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计划过程中的决策及其方法

新浪教育
决策方法系统图
一、企业经营决策过程
人们在行动之前要对未来做系统化的计划和安排。下面就以企业这一经济组织的活动作为计划工作的对象来具体考察企业经营决策的内容和过程。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系统化的、有计划的安排主要涉及组织的宗旨、远景目标和战略方案以及支持这些的具体目标和战术方案几项内容。
我们可以分为三个问题:
1、组织的宗旨
宗旨规定了组织生存的目的和使命,这种目的和使命反映社会对该组织的基本要求,对于企业组织来说,有关宗旨的决策包括两方面内容:
(1)经营理念:为企业将要经营其业务的方式规定出价值观、信念和指导原则。
(2)使命或经营范围
2、组织的远景目标和战略方案
远景目标指明企业的经营方向,是企业活动要实现或达到的目的地。在这里我们要理解两个问题:
(1)一个好的远景目标能至少经受住两种检验:A、适用性检验 B、可行性检验
(2)战略的含义是什么?所谓战略,是指企业为实现其宗旨和目标而确定的组织行为方向和资源配置纲要。
3、组织的具体目标和战术方案:具体目标是对组织目标的更精确的甚至量化的描述。与战略是总体、长期的规划不同,战术往往是局部、短期的安排。
思考:如何用图表来表示企业的经营决策过程?
二、企业经营决策中常见的几种方法
为了保证组织制定出来的各项决策尽可能正确、有效,必须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可分为两类:
1、确定活动方向和内容的决策方法
主要有三种分析方法:(1)SWOT分析方法(2)经营业务组合分析法(3)目标分析法(新增)
(1)SWOT分析法
SWOT分析,就是帮助决策者在企业内部的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以及
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的动态的结合分析中确定相应的生存和发展战略的一种有用而简单的决策分析方法。
(2)经营业务组合分析法
①根据市场增长率和企业相对竞争地位这两项标准,可以把企业所有的经营业务区分为四种类型:
a.“金牛”业务 b.“明星”业务 c.“幼童”业务 d.“瘦狗”业务
②简述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
答:这种方法主张,在确定经营单位的活动方向时,应考虑该企业的相对竞争地位和业务增长情况。相对竞争地位往往反映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它决定了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和速度。
业务增长情况往往反映为业务增长率,它对经营方向选择的影响是双重的:首先,它有利于市场占有率的扩大;其次,它决定着投资机会的大小。
根据这两种标准,可以把企业的经营单位分成四种不同类型。
③简述利用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确定经营方向时的工作步骤。
答:(1)把公司分成不同的经营单位。
(2)计算每一单位的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增长率。
(3)根据在企业中占有资金的多少来衡量各经营单位的相对规模。
(4)绘制公司的整体经营组合图。
(5)根据每一单位在图中的位置,确定应选择的经营方向。
注意:利用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进行决策是以“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增长和利润“这一基本假设为前提的。
(3)目标管理法
组织总目标确定后,组织内部各单位的目标应该如何确定,由谁来确定?这里介绍两种方法:
a.传统的目标设定方法:即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目标的层层分解落实。
特点:A、是一个单向的过程 B、目标有他人来确定 C、缺乏一致性问题
b.“目标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法的实质是员工参与制定目标,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
特点:A、双向过程B、充分授权C、自检和互检与上级的成果检查相结合
(4)政策指导矩阵
这种方法是用矩阵形式,根据市场前景和相对竞争地位来确定企业不同经营单位的现状和特征。
市场前景由盈利能力、市场增长率、市场质量和法规限制等因素决定,分为吸引力强、中等、无三种。
相对竞争能力受到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生产能力、产品研发等因素的影响,分为强、中、弱三类。
这两种标准、三个等级的组合,可把企业的经营单位分成九种不同类型。
三、有关行动方案选择的分析评价方法
1、确定型决策的方案选择法2、风险型决策的方案选择法
3、非确定型决策的方案选择法
量本利分析法、内部投资回收率法、价值分析法。
1、确定型决策的方案选择法:
制定决策的关键环节是计算出什么样的行动方案能产生最优的经济效果。主要介绍量本利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量本利分析,也叫保本分析或盈亏平衡分析,是通过分析产品成本、销售量和销售利
润这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掌握盈亏变化的临界点(既保本点),掌握盈亏变化的规律,指导企业选择能够以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最多产品并可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经营方案。
有两种方法可以帮助管理者确定企业的保本收入和保本产量水平:
(1)图上作业法(2)公式计算法:销售收入=产量*单价生产成本=固定费用+变动费用=固定费用+产量*单位产品变动费用
(Q0 * P =F+Q0 * CV)
推出:
保本产量计算式:Q0=F /(P-CV)
保本收入计算式:S0=F /(1-CV/P)
边际贡献:
保本产量Q0 = F /(P - CV)
其中,P- CV表示单位产品得到的销售收入在扣除变动费用后的剩余,叫做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率:
保本收入S0 = F /(1- CV/ P)
其中,1- CV/P表示单位销售收入可以帮助企业吸收固定费用和/或实现企业利润的系数,叫做边际贡献率。
注意:如果边际贡献或边际贡献率大于零,则表示企业生产这种产品除可收回变动费用外。还有一部分收入可用以补偿已经支付的固定费用。因此,产品单价即使低于成本,但只要大于变动费用,企业生产该产品还是有意义的。
2、风险型决策的方案选择法
风险型决策备选方案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自然状态,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可以估计的决策。
(1)决策树 (2)决策表
(1)简述决策树法及其工作步骤。
答:决策树法是风险型决策的常用方法,适用于未来可能有几种不同情况(自然状态),并且各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可以根据资料来推断的情况。它用树型图来描述各方案对未来收益的计算、比较及选择。考虑各方案所需的投资,比较不同方案的期望收益值。
决策树法步骤如下:
根据可替换方案的数目和对未来市场状况的了解,绘出决策树型图。
计算各方案的期望值,包括:计算各概率分枝的期望值;将各概率分枝的期望值相加,并将数字记在相应的自然状态点上。剪去期望收益值较小的方案分枝,将保留下来的方案作为备选实施的方案。
如果是多阶段或多级决策,则需重复2) 3)、4)各项工作。
3、非确定型决策的方案选择法
非确定型决策备选方案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自然状态,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无法估计的决策。
四种典型的方案选择原则:乐观原则、悲观原则、折衷原则、“最大后悔值”最小化原则。
(1)简述非确定型决策方法。
答:这种评价方法适用于人们对未来的自然状态无法作出明确估计,且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亦无法明确的情况。因此在比较不同方案的经济效果时,只能根据主观选择的一些原则来进行。
乐观原则,也叫“最大收益值规则”,是指选择在最好自然状态下能够带来最大收益的方案作为决策实施方案。
悲观原则,也叫“小中取大规则”或“最小最大收益值规则”,是指选择在最差自然状态下仍能带来“最大收益”的方案作为实施方案。
折衷原则,根据决策者的判断,给最好自然状态一个乐观系数,给最差自然状态一个悲观系数,两者之和为1。然后用各种方案在最好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与乐观系数相乘所得的积,加上各方案在最差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与悲观系数的积,得出各方案的期望收益值,然后据此比较各方案的经济效果,作出选择。
最小最大后悔值规则,决策者应先计算出各方案在自然状态下的后悔值(用方案在某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与该自然状态下的最大收益值相减所得),然后找出每种方案的最大后悔值,并据此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选择最大后悔值最小的方案作为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