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名师肖克详细解析2005年考研英语试题(2)

北京领航考研

关注

完型填空

完型填空这道题主体是对比性的文章,今年的完型填空题比较强调对文章开始部分的把握,以及逻辑关系的确认。本文是一篇科技方面的文章,主要内容是我们一般对人类鼻子的等值度有误解,科学的研究发现,其实我们人类的鼻子比我们所理解到的敏感度更强,本文首句是文章的主题,它的意思是"人们对鼻子的嗅觉作用低估了"。请注意英语行文的逻辑,这是一个大众观点,作者可能标新立异,即否定大众观点。第一段对比的是大众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主体说的是我们一般人是直立行走的,就没有办法感觉到靠近地面的气味, 篇章的第二个自然段主要谈论的是时间长了以后,他们仍然可以感知到这个味道的,篇章第三个自然段,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不是不安排我们的鼻子去闻所有的味道.

第一题考察的是逻辑题,选项应该是B,选B答案的unlike,表示因果关系;人们一般在"A"和"C"之间徘徊,体现的是一种对比关系,应该选"B"选项"unlike";

第二题是对比,应该选B选项;

第三题接下来第三句话对第二句话的意思进行说明,指出"人的鼻子局限于某些嗅觉--飘浮于空中的嗅觉",那么第三空选"A""limited"比较合适。干扰性大的有的选项是D.我们人是直立的,自然界存在的味道,我们对它的感知是有限的;

第四题可能出在两个之间,就是人不是不去感知,而是因为直立把许多味道错过了,我们应该选择C;由前一句话可知,"人的鼻子主要捕捉空中漂浮的嗅觉,而对于黏附于物体表面的嗅觉就可能忽略",这样"C"选项"missing"为正确答案;

第五题尽管我们没有感知到很多地面的气味,如果我们感知的话还是可以感知到的,所以应该选择B;这里对文章开始的大众观点进行了转折,注意提示词"In fact",正确答案"B""though",表达了这种转折关系,为正确答案。如果选"C"或"D",那么就与"In fact"无法搭配;

第六题选的是A,假设关系;是完型填空当中常考的一种关系--让步关系,意思是"即使我们一般不会意识到某些嗅觉,但我们仍然对这些东西感觉灵敏"。符合这一要求的只有"A""even if";

第七题选的是D,一个假设性的,鼻子用来干吗的?是用来感知的,我们选择D;要求选一个跟嗅觉能搭配的动词,那么,"D"选项"detecting"是对的;

第八题,就它的意思是"即使这些嗅觉的浓度冲淡到原来的百万分之一,人们仍然能够捕捉到这些嗅觉",是A;词汇的辨认。如果能够知道"A"选项"diluted"表示"冲淡"的意思,就能选到这个正确答案;

第九题选择的是D,要填的东西必须表达这种对比。很明显,"D"选项"whereas"是正确答案。表示对比关系;

第十题选B,,是"B"选项"particular"是正确答案,其他选项放到原文都不符合逻辑,我们鼻子对某些类别的味道很敏感;

十一题是一致性的题,这考察和上次说的我们鼻子的感知信号是一致的,注意句子中间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and"。前半句说"这些接收器能够感觉到嗅觉",因此"C"选项"messages"是正确答案;

十二题是根据句子中间的意思"刚开始对某种嗅觉不灵敏的人能够灵敏起来",这表示嗅觉灵敏度变化的一个过程,而第十二个空涉及的是第一个过程,所以应该是"A"选项"at first";

十三题是接触到某种气味, 常见搭配"exposed to"(接触)。因此,"D"选项"exposed to"为正确答案;

十四题,我们的大脑不是把所有的器官调用的,由该句半部分可以看出:大脑在捕捉嗅觉时是作出了选择的,一方面捕捉必不可少的嗅觉,另一方面又关闭一些嗅觉接收器,这样使嗅觉接收达到最有效的程度。所以选"C"选项"inefficient";

十五题,答案应该选择B,这个题估计出错的考生是最头疼的;

十六题是逻辑题,这里指上述提高嗅觉接收有效率的原理,也能解释另外一种现象:每个人对于自己的嗅觉不太敏感。 "also"是正确答案,选择B选项;

十七题选择C;一个搭配:"be aware of"(意识到),因此正确答案是"C""aware"。

应该是十七题谓语动词的同义词,也就是"意识到"、"注意到"的意思,那么"D"选项"notice"为正确答案;

十八题也是一个替换,鼻子要去感知,我们用D;

十九题估计出错的考生很多,我们选A,考固定搭配"available for"(可用于),那么"A"选项"available"为正确答案;

二十题在这个空的前面提到"不熟悉的和紧急的信号",后面提到"对烟雾的嗅觉"所以,"B"选项为正确答案"such as"。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