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有向上的心》序

新浪教育
王维诗云:“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酬少府》)不知不觉我也到了好静的晚年,但不知为什么却始终难以安下心来归林颐养。其实王维又何尝真正与世隔绝,此诗无非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而又力不从心的无奈。
我的内心也常常萌发这种类似的无奈,尽管自己非常缺乏诗人的气质。记得1997年暑假曾在南京全国陶行知研究骨干培训班作过一次题为《新旧时代•新的课题》的讲演,其中有关电脑问题我谈了三点想法:
第一,“对于新旧时代,人们有各种各样的预言,其中呼声最高与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信息时代’或‘信息爆炸时代’。Internet的出现,确实开辟了人类文明史的新纪元,但其后果对于人类是祸抑或是福,是祸多福少抑或祸少福多,现在还很难简单化地加以断定”。
第二,“时代呼唤人文精神,精神文明急需健康发展,而关键仍在于人类的自我完善,在于培育一代比一代更为健全的新人的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谓新人至少应该善于处理三种关系:1人与人的关系;2人与自然的关系;3人脑与电脑的关系。……诚然电脑的发达乃是人脑的延伸,理应看作是人类的福音。但如对电脑过分依赖甚至迷信,对于培育新人亦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记忆能力减退此其一;主体意识削弱此其二;信息误导此其三;人际疏离此其四;自我荒废此其五。……信息本来是中性名词,好的信息可以助人为善,坏的信息可以诱人行恶;而即令是有用而无害的信息,如果不经过接受者的消化融通,也难以转识成智,由技能型进入智慧型的较高层次”。
第三,“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其精髓、 其终极目标即在于培育新人, 并藉培育新人以改良人群,改良社会,乃至改良人类的大社会(国际关系与国际秩序)。时至今日,我们才更加体会到培养‘真人’(或‘真善美的活人’)的深刻意义。科技仍需发展,电脑仍需利用,但是人类应该主导科技、主导电脑,千万不可流于科学主义,甚至沦为电脑的奴隶。如果有朝一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难以战胜一只电子宠物,那就是我们最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