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成绩的评定

新浪教育
二、面试评分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面试评分难度大,对评委的要求高。为保证评分的质量,在评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以评出公正、客观的面试成绩。
1严格把握评分标准的客观统一
(1)每位主试人的评分标准要前后宽严一致。这就是,不能对首先进行面试的报考人打分严格,而对后进行面试的报考人逐渐放宽标准,反之亦然。要做到前后一致。宽严相当,就要求评委要加强自我控制能力。
(2)各主试人横向式的评分标准要基本统一。这就要求主试人在评定完第一位报考人的面试成绩后,及时组织评委们交流情况,统一评分标准,以便横向之间的宽严基本统一,避免评分差距过大。这里所说的交流,只是允许在评分完毕的情况下,而不是说评委可互相商量后才给报考人打分。
(3)对全体报考人要机会均等,考核标准统一。为此,须注意以下技术性问题:
①提问的范围大小、难易程度要基本一致。
②既要体现报考人的个性,又不能过多地考虑报考人的现实情况,如只围绕报考人的现职岗位工作提问。
③要避免纯粹工作式讨论,如听报考人的工作情况详细介绍或纠缠于某一具体的工作问题。
2克服“第一印象”的影响
所谓第一印象,指人与人第一次见面所留给对方的印象,也称首印效应。生活中,人与人能否保持交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一次见面的“印象”。这种凭第一印象的判断常常左右我们对他(她)今后的态度。但事实上,单凭第一印象去判断一个人,难免失之偏颇。
在面试中,主考人对报考人一进考场几分钟内印象如何,常常影响着对其面试成绩的评定。“这位报考人相貌堂堂,彬彬有礼”,“这位报考人相貌平平,言语拘谨”,由此判定前者必然也知识渊博,能力出众;后者必定是知识浅薄,水平有限。特别是初次主持面试和评定面试成绩者,更容易受第一印象左右,使面试成绩的评定失却客观。
事实上,给人第一印象良好的报考人,大都性格外向,较善于表露自己,但其中有些人并非才如其貌,能力超群;给人第一印象平平的报考人,也并非是胸无点墨,见识浅陋。正是因为“第一印象”左右着我们的思维,才产生“面试三分钟见分晓”的效应。因此,在面试时客观地观察与评价报考人的行为表现及答题状况,而不仅仅凭第一印象去评价一个人。
3避免“联想效应”
所谓“联想效应”是指当报考人表露出某一方面有特长时,主试人便由此而联想到在其他方面也无所不能。例如,某报考人曾在报刊上发表过一篇小说,因此便认定他在公文写作、综合调研方面必定也造诣非浅;反之,倘报考人表现出某一方面的弱点,由此便认定他在别的方面也必然是水平一般,非干练之才。
4避免“顺序效应”
主试人通常需要对多个报考人进行面试,而且一个接着一个,这些面试的顺序排列对主试人的心境及判断也会产生影响,例如,一位主试人面试过三个很不理想的报考人后,即使第四个报考人很一般,主试人也会对他产生好印象;反之,如果一位主试人一连面试过三个很理想的报考人之后,即使第四个水平一般,主试人也会产生“不好”的判断。这说明,一个报考人在面试中轮到的位置很重要,同时也说明主试人对面试结果的分析易受个人心境影响而波动。
5避免情境压力
报考人与主试人面谈时,常常伴有情境压力。他们会意识到,面试给主试人的印象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前程,从而使一些平时很镇定自若的人也可能变得紧张不安,因而不能很好表现自己。这种情境压力可能会使专家对某些人的知觉产生偏差,导致判断失误。
为了减少面试引入的情境压力,主试人要训练有素,要善于在初次见面时给人以友善、亲切的印象,要在谈话一开始就运用多种手段来减轻报考人的紧张心理。要认识到主试人的态度影响报考人的行为,而报考人的行为又反过来影响主试人对他的评判。
6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
面试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主试人及评委们要连续作战。面试中,评委们不仅要考虑和留意主试人及其他评委的提问,仔细倾听报考人的回答,认真观察其反应,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对报考人的能力、水平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本文选自中国和平出版社《面试方略》,版权所有,请勿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