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传媒业人才:谁抢了新闻专业学生的饭碗

中国青年报
谁抢了新闻专业学生的饭碗? |
在日前的一场北京传媒类人才专场招聘会上,很多传媒单位都表示,一般的采编人员已经饱和,现在最需要的是不仅拥有新闻专业知识,同时掌握另外一门学科基本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既懂新闻又懂经济的媒体经营管理人才…… >>全文 [评论] 相关文章: |
新闻专业:“供销两旺”背后的错位 |
目前正在北京一家报社做记者的王义,是山东师范大学新闻系99级的学生。大学毕业快两年了,他仍然清楚地记得他们专业那年的统招分数线是702分(标准分),比同年山东省本科线足足高出了70多分,是当年全校所有专业中最高的“门槛”。 新闻专业的“热”从近年来我国新闻教育规模的迅猛发展中可窥一斑。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何梓华曾在复旦大学举办的中国传播学论坛上发言指出,截至2003年9月,在教育部高教司文科处登记备案的新闻学类本科专业点共有392个。中国新闻教育学会曾对已入会的新闻类院校和系科的在校生人数做过统计…… >>全文 [评论] |
显性的性别失衡与隐性的“性别歧视” |
与高校新闻专业里的“阴盛阳衰”相对的却是新闻媒体的“重男轻女”。王义所在班级18名进入媒体工作的同学当中,男女生各占一半,但是他们班总共50人中就只有14个男生,也就是说全班36名女生中只有9人进入了媒体行业…… >>全文 [评论] |
褪去光环回归现实的记者形象 |
以往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记者是荣耀、良知、正义的代名词,提到记者,人们最先想到的大概就是“无冕之王”这个称号。但是在智联招聘日前进行的职业吸引力调查中,近600人的调查对象中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认同记者是无冕之王的说法。“干记者这一行整天东跑西颠,太累了”和“年轻时做做还可以,岁数大了,就该考虑其他发展了”,是众多人在选择记者这个职业时出现犹豫或者排斥情绪的主要原因…… >>全文 [评论] |
传媒业缺的是真人才 |
优秀的采编人才和营销人才同等重要 在朱学东看来,除了IT行业,很少有像传媒业这样人才密集型的行业了。据说,在领到记者证的人中,90%以上受过高等教育。而这个行业和IT不一样的是,它很难直接从国外挖到人,因为传媒业有很多潜规则,从国外回来的人极易水土不服…… >>全文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