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实践中创建六大体系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全方位的留学人员创业服务体系。它包括3个层次:由中关村留学人员创业服务总部和各园服务中心,负责接待、咨询、协调、投诉受理,为留学人员创办企业提供全方位和全程服务;由设在硅谷、华盛顿、东京、伦敦、多伦多的5个海外联络处负责海外宣传和联络,安排海外留学人员回国考察和接洽;由市、区两级政府38个部门集中进驻服务中心办公,为园区企业和留学人员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高效务实的创业孵化体系。营造局部优势环境,集中解决共性问题,孵化器作为留学人员创业初期的第一站,是行之有效的模式。中关村现有各类中小企业孵化器48家,其中专为接待海外留学人员创业的孵化器就有12家,包括中关村国际创业园、海淀创业园、电子城望京创业园、丰台创业园、软件园创业园、生命园创业园等,有效孵化面积25万平方米。目前进入各创业园孵化器的留学人员企业已达1100多家。创业园主要通过减免房租、引入风险资金、提供法律、财务等专业化服务方式,为留学人员减轻远道归来的陌生,化解专家办企业的事务性烦恼。
———科技园与大学资源共享体系。中关村管委会先后与北大、清华、北航、北京科大、北京理工、北京邮电等园区著名高等学府,联合共建了6所留学人员创业园,由留学人员企业把大学的校园文化和中关村的创业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植根于名校的知识与智慧,运作于园区的国际化市场,留学人员既能在创业园内自主地实施科技研发,也能登上母校的讲台做客座教授,还能请校内师生加盟他们的研究项目。中关村与大学共建留学人员创业园,为留学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大学提供了教育科研的有生力量,也使中关村平添生机,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实现了政府、学校和留学人员三位一体,同赢互利。
———促进企业快速成长的项目融资、项目推介体系。园区建设者们倾注热情关心留学人员企业成长阶段的各种问题,并尽全力协助解决。园区定期、不定期地为留学人员组织大型项目推介活动(简称“群英会”),对某些重点项目还举行专场精品项目推介会(简称“三三会”,即定期在每月第三周的星期三推介三个精品项目),为他们寻找合作伙伴,建立融资渠道;中关村成立了技术产权交易所,建立了企业产权交易渠道;支持留学人员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增强留学人员企业开拓市场的实力。
———留学人员职业发展服务体系。中关村虽因综合优势已成留学人员回国的首选之地,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想回来当老板。有些高级的专业技术人员还是愿意到园区的高科技企业中应聘担任首席执行官、首席技术官、首席财务官或软件工程师、部门主管、技术主管。为缓解园区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紧张的状况,拓展企业人才吸纳渠道,中关村管委会与北京双高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共同建立了海外留学人员职业发展服务体系。
———中关村留学人员创业扶持资金体系。资金主要用于对入驻创业园的留学人员企业提供房租补贴;对新近创立的企业提供资金资助;对处于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贷款贴息和补贴担保费;支持留学人员孵化器和留学人员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组织留学人员在园区活动。至2004年9月底,创业专项资金无偿资助的留学人员企业已达474户,资助金额3856万元,另有92家留学人员创业企业通过小额担保贷款“绿色通道”,获得贷款金额已达6745万元。
六大体系,绘织成网,编织着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未来。而构造这六大体系并为中关村科技园区归国留学生创业服务的队伍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留学生。海归服务海归,这就是中关村特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