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生称作文《说“安”》易写难出彩(组图)

新京报
昨天中午,二中考点外,一名家长给即将进入考场的孩子扇着扇子。
本报讯 昨天上午,高考进行语文科目的考试。考后,作文成为考生、家长和老师讨论的焦点。据了解,今年北京试卷的作文要求是:以《说“安”》为题写一篇作文(60分),“安”可以解释为“安全”、“安宁”、“安逸”、“安于”———自行选取角度,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有考生认为,《说“安”》易写但难出彩。
考生感觉题目发挥空间大北京十一学校文科班的一名考生说,她对“安”的理解是“安全”,现在安全问题很严重,所以自己是从这个角度来写的。而且,关于题目中提到的“安宁”、“安逸”等内容,在很多议论文训练中都提到过。所以她感觉这个题目很宽泛,自己发挥的空间比较大。
在玉渊潭中学考点等候的一名家长认为,说“安” 从“安宁”角度比较好,而且这还可以同目前的热点“和谐社会”结合起来,很有立意。她说,高考之前,自己在报纸上看到过很多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报道,就曾经提醒今年高考的女儿,作文题很可能会与此有关。这位母亲笑言自己“押对题”。
作文限定文体有利有弊166中学高三语文老师申怡说,当自己看到完整的作文题时一时“懵”了。议论文?那该写什么呢?从1999年(包括1999年)以来,高考作文都已淡化了文体限制,包括此前各区的多次模拟考试也没有特别强调文体。这一次突然限定文体,让人措手不及。
但她表示,这实际又应该在意料之中,因为今年的大纲里新提出“语文要加强表达方式”,只是没想到这一点在作文里体现了。
她认为,这样的作文题目,有利有弊。通过限定文体,有利于思维能力的训练,而不是只强调辞藻。但加强表达能力的同时,又限制了一些学生。作文要“新”才能出彩申怡介绍,以前作文阅卷中最头疼的就是雷同,最能吸引眼球的是“奇”和“新”的作文,通常能得高分。但这一次作文,见到“奇”的可能性很小,能出彩的只能靠“新”。写作若能突出北京特色就很有意思,而且将所有的“安”综合起来,再高屋建瓴地去看就会与众不同了。