应对?应当引起大家的关注、思考和交流。

一、考题的类型、比例、分值与去年大体一致。

22道试题中,选择题12个,每题5分;填空题4个,每题4分;解答题6个,其中5个题每题12分,最后一题14分。

解答题的内容也与去年大体一致。一个三角题、一个立体几何题、一个解析几何题、一个概率题、一个导数应用题、一个数列题。解析几何题中仍含平面向量,但立体几何题不再分甲、乙两题选作。传统方法和向量方法都可应用。另外,文、理科都没再出现加分开放题。叙述繁杂、与考生生活较少关联的应用题仍未出现,这也是大家所欢迎的。

二、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较全面,对支撑学科体系的主干知识内容,如函数、空间线面关系、坐标方法等有所突出,比例与去年大体一致。

三、新增知识内容的试题比例稳中有升,要求也有所提高。

解答题仍是一个概率题、一个导数应用题,还有一个向量与解析几何相结合的题。填空题由1个积分题改为一个统计题。选择题除了一个向量与几何相结合的题之外又增多了一个导数、函数、几何相结合题。试题要求总体提高,如理科试卷的(21)题、文科试卷的(22)题对参数的处理(消去、讨论)的要求明显提高,但也有容易的题,如填空题中的统计题。

四、起点提高,思维量加大,综合性加大,灵活性加大。

深化能力立意,突出考查能力与素质应当是命题的导向。即,以重点考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考查运算能力、空间想像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试卷中得到较充分地体现。比如,理科选择题中的第(4)题和第(10)题,即文科中的第(8)题和第(11)题,如果对问题理解较好,或灵活地运用思维方法都可以很快地确定答案;反之,只机械地依靠知识,则会被纠缠住,百思不得其解或得出错误答案而不觉。

然而,由于思维量较大、综合性加大、灵活性较大的题目较早地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影响了考生的情绪和耗去了过多时间,使许多学生难以有充分的时间去完成试卷,不无遗憾。

五、文科试卷难度过大,缺乏梯度。

选择题第1题就须用解无理不等式的方法或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第3题已超出了《教学大纲》、《考试说明》的要求,给考生以迷茫之感。解答题中的(22)解析几何题与理科试卷相同,(18)题中涉及了公切线段,这都与中等考生的实际水平有一定距离。(本报记者郑燕峰整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