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出场:2004年高考状元“传经送宝”
任何一场考试,都是能力、知识、智慧乃至运气等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高考更不例外。
充满“硝烟”的高考已经结束,高考过后,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高考状元了。我们特别聚焦高考状元,编排了一组专题稿件。我们的主旨并不想炒作状元,上演“状元秀”。透过状元骄人的高分光环,我们更想了解的的是:他们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他们的学习有哪些“秘诀”?他们波澜不惊的平常心态是如何炼就的?———编者
遇到难题我会放弃
出场人物:江苏盐城马荣荣
在学习上我没有什么诀窍,可能是我比别人更有恒心,比如节假日我还继续学习,晚上下自习后,我也和很多同学一样经常“开小灶”,但不是像书呆子那样死学,我不是那种学习比较疯狂的人,但不能放松,学习比较坚持有恒心。我的优势就是基础好,不喜欢钻牛角尖,遇到比较难的题目我会放弃。
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
出场人物:广州程琳
应考少不了一份科学合理的计划。我的做法是,分阶段“消化”,有侧重点“强攻”,计划要切合自己的实际,注重基础知识,不要在基础薄弱的时候刻意抓偏题、怪题。其中,基础知识的积累是很关键的,对各个科目的均衡进步影响最大。
一定要把题认“真”
出场人物:陕西陈珗
对于考试,心态非常重要,我考试的时候从来不想着要超过谁,只是发挥自己的应有水平;在做题时,一定要把题认“真”了,看到一个题目,应该知道出题的人想要考哪些知识点,想让你在什么地方出错,做到成竹在胸。
用功才能成功
出场人物:海南张宇寒
我的天份并不高,是靠了“用功”才成功的。平时我爱上网、看书,学习时间绝不放松。我看书时注意力非常集中,旁边有人都不知道。
学习像看小说
出场人物:福建李华
我的学习其实毫无秘诀可言。我只是认真听课,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只不过做题时,我愿意思考。我觉得每道题只是外表披着不同款式的衣服,里面的模型其实是一样的。这就好像看情节简单的小说一样,你看了头,就知道结局了。
天道只酬勤
出场人物:福建吴诗士
我惟一的读书诀窍就是“背”。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一般会在学校里完成。回到家中后,背诵成了我的主要“功课”。“对于一些该背的知识点,我会照单全收地背下来”。平时背诵时,一定要完整地背下来,在运用时,可以更加灵活些。
平时,我还靠长跑、散步来调整学习状态。每天下午放学后,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和好友一起到操场跑几圈。
学习和做人一样
出场人物:山东东营张瑞
今年高考我以732分夺得全省理科桂冠,其中文化课712分,语文143分、数学146分、英语135分、理科综合288分,另有20分省级优秀学生加分。我的学习得益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和做人一样要扎实、认真。
学习中我善于复习,善于总结归纳,这样不管题型怎么变化,都能抓住根本。因此学习基础打得比较牢,高中三年基本上都是年级第一名。
中午多留半小时
出场人物:陕西郭璐
我每天中午多留半个小时学习。因为这个时候比较安静,气氛也很好,很适合加强记忆,这段时间很适合用来整理、记忆一上午学习的知识,尤其是一些琐碎的东西。
高三很少“开夜车”
出场人物:常州陈世耀
能取得好成绩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养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使是在高三两个学期,我晚上睡觉的时间也都在10时到10时半左右,很少“开夜车”。“这可能得益于从小爸妈对我的严格要求,那就是当天的功课当天消化掉,做到每天都有收获,每天把知识点都巩固一下、掌握好。
学习要掌握灵活的方法,将知识点联系起来思考,其实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掌握了这些方法,学习起来很轻松。
小时候成绩不突出
出场人物:徐州刘辉辉
“精神抖擞地学习,快快乐乐地玩”是我的学习准则。
我小时候成绩并不怎么突出,直到上初二下半学期时,才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之后便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但不是死学,而是精神抖擞地学习,以此来提高学习效率。
考高分要有好心情
出场人物:重庆李田园
我的经验是,善于总结,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特别是最后的复习要回归到教材,熟悉公式定理,整理一条把知识串起来的线索,然后找到规律和其中的区别,重点记忆。
做错了题要思考,高三时我准备了一个本子,专门收集做错的题。考高分要有好心情,考前紧张很正常,其实这种紧张缘于你是否自信,还有如何对待考试成绩。平时没有努力,再紧张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