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徐明德邓小平理论讲义:课后练习题

恩波教育

关注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是( C )

A、实践性 B、阶级性 C、与时俱进 D、先进性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是( A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3、邓小平理论是在以( D )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和国际背景下产生的。

A、战争和革命 B、知识经济

C、冷战与地区冲突 D、和平与发展

4、1991年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深层原因是( A )。

A、 苏东领导没有及时、成功地对过时的苏联模式进行根本性变革

B、 斯大林时期肃反扩大化错误的消极影响和对斯大林的否定

C、 大俄罗斯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政策的推广

D、 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推行

5、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 D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6、同马克思主义一样,邓小平理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的( D )

A、时代性 B、阶级性 C、革命性 D、实践性

7、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突出解决了( C )

A、“两个凡是”的思想误区 B、“开放”、“封闭”的问题

C、姓“资”姓“社”的问题 D、姓“公”姓“私”的问题

不定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邓小平理论( ACDE )

A、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 提出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 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D、 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E、 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20世纪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世界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动可概括为( ADE )

A、旧的世界格局已经被打破 B、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已经形成

C、已经确立了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D、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E、世界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时期

3、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内涵主要有( ABCD )

A、 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B、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C、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

D、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

E、 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辨析题:

1、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坚持、发展、创新,已经达到了最完善的发展阶段。

答案:此命题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

邓小平理论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样,分析问题的方法都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有相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邓小平理论在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同时邓小理论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此,可以把邓小平理论称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坚持、发展、创新。

但另一方面,邓小平理论并没有达到最完美、最完善的境地,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随着实践的发展,理论必然会改变甚至修正自己的存在状态,即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中国改革开放的鲜活实践,必然决定了理论的与时俱进性和前进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邓小平理论还需要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不断开拓创新。

  分析题:

1、请阐述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及我国改革的两大理论基石的内涵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事求是,是指研究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规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是邓小平理论创立和形成的历史起点,也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解放思想、它贯串于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点和精髓,是邓小平理论生命力和创造力源泉所在。

邓小平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石是,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对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特指,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1956年)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左右)的整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说明,必须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同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国情相适合。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内涵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又称市场取向的经济,即资源配置上是由市场为导向的。所以市场经济是指经济的运行方式。也就是说,市场经济本身并不存在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属性问题。市场经济通行的原则、规律,适用于一切国家及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市场经济只是经济运行的一种手段,它本身并无社会制度的属性,因此,市场经济不姓“资”,也不姓“社”只姓“商”。在我国之所以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是说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而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即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下的市场经济。

徐明德:幽默的考研政治辅导专家。轻松通过律师资格、物流师、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硕士、博士考试,有对多种考试命题趋势独到的把握能力,有“考试机器”之称。全国唯一一位从内容和逻辑上彻底打通哲学、政经、邓论、毛概四门主课的老师。知识新,学识渊博,讲课思路清晰,考点突出,幽默风趣,押题精准。是当今最年轻、最具实力的优秀名师。主讲政经、邓论、世政、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